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摄影思考的杂记,这本书中试图讨论三件事:一是摄影的意义与目的;二是从“糖水片”这个现象出发去观察当下摄影的发展;三是摄影当下的状态与正在发生的变化。
这本书没有谈论任何关于软件或者硬件的技术方面的内容,因为还有一些远比技术更加有趣和复杂的问题值得去探讨。因为摄影最重要的和爱好者们最缺乏的恰恰不是技术,而是对摄影的理解。书中内容会引导读者去无限逼近。
一本书读懂当代摄影大师天价作品,思考当下摄影审美流行趋势。
一本书胜过三年的影像类课程,作者理性地讲出了我过去很多依稀模糊的感觉,像是拨云见日。 在校内外干过一些摄影活,拍过商业用图,拍过会议照片,也会常常思考这种严重媚俗或无脑按快门的创作方式——摄影就是这样了吗?也许真如作者说的那样,摄影本身已经分化成了几种完全割裂的形式。 读书的感觉让我想到了当时在读塔可夫斯基的拍立得摄影集《世上的光》,“为什么摄影”就像那位老人在问“为什么停住时光”?抛开商业摄影和快照而论,摄影本就该是以图像为媒介的独立艺术表达。 本书critique部分特别受用,也是我一直求索不得的理性方法,以后终于有些具体的学习方向了。包括作者提到的“崇高”,也是关于人类的原始崇拜,自然,巨物,宇宙,未知等等。 在这之后就更羡慕纯艺和独立创作了,不知道自己学校整天在教啥,中传果然是技校。
评分##很薄 ~ 200页,薄的隐喻是行文的凝炼,凝炼同时不至于晦涩。一天就可以读完,读透可能要花些时间,尤其合适滞停在拍「糖水片」摄影患者读~
评分##从lofter时代就在关注作者了,很敬佩作者在互联网上孜孜不倦的科普艺术摄影的精神。作为一个曾经也写过文讲过课的海龟老法师,深知让国内大众接受糖水之外的世界是多么的困难(老实说我至今都对此毫无信心)。正因如此,我只能深表感谢。
评分##有关摄影新颖独到的观点,像冽泉一样让人惊喜,必须要坚信,摄影艺术是人类对光与现实世界的交互空间,是角逐场。
评分##摄影师入门必读
评分一本书胜过三年的影像类课程,作者理性地讲出了我过去很多依稀模糊的感觉,像是拨云见日。 在校内外干过一些摄影活,拍过商业用图,拍过会议照片,也会常常思考这种严重媚俗或无脑按快门的创作方式——摄影就是这样了吗?也许真如作者说的那样,摄影本身已经分化成了几种完全割裂的形式。 读书的感觉让我想到了当时在读塔可夫斯基的拍立得摄影集《世上的光》,“为什么摄影”就像那位老人在问“为什么停住时光”?抛开商业摄影和快照而论,摄影本就该是以图像为媒介的独立艺术表达。 本书critique部分特别受用,也是我一直求索不得的理性方法,以后终于有些具体的学习方向了。包括作者提到的“崇高”,也是关于人类的原始崇拜,自然,巨物,宇宙,未知等等。 在这之后就更羡慕纯艺和独立创作了,不知道自己学校整天在教啥,中传果然是技校。
评分##很一般,没什么体系,零星几个偏个人化的经验
评分##为了引出后现代主义“边界”有关思想资源,作者不得不以左翼文化批判来展开讨论。把“糖水片”定义为缺乏内在叙事而同质化,也许会面临理论上的困境:现代工业似乎本最擅长制造叙事(引格林伯格《前卫与媚俗》其实确证了这一点)。其中深层分歧在于,当代艺术小叙事繁荣是不是已与资本同流,究竟如何算刻奇。如果遵循上述定义,作者很快就指出摄影人于今已成了某种运动员(项按,另一个例子是打辩论),陷于“画布迷思”“用取景框思考”不得自拔。但继而拿社交媒体点赞/初衷、文人画、用户–手机摄影往上去套,很容易会回到精英–大众冲突框架,或者惯用的鲍德里亚,而忽略艺术社会学在贝克尔之后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全书仿佛始终置身于某种沃霍尔的阴影下,所有话题甚至技术讨论,都被放在波普的焦虑里滤过一次,方可成文。也一窥背后艺术史教学。
评分##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讲深刻的道理,对各种水平的拍摄者都是很好的观念及审美引导,同时介绍了诸多推动摄影发展的摄影家作品,是很好的引子。从去年对摄影产生焦虑开始阅读了一些理论方面的书,这本书收获最多。解答了诸多曾经困扰我的问题:为什么打卡式摄影让我觉得不舒服;照片中美感是必须的吗;反对构图而提出的“结构”是什么;在一组作品中,概念是怎样的地位,怎样的顺序;商业摄影和为了出售的艺术摄影有什么区别(没什么区别,后者是歪路)?对普通爱好者来说,这是本很轻松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