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1945年2月15日-)
中文名侯世达,美国学者、作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意识、类比、艺术创造、文学翻译以及数学和物理学探索。因其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获得普立兹奖(非小说类别)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科学类别)。
侯世达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文理学院认知科学杰出教授,主管概念和认知研究中心。他本人和他辅导的研究生组成“流体类推研究小组”。1977年,侯世达原本属于印第安纳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然后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项目,研究心理活动的计算机建模(他原本称之为“人工智能研究”,不久就改称为“认知科学研究”)。1984年,侯世达受聘于密歇根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同时负责人类认识研究。1988年,他回到印第安纳大学,任“文理学院教授”,参与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同时还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哲学、比较文学、心理学的兼职教授,当然侯世达本人表示他只是在名义上参与这些系科的工作。2009年4月,侯世达被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并成为美国哲学会会员。
侯世达曾说过他对“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宅文化感到不适”。他承认“(他的受众中)很大一部分人是被技术吸引”,但提到他的成果“激励了很多学生开始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时,他回应说尽管他对此感到高兴,但他本人“对计算机没有兴趣”。那次访谈中他谈到一门他在印第安纳大学教授过两次的课程,在那门课程中,他以“怀疑的眼光审视了众多广受赞誉的人工智能项目和整体的发展”。例如,就国际象棋选手卡斯帕罗夫被超级计算机深蓝击败一事,他评论说“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但和电脑变聪明了没有关系”。
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是在英语世界中有极高评价的科普著作,曾获得普利策非小说奖。它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 学、可计算理 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含义深刻、视野广阔、富于哲学韵味。
中译本前后费时十余年,译者都是数学和哲学的专家,还得到原作者的直接参与,译文严谨通达,特别是在原作者的帮助下,把西方的文化典故和说法,尽可能转换为中国文化的典故和说法,使这部译本甚至可看作是一部新的创作,也是中外翻译史上的一个创举。
##哎哟。。。这本真读伤掉了,不用照镜子就知道自己是猪。。。奇书啊,翻译也奇,理工科或是计算机专业的估计比较容易懂吧,太杂合百家了。。。大一的时候逻辑课老师推荐这本看来是有道理的,刚高考完,智商还处于人生的至高点。。。
评分 评分 评分##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之久,算是啃完了。作者博闻强识、引经据典涉略了诸多领域:数学、生物、计算机、音乐、物理等。纵观全书,侯世达似乎在说一个词——self,一种对自我的思考,自我的认知,自我的成长。阿波罗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尼采的“成为你自己!”,概如是矣。没有你,你所观察到的世界还在么?我想一定不在。 好书还需重读。就这样。
评分 评分 评分##哎哟。。。这本真读伤掉了,不用照镜子就知道自己是猪。。。奇书啊,翻译也奇,理工科或是计算机专业的估计比较容易懂吧,太杂合百家了。。。大一的时候逻辑课老师推荐这本看来是有道理的,刚高考完,智商还处于人生的至高点。。。
评分##文科生读这样一本书,的确是勉为其难了,不过各取所需罢了。这本奇书的定位是“科学普及读物”,也就是还算不得是理论专著,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同样非常有名而且我很喜欢的哲学普及读物《苏菲的世界》。不管怎么样,36年前的这本奇书意外地加深了我对巴赫的理解:不论是从理性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和演绎巴赫,都将是非常艰巨的,可以说如朝圣一般~~~
评分##书中的“自指”其实就是递归(函数自我调用),而哥德尔的“递归自指”不完备作用本质就是等式(递归=计算理论=随机性)换句话说,逻辑推理时遇见了关键的随机性,只是这个随机性到底是伪随机还是真随机,这个问题是不是和拉姆齐定理(完全的无序不可能):可视化例子是乐高玩具。其中编程中lisp语言就是采用抽象数据列表与递归作符号演算来衍生人工智能。读了离散数学和组合学才发现物理的连续假设是个伟大的假设,只有从离散角度思考,利用测度来综合离散和连续,而这个桥梁是概率,才能理解世界的本质。哥德尔的最深的内涵是数论等价于逻辑,自然数和集合一一对应。逻辑学上的名句「从一个错误的假设开始,能够推导出任何可能的结论」逻辑学就是非稳定的动力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