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修养必须先至“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际心性相关的道体和作用。“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发现读完一遍,还不是很懂!
评分##看完了我还是晕晕乎乎的 就记住了一个致中和。之前看道看禅都没有这么无聊,可是为什么一看儒就这么无聊呢 人生有没有秘诀?成功有没有秘诀?有,肯定有。 武功有没有秘笈?内功心法有没有口诀?有,肯定有。 人生如戏,有的认为是演戏的戏,那是趋于下流,自甘堕落,演给谁看?我宁愿相信是游戏的戏,每个人都能从人生中体验生老病死、七情六欲。打游戏的人没人不愿意通关,没有人不...
评分##无论是上论的“天命之谓性”还是下论“至诚”翻译过来就是人本来就可以无时无刻的链接宇宙万事万物,至诚就好像不用借助外力而直接download 各种信息的管道。中庸就是“记住你本来的样子,试着变成万事万物,再做回自己,然后发现,你本就是万事万物”。
评分 评分 评分##1.“天命之谓性”,这个性是本来干净的纯洁的善良的无私的,“率性之谓道”,不加上后天的心思和染污,直道而行,这就合于先天的道,加上后天家庭/社会的教育、各种的影响,心思龌龊了,必须要把它纠正过来,所以“修道之谓教”。2.当为孝子的时候为孝子,当为忠臣的时候为忠臣;出家就是大法师,在家就是大菩萨;做媳妇就像个媳妇,做儿子当然像儿子。样样“中节”了—恰到好处,人生“中节”叫做“和”。3.怕人家骂你,你不要骂人,怕人家笑你,你不要笑人。这是忠恕之道。忠,推己及人;恕,包容。4.所谓素,就是非常平常、本分。素的本位,在自己本来的岗位上不变动;所谓“素其位而行”,这个位就是本位,现在生命之岗(位),所谓岗位,不离开自己的岗位。5.“三年无改于父之志”,就是孝道。
评分 评分 评分##儒家的君子还是可以学而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