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苇菁,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专注于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著有《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游鉴明采茶:儒家道德模式之外的妇女生产》等。
明清时期,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抗拒父母的权威,终生忠贞于她们的未婚夫,很多以寡妇的身份终其一生,有的为未婚夫自杀殉死。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的最激烈、最持久的意识形态争论。《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旨在对贞女现象作一历史描述,并探讨赋予其意义的、反过来又被它所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试图对贞女现象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达成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中突,揭示年轻女子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年轻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爱情。
##在历史进程上,对女性的束缚总有所反复,唐的自由奔放,到了明清又变成一心求死和生不如死。
评分 评分##矫枉过正的朝代,文人认为可以以发扬道德维护民族传统根基。当力所不及时,投影至贞女便理所应当。其实,贞女为夫反父,意味着着为忠反孝,为疏反亲。自嘉靖朝始,贞女数量陡增,舆论伦理让道德践行更为强力?。
评分##灰常好,留下灰常深刻的印象。原来妇女也是有自己的选择能力的,不过总觉得大部分人是一时冲昏了头脑。要是我,才不做贞洁烈妇。
评分 评分##太棒了,把女性回归为人,看他们的自主性,看他们利用各种社会语境为自己做最有力的选择。只是有些问题上前后有一些自我矛盾,但是还是开拓眼界,见导师之前读完这本书太开心了。
评分##女儿孝贞不两全,儒家的内部矛盾
评分##例子很多。女性地位提高到现在是多么不容易。 那些贞洁烈女理解她们 会共情。都是多么好的女孩啊。遗憾 记住了翁孺安和袁枚的妹妹袁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表现,让几百年后的我年年不忘。更多的是那些没有名字的李贞女,王贞女。幸好有人做传 有诗词流传,有《碑传集》,可以通过简短文字了解一点当时情景 我没有资格同情她们,我试着理解她们。历史在我眼中从来没有如此鲜活过。 向死而生延长了她们的精神。 一对比,固然现在女性地位提高了。但是还是有新的束缚难以挣脱。我们没资格评定过去的那些生命。但是以后无数的瞬间,我会时常想起那些没有名字的女性。某些时刻,大概会让人更加勇敢,更能放弃这些俗世里的种种牵绊。 读一本学术书籍,常让人心血沸腾 ,不能平静,这是第一本。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