1911年5月,年輕的勒·柯布西耶開始瞭他為期五個月的東方旅行,途經中東歐、巴爾乾、土耳其、希臘和意大利。本書就是這次旅行的記錄。全書貫穿著他對古典精神、東方(近東)藝術和生活之美的現場體驗、情感激動和深邃思索。《東方遊記》是柯布西耶的第一本書,也是他逝世前要求再 版的最後一本書。柯布西耶偉大的藝術徵程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後來凝結在他那些建築作品中的古典靈魂、東方元素,對人、光、空間關係的感悟,以及他在建築理念、功能、形式等方麵不斷前進與突破的創新精神,拒絕和因循守舊妥協的態度,都可以在這本書裏找到最初的原點。
##如果要從中學習到大師何以成為大師的萌芽和發端,並以此啓迪和鼓舞自己的職業生涯,在我這個年紀,已經是不大可能。說到底,遊記還是一種很私人的感受。
評分##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原因,讀來有點索然
評分##必須得說,作為對柯布欽敬但瞭解甚淺的一般讀者,以看遊記的眼光讀這本書,最認同作者的或許也就是——他的確不擅長使用文字描寫這些景色。撇開文字本身,作為插畫的速寫反而更讓人震撼,色彩和綫條都非常漂亮。旅行路綫也挺讓人羨慕的。
評分##真的不是遊記 大部分是建築師的私人化記錄 外行看來難免生澀絮叨 但是被描寫清真寺和帕特農神廟兩段打動 透過文字也能如身臨其境般生齣敬畏之心
評分##必須得說,作為對柯布欽敬但瞭解甚淺的一般讀者,以看遊記的眼光讀這本書,最認同作者的或許也就是——他的確不擅長使用文字描寫這些景色。撇開文字本身,作為插畫的速寫反而更讓人震撼,色彩和綫條都非常漂亮。旅行路綫也挺讓人羨慕的。
評分##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原因,讀來有點索然
評分##我們究竟丟失瞭什麼?在十九世紀,甚至二十世紀,我們還豐厚的擁有它們,它們也豐厚的擁有我們。我們不幸的生活在隻有人的世界,密集人、密集的關係,抹去人們的麵孔,和他們幽靜的情感魅力。 在怎樣的空間裏,我們纔能無拘的和光綫對話?和樹葉對話?和一隻鳥對話?和一個人對話?在那裏,也不排斥人造物,一支鋼筆、一把椅子,都成為身體延展的部分,建築是我們最舒適的外套,它仿佛不在,而它就在我們的靈魂裏。
評分##柯布的二十歲啊!!!
評分##年輕是為時短暫的罪過。柯布年輕時好愛抒情。。。在戰火和霍亂中旅行真是艱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