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已被证实的疯狂想法——黑洞,
到尚在推测中的疯狂想法——白洞
在《白洞》中,罗韦利邀请你展开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进入黑洞内部。我们经过黑洞的中心,绕开恒星的残骸,来到时间与空间终结之处——白洞诞生的地方。白洞是黑洞的反演?从黑洞进去的东西会从白洞出来?跨过奇点,越过时间的尽头,会发生什么?
视角的差异、时间的弹性、因果关系的本质……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能决定未来,而非过去?在《白洞》中,罗韦利的讲述比《时间的秩序》更进一步,再一次颠覆你的直觉。
【编辑推荐】
1、《七堂极简物理课》《时间的秩序》作者、“下一个史蒂芬·霍金”、意大利物理学家 卡洛·罗韦利 重磅新作
2、深入探究令人着迷的黑洞,诗意又清晰地讲述前沿概念——白洞:罗韦利带着轻松与魔力,让你到黑洞的中心看一看,在时间与空间终结之处,见证白洞的诞生
3、充满哲思与启发,再一次颠覆你的世界观:关于过去与未来,时间与因果,罗韦利提供了比《时间的秩序》更深刻的解释
4、小说家心爱的优美科普,珍妮特·温特森、罗伯特·J. 索耶、尼尔·盖曼盛赞!《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新科学家》《新政治家》2023年度图书,欧美媒体好评如潮!
5、精美装帧,颜值爆表:小开本优雅精装,英国原版封面艺术 + 炫酷烫金工艺
##因为这本书的关系第一次知道了白洞这个概念,我很好奇“白洞”究竟是什么,但是同时拒斥物理带给我的太费脑细胞的压力。好在作者体恤读者写作时脑海中构想了两类读者:一类读者对物理学一无所知,作者试图向其传达的是物理研究的魅力;另一类读者对物理学了如指掌,作者试图向其提供的是新的视角。作者面对两类读者统一抱持精简的写作方针,因为前者只对最基本的要素感兴趣,细节会增加无用的负担。后者已经知晓细节,不愿再听作者赘述。这本书最终做到了一种“我燃烧一颗恒星来向你说再见”的浪漫。我好像书中对日落没有多想的老渔民,忽然有一个人跟我说:日落只是一种幻觉,太阳并未沉入大海。太阳静静待在原处发光发热,我看见的只不过是我们脚下这个星球的自转引发的视觉现象。不过我可以照常生活,观念的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视角问题。
评分##因为这本书的关系第一次知道了白洞这个概念,我很好奇“白洞”究竟是什么,但是同时拒斥物理带给我的太费脑细胞的压力。好在作者体恤读者写作时脑海中构想了两类读者:一类读者对物理学一无所知,作者试图向其传达的是物理研究的魅力;另一类读者对物理学了如指掌,作者试图向其提供的是新的视角。作者面对两类读者统一抱持精简的写作方针,因为前者只对最基本的要素感兴趣,细节会增加无用的负担。后者已经知晓细节,不愿再听作者赘述。这本书最终做到了一种“我燃烧一颗恒星来向你说再见”的浪漫。我好像书中对日落没有多想的老渔民,忽然有一个人跟我说:日落只是一种幻觉,太阳并未沉入大海。太阳静静待在原处发光发热,我看见的只不过是我们脚下这个星球的自转引发的视觉现象。不过我可以照常生活,观念的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视角问题。
评分依旧简洁诗意的罗韦利,解释原理的比喻生动与逻辑性并存。看到120页左右至结尾的时候有点眼泪汪汪……因果只是世界朝向平衡中的一步,“不要害怕生命中的黑洞,你迟早会走出来”。穿过一个白洞,就出来了。
评分##《白洞》——一次伟大的遥想:白洞可以说是时间呈现反转的黑洞,进入黑洞的物质,最后应会从白洞出来,出现在另外一个宇宙。如果宇宙物质按不同的路径和时间走到终极,那么也可能按不同的时间和路径从原始出发,这可以说是暗合了《道德经》上“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理论。而我们那些逝去的亲人,只不过是在另一个地方穿过花园,走出了时间。宇宙中的原子并不会湮灭,一粒闪烁的电花,是为了遇见,是为了一起。
评分##《白洞》——一次伟大的遥想:白洞可以说是时间呈现反转的黑洞,进入黑洞的物质,最后应会从白洞出来,出现在另外一个宇宙。如果宇宙物质按不同的路径和时间走到终极,那么也可能按不同的时间和路径从原始出发,这可以说是暗合了《道德经》上“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理论。而我们那些逝去的亲人,只不过是在另一个地方穿过花园,走出了时间。宇宙中的原子并不会湮灭,一粒闪烁的电花,是为了遇见,是为了一起。
评分##罗韦利又有新书《白洞》。好看。 对世界的本质认知,有时候是根据数学方程来的,有时候来自想象力,有时候这两者都是必要条件。比如对白洞的推测。 白洞是黑洞的时间反演。但从外部看不出任何区别。怎么会,为什么,如何想象?读起来相当奇妙。 是本小小的书,就讲了白洞这一个概念,但很细致。关键是,这个概念不容易理解,所以讲得很耐心,还要在不讲公式的情况下复习黑洞。又是一段美妙的阅读啊。
评分##阅读体验有如坐过山车,到中后半部分真的会惊呼出声。太颠覆直觉了,是一本会促使你摆脱思维惯性的书。
评分##散文诗般的语言,流水般细腻的笔触,性灵且富有想象力的科普作品。
评分##更正了以往以为白洞与黑洞完全相反的刻板印象,白洞与黑洞在视界性质几乎一致,而在视界内部,无法观测处,前者单纯喷吐信息,后者只会吞纳物质的推测图景,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启发。如果此前有作者的《现实不似你所见》和《时间的秩序》基础,会对书里叙述的普朗克空间与时间的流动动力问题更好理解。这部依然延续作者融人文于科普的最珍贵特质,但也许是因为太喜欢《时间的秩序》,所以怀抱过高的期待,读这本感到有些散芜与勉强,以作者的水平,本可以写得更好的。也在想,假如黑洞内部真的会发生量子隧穿,时间与空间真的会跃迁,黑洞变为白洞,亿万年后,吞没的星屑与光子能去而复返,回归群星宇宙之间。那吞吃我们的黑洞洞的命运,总有一天,也会归还给我们应当应分的幸福,我们等待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