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社會工作至今的十年間,鬍安焉走南闖北,輾轉於廣東、廣西、雲南、上海、北京等地,做過快遞員、夜班揀貨工人、便利店店員、保安、自行車店銷售、服裝店導購、加油站加油工……他將日常的點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誠的自述,記錄瞭一個平凡人在生活中的辛勞、私心、溫情、正氣。
在物流公司夜間揀貨的一年,給他留下瞭深刻的生理印記:“這份工作還會令人脾氣變壞,因為長期熬夜以及過度勞纍,人的情緒控製力會明顯下降……我已經感到腦子不好使瞭,主要是反應變得遲鈍,記憶力開始衰退。”在北京送快遞的兩年,他“把自己看作一個時薪30元的送貨機器,一旦達不到額定産齣值就惱羞成怒、氣急敗壞”……
但他最終認識到,懷著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這些在事後追憶中寫成的工作經曆,滲透著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態度與反思,旨在錶達個人在有限的選擇和局促的現實中,對生活意義的直麵和肯定:生活中許多平凡雋永的時刻,要比現實睏擾的方方麵麵對人生更具有決定意義。
##09年到11年,曾有接近三年的時間鬍安焉沒有去工作,每天就在傢裏讀書寫作。早年他也在期刊上發錶過一些作品,但收到的稿費遠不足以此為生,也因此,寫作對於鬍安焉的意義變得更加個人、重要和純粹。對於他來說,寫作就是他生活的另外部分,屬於自由的部分。 可以自由寫作的時間畢竟是寶貴的,當積蓄不多時,鬍安焉還是要繼續工作,維持生活。 此後他反復在打工和寫作兩種狀態中切換:當他去打工的時候,他就無法寫作。工作透支瞭他的時間和情緒。而當他要寫作的時候,他就辭去工作,專心地在傢寫。這種間歇式的打工和寫作交替,就是鬍安焉近十年的生活狀態。也就是說,在這十年裏,鬍安焉一半時間裏不打工並自由,另一半時間裏打工並不自由。 實際上,通過寫作,鬍安焉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瞭打工和自由的對立。
評分##我就是喜歡體力勞動者,會思考的體力勞動者更性感。
評分##藉用伍爾夫女士寫的,也是作者在後記中引用的一句話用以作短評:“無論是在她遊蕩的日子裏,這種遊蕩是一種傢常便飯,還是在她失意的歲月裏,那些失意都很偉大……”。這亦是作者想錶達的精神吧。
評分##一副寫作者自覺意識與無産階級意識的真誠繪圖,很多年的積纍。齣版社們還是喜歡用底層來形容和概括當代無産/工人階級的寫作。工人階級寫作其實可以有很多種。
評分##這不是一本需要迎閤所謂“底層”書寫的書,也不是全麵反映“底層”狀況的分析報告,它隻是一個有著文學自覺意識的寫作者在麵對自身境況時的觀察和思考,作者所麵對的問題都是迫切的、必須得以解決的,雖然他在麵對它們時往往是被動的,甚至窘迫的,可以說,正是這些經曆使作者成其為一個寫作者,而寫作者本身又使得作者能以獨立“個體”的目光去加工,更好的完善這些素材,煥發齣獨屬於文學氣質的閃光點。
評分##這不是一本需要迎閤所謂“底層”書寫的書,也不是全麵反映“底層”狀況的分析報告,它隻是一個有著文學自覺意識的寫作者在麵對自身境況時的觀察和思考,作者所麵對的問題都是迫切的、必須得以解決的,雖然他在麵對它們時往往是被動的,甚至窘迫的,可以說,正是這些經曆使作者成其為一個寫作者,而寫作者本身又使得作者能以獨立“個體”的目光去加工,更好的完善這些素材,煥發齣獨屬於文學氣質的閃光點。
評分##這不是一本需要迎閤所謂“底層”書寫的書,也不是全麵反映“底層”狀況的分析報告,它隻是一個有著文學自覺意識的寫作者在麵對自身境況時的觀察和思考,作者所麵對的問題都是迫切的、必須得以解決的,雖然他在麵對它們時往往是被動的,甚至窘迫的,可以說,正是這些經曆使作者成其為一個寫作者,而寫作者本身又使得作者能以獨立“個體”的目光去加工,更好的完善這些素材,煥發齣獨屬於文學氣質的閃光點。
評分##還沒看完,已經覺得很過癮瞭,一個人打這麼多分工作,能記錄的很相詳實,而且有自己的態度,很可貴,這樣的書還有嗎,還想看!
評分##目前隻讀瞭(應該說兩三年前就讀過瞭)《我在北京送快遞》這一篇,在這篇裏麵,快遞員鬍安焉試圖講明白“我是誰”。我們看到他是怎麼獲得這份工作,怎麼和客戶溝通、和同行相處,怎麼思考如何高效地送快遞的,看到快遞員們的普遍境遇和日常煩惱。在這份“自傳”中,他(快遞員)是一個肩負著眾多希望的人,又是一個毫無希望的人;他是一個重要的人,又是一個被重要性壓垮的毫不重要的人;他是一個必須開口說話的人,又是一個人們隻允許他說得很少的人;他還是一個迫切需要找到即將消散的自我,卻又時間緊迫到根本無暇反觀自身的人……最後,當他失去瞭這份工作,他終於停下來,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的快遞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