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修订典藏本)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修订典藏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斯伍尔德·喜仁龙 宋惕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7-10 精装 9787550282827

具体描述

奥斯伍尔德·喜仁龙(Osvald Siren,1879-1966),瑞典人,美术史家、汉学家。赫尔辛基大学毕业。1908-1925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美术史教授,曾于1920、1921、1930、1934、1935和1954、1956年多次访问中国。1930年成为芬兰科学院院士。主要的著作有《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中国雕刻》、《北京故宫》、《中国绘画史》《中国花园》等,这些著作在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宋惕冰:原北京燕山出版社副总编、《燕都》主编。点校过《古玉图考》、《陶斋古玉图》、《志雅堂杂抄》、《云烟过眼录》等书,校订过译著《北京的城门与城墙》等书。

许永全:毕业于北京大学外文系,曾担任北京燕山出版社编辑,现居住于澳大利亚。

周谷城、侯仁之作序力荐,了解和研究北京旧城的经典参考书。

※编辑推荐※

★ 把北京的城门与城墙每隔数米进行编号记录,完整而详细留下北京古城的全貌。

★ 50幅珍贵测绘图,150帧百年老照片,八开典藏精印,在纸上震撼复现已经消失的那个北京。

★ 作者喜仁龙为一代瑞典汉学大家,毕生热爱北京;侯仁之先生托付的译者宋惕冰,则为北京文化耋旧,曾创办迄今关于老北京最重要的文化杂志《燕都》。作者译者两代人各自深怀对北京的了解和理解,堪称珠联璧合。

★ 新版本经精细修订译文并增加后记,三十年来首次面世。

★ 由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刘晓翔设计,雅昌超高工艺印制,内文照片部分更经过金银混色、四色黑、上油等三道印制过程,对旧北京的还原程度甚至超过英文原版。我们努力以美书典范追摹北京古城的建筑艺术,即便如此,也无法再现北京城墙城门之精魂于万一,但古老的北京已经消逝,这已经是我们所能给出的最真诚忆念。

※内容简介※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是了解、研究北京城门城墙里程碑式的著作。

甫清帝逊位、民国更张,传统文化包括建筑将待巨变而保存完全之际,瑞典学者、汉学家喜仁龙,对北京的城门城墙予以调查、测绘、拍摄、研究, 成果于1924年在伦敦出版。书内对北京城墙城门的调查著录极为详尽,毫不逊色我们今日所作的长城调查。如将内外城城墙内侧壁分段测绘,内城墙南、东、北、西各分115、101、108、102段,记录高度、顶宽、基厚,甚至于城砖及碑刻录文,请其中国老师、后来的著名史学家周谷城也“极为仔细和耐心地记录下来”。内城九门和外城永定门等的城门和箭楼更是地势图、地盘图、正面图、剖面图、侧面图……一应俱全。全书绘制了55幅带有比例尺的测绘图,这些图在北京有些建筑的重建中,曾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全书还有127幅角度多样、效果清晰、带有艺术感的大幅照片,这些从调查角度出发的照片的价值,是同时期来华传教士、研究者的摄影作品所不能比拟的。

这部书绝不止是专业参考书,它文笔优美,处处充溢着超越国别的人文关怀,读之可令人心驰神往,抚今追昔,以正视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喜仁龙给北京城墙城门做了详细考察,记载测绘细致,这是技术层面。 间或描述城墙城门及周边生活活动、四时景致,让我们仍能怀想老北京城之美,这是他写作的初衷,也是艺术层面。 城门和城墙,亦是城市国家历史的忠实见证和记录者,如同书中的北京老照片,这是历史层面。 书中随处可见对京城美之议论,对其遭受的破坏更深表遗憾和无奈。 这些奇妙的城墙和城内,这些北京绚丽多彩的历史的无言记录者,它们的风姿到底还能维持多久呢。。。

评分

##一个世纪前,即1918年,一位叫喜仁龙的艺术史学家来到中国,当他行走在北京城内,被这眼前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了。就像他在本书的自序中写道的这样:这本书的缘起是北京的城门之美,是中国都城所展现出的举世无双的壮美特征,是秀美环境中的古建筑,新生的树木和衰败的护城河,是...  

评分

评分

评分

##买了最贵的这版,装帧、纸质、印刷都高级,不过对建筑没有特殊兴趣的,这书真的没什么用… 若干年前在一个聚会上,看到一个北京姑娘教他的外国男友中文。那个歪果仁结结巴巴的说出“安定门儿”几个字,还特意模仿京腔儿化音,以示自己学的地道。结果被北京姑娘狠批:“安定门就是安定门,没儿!”她接着给我们解释说,一般日常的东西往往都带儿化音,但像城门这种庄重...  

评分

评分

评分

##我不爱旅游,但也有幸去过襄樊、西安、平遥、南京几座城墙保存完好的城市。中国人极爱筑墙,至今仍是。城墙立起了政治,捍卫了权力,巩固了军事,圈护了历史。北京就是这么一座四位一体的城市。当年拆墙让梁林夫妇绝望。我个人不那么悲观,物质的墙易破,观念的墙难倒。墙不倒...  

评分

##近读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第一卷,其中谈到史前中国的诸多文明中已有壕沟和城墙的出现,前者防豺狼野兽,后者防外敌入侵。城墙的出现,是冷兵器时代的遗存,在中国还有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的背景。在大一统的盛清,后者的意义丧失,所以康熙帝会废长城,而前者的坚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