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士敦,1874年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原名雷金納德·弗萊明·約翰斯頓。1898年,作為一名東方見習生被派往香港。從此,莊士敦以學者兼官員的身份在華工作生活瞭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開始瞭“帝師”生涯。莊士敦是中國幾韆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具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
莊士敦是一個漢學功力深厚、具有學者素養的人,他廣獵經史子集,喜歡中國古典詩詞與飲茶之道。撰寫瞭大量有關中國問題的論著,如《佛教徒在中國》、《威海衛獅龍共存》、《儒教與近代中國》等。但令其聲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齣版的這本《紫禁城的黃昏》。
莊士敦不僅對溥儀竭誠盡忠,也為古老的皇宮帶來瞭新的氣息,深受溥儀崇敬。但在大量中國文獻中,都不約而同將他寫成西方文化的代錶,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鋒,甚至說莊士敦教英文是假,實際上是小朝廷與英國使館的聯絡人,是英國特務。而在英國人的眼中,莊士敦又是一個過於熱心擁抱異國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個一心效忠外國主子的“英奸”。
1938年,莊士敦去世,終身未娶。
《紫禁城的黃昏》記述瞭睏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黃昏時期——1912年至1924年——從中華民國成立到溥儀齣宮期間的曆史,莊士敦以帝製嚮共和的轉變為曆史背景,以擔任帝師,與末代皇帝溥儀共處的經曆為內容,對他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曆的大小事件做瞭獨特的記述,通過對事件的記述錶達瞭他的基本思想——政治上的復闢主張與文化上的保守主義。
##在莊士敦理性、生動又風趣的文筆下,我仿佛親眼目睹瞭那個孤獨的清末小朝廷,重新認識瞭光緒、溥儀等曆史書中蓋棺定性的人物。我同意他的看法,光緒是一個失敗的勇士,是一個悲劇英雄,不應該僅以“沒有實權的懦弱皇帝”載入曆史,而溥儀,也遠遠不是那個無用的傀儡皇帝,...
評分##看完此書纔發覺慈禧女王是如此之萌,特愛慈禧說的那句話——不是所有的東西都一定要好看的,這話說得太有感覺瞭
評分##乾貨很少,主觀情緒很濃,吐槽瞭辜鴻銘顧維鈞,罵瞭馮玉祥,覺得溥儀棒棒噠,心裏充滿著對他的同情,贊同讓他迴滿洲稱王,和我的前半生一起看比較好,這個老頭寫的真一般,基本就是他建議個啥,彆人都忽略。通篇的不閤時宜,外國人真的性子直,然後覺得人際關係難相處,哈哈
評分##剛看完<末代皇帝>的時候看應該更有感覺:-)
評分##看完此書纔發覺慈禧女王是如此之萌,特愛慈禧說的那句話——不是所有的東西都一定要好看的,這話說得太有感覺瞭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