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今天每个人不可或缺之物,它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弊端。你可能知道手机屏幕蓝光对眼睛有害,但你可能没有想到你对手机依赖的危险更大于蓝光。你可能为了填满业余时间而开始玩游戏,但最后可能本末倒置,反被占去工作和私生活的时间……本书作者采访了对手机产生成瘾依赖的诸多案例,年龄段覆盖从幼儿到老年群体。比如,很多年轻母亲在育儿阶段为图省事,过早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不少母亲自己也是重度手机使用者,沉迷于各种APP而无暇顾及孩子需求,孩子在最需要情感培养的阶段却无法与活生生的人产生足够互动,造成其成长后的个性冷漠的缺陷;进入校园后,不少孩子为了融入同学间以聊天软件和SNS组建起的社交圈而费神,而正是这一社交圈决定了校园内隐秘划分不同群体等级的差异;迈入社会工作以后,个人行程也因为GPS监控而能被领导掌控到,必须应付客户需求随叫随到,筋疲力尽;进入养老院后,还会有老人因为沉迷麻将之类的手机游戏不可自拔,甚至有陷入网络诈骗的危险……
文明的工具像一把双刃剑,被手机无孔不入渗透的生活背后,是个体失去对自己人生掌控权,陷入异化而不自知,这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需要警惕的。本书警示读者重新思考自己与智能手机的互动方式,避免成为一个“手机废人”。
##phone addict们!站起来!阅读这本书至少可以帮你减少2小时以上的手机使用时间!!
评分##与其指望通过读一本书解决自己“手机废人”的症状,不如扎扎实实放下手机读一读书吧。 另外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日本的现状,诸如手游抽卡、点评返现之类的套路倒是十分相似,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老年人和儿童使用手机的方式,以及公司利用手机无限侵占员工隐私和个人生活的行为。
评分##与其指望通过读一本书解决自己“手机废人”的症状,不如扎扎实实放下手机读一读书吧。 另外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日本的现状,诸如手游抽卡、点评返现之类的套路倒是十分相似,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老年人和儿童使用手机的方式,以及公司利用手机无限侵占员工隐私和个人生活的行为。
评分##从出生就被各种手机APP记录成长痕迹的小孩;在学校通过SNS进行交友互动,这中间存在着“社交霸凌”行为,痛苦且无法自拔;走进社会后需要用SNS找工作或者进行网络推广方面的工作;老了以后像小时候一样沉迷于网络游戏。手机下成长的数字人的粗略画像。最后这是作者17年写的书。
评分##婴儿,青少年,孕妇,甚至老人。都会被手机影响。书写的很浅,很薄,也没有特别有意思的观点,七万字左右,随便就看完了。毕竟是2017年的书。
评分##有趣的(双关)书名。“人们频繁接受网络、手机带来的刺激,进而产生耐药性。如果一个人到了不玩就难受的地步,那么与其说他是从中寻求乐趣,不如说是为了逃避痛苦。”书里不仅写了手机对人的伤害,也写了人们从手机里获得的满足,人性真的好难克服啊,某种程度,我深深理解被手机“废”掉的部分人生。
评分##发人深省……
评分##婴儿,青少年,孕妇,甚至老人。都会被手机影响。书写的很浅,很薄,也没有特别有意思的观点,七万字左右,随便就看完了。毕竟是2017年的书。
评分##与其指望通过读一本书解决自己“手机废人”的症状,不如扎扎实实放下手机读一读书吧。 另外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日本的现状,诸如手游抽卡、点评返现之类的套路倒是十分相似,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老年人和儿童使用手机的方式,以及公司利用手机无限侵占员工隐私和个人生活的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