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之死》是一部法律史作品。作者爬梳史料,详细讲述了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殴打流产致死这一经典案例的来龙去脉,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写作方式探讨了婚姻暴力、性犯罪、亲属容隐、连坐、夫家认同、男尊女卑等重要而深刻的法律及婚姻伦理议题。
通过零星残存的条文、案例和判决,作者分析了儒家官僚集团与皇权在确定涉案人员罪名及刑罚轻重方面的共识和分歧,深刻揭示了汉唐之间几百年里女性的法律地位情况、法学和司法的传承状况,显示出虽然从汉朝开始婚姻和家庭伦理已被纳入法律规范之中,但儒家伦理法制化的进程是曲折的,在胡汉交融的北朝时期,夫尊妻卑的伦理并未完全进入法律体系之中。读懂这一案件,对于中国法律“儒家化”或“父权化”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兰陵公主案,又称刘辉欧主伤胎案,案件极为复杂,《魏书·刑罚志》用了近1/6的篇幅来记述这起案件,连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都引用过。“整个案件牵涉到性犯罪、婚姻暴力和连坐容隐等法律家族主义,可以说涵盖了传统中国女性会碰到的大多数刑法问题。
评分##2023开年最醍醐灌顶的一本书!!!!在《公主之死》这本书中,李贞德对于通奸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她认为魏晋时期,不论男女都没有因为通奸而被判死刑的记录,妇女通奸也不会受到比男性更严厉的惩罚,这与明清时期相比,妇女通奸遭到的惩罚要轻得多。如此看来,父系家族伦理中规定“夫尊妻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似乎并未得到全面发展。
评分##台湾学者李贞德所著的《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对“兰陵公主案”这一轰动当时的案件的发生、审判过程及其体现的社会思想背景和对中国法律史的意义有非常精彩的描述,并展开了关于婚姻暴力、女性地位等问题的探讨。事件之所以轰动是因为它发生在鲜卑民族的皇室公主身上;同时,北魏政府的决断不太符合男权社会的传统。
评分##北魏兰陵公主家暴致死案,集合了各种戏剧性元素:豪门恩怨、宫廷内幕、家庭暴力、通奸与不忠、司法诉讼、追捕……更复杂的是还有种族和国际背景:公主本人是鲜卑族,北魏孝文帝之女,而驸马则是投靠北魏的原南朝刘宋皇室成员。发生在一千五百年前北魏王朝的这个原本看似简单的皇族家庭纠纷,由此遂具备一种典型意义,引发了世人长久的关注,它在当时引爆的法律争议可谓那个年代的世纪审判。
评分##若我们用汉唐两个朝代与魏晋时期相对比,魏晋南北朝不同文化碰撞融合,女性的地位反而比较高。《公主之死》书中探讨的兰陵公主案,在整个案件中,灵太后才是最高决策者,她作为当时北魏的实权者,甚至最终忽视臣僚的意见按照自己的意志对驸马和其他人定罪。
评分##台湾学者李贞德所著的《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对“兰陵公主案”这一轰动当时的案件的发生、审判过程及其体现的社会思想背景和对中国法律史的意义有非常精彩的描述,并展开了关于婚姻暴力、女性地位等问题的探讨。事件之所以轰动是因为它发生在鲜卑民族的皇室公主身上;同时,北魏政府的决断不太符合男权社会的传统。
评分##台湾学者李贞德所著的《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对“兰陵公主案”这一轰动当时的案件的发生、审判过程及其体现的社会思想背景和对中国法律史的意义有非常精彩的描述,并展开了关于婚姻暴力、女性地位等问题的探讨。事件之所以轰动是因为它发生在鲜卑民族的皇室公主身上;同时,北魏政府的决断不太符合男权社会的传统。
评分##《公主之死》的作者李贞德,用女人特有的敏锐度注意到,灵太后本人的性别或许也在此案中起到了微妙的作用,但作者指出,灵太后处死两名民妇也反映了她的阶级偏见,我觉得太后的判决与其说是基于女权的立场,不如说是基于皇权的立场。
评分##装帧5星,内容4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