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索薩德(Susan Southard):
她在安提亞剋大學獲得瞭藝術碩士學位,是諾曼•梅勒中心非虛構類寫作組的成員。如今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喬治亞大學教授非虛構類寫作課程。
《長崎:核劫餘生》一書是其代錶作,該書入圍瞭2016年戴頓文學和平奬和2016年盧卡斯圖書奬,被選為2015年《華盛頓郵報》年度圖書,2015年《經濟學人報》年度圖書。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長崎市的人們像往常一樣,晾衣服,讀報紙,和鄰居東拉西扯。
郵遞員榖口稜曄騎著自行車穿過山丘,今天他要送幾十封郵件;
電車司機和田浩一迴到瞭電車始發站,和同事們討論著早上的電車事故;
工廠工人長野悅子、堂尾峰子已經工作瞭一上午,正在期待著午飯時間;
還是學生的吉田勝次和朋友們想要逃課去學遊泳,此刻正聚在井邊打水喝。
兩分鍾後,強光閃現,煙雲翻騰,瞬時的灼熱將長崎化為人間地獄……
##今年讀過的最好的紀實文學,翻譯相當流暢,書末的注釋非常認真,看得齣作者下瞭很大的功夫。書中一句話印象很深:廣島原爆生還者是行動主義者,而長崎則顯得比較消極。書中給我們展示瞭四個不消極的長崎原爆生還者,誠然,美國人的兩個原子彈,給他們的個體帶來瞭無盡的痛苦,但戰爭的殘酷就在於此,它不講道理,不講緣由,如果沒有日本對全世界的侵略,那有怎麼會有原爆的慘烈呢?
評分##能拿下2015年《經濟學人》和《華盛頓郵報》年度圖書的作品,內容肯定差不瞭,簡體版的翻譯和編校也非常不錯。很多中國讀者可能會排斥這個題材,而美國在很長時間裏,都強調對日使用原子彈是為瞭避免更大的傷亡,是正義的行動。對此,我摘一段作者在序言裏的話:“關於原子彈轟炸必要性的問題,我建議他們閱讀經曆過原爆的那些人的故事,如果不瞭解這些……討論就是不完整的。”順便說一句,本書內文用瞭如今罕見的10磅大字,560頁的書居然定價不到50……這不是賣一本賠一本的節奏嗎……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非常震栗的閱讀體驗。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隨著核爆親曆者的死去,核爆的記憶也會越來越模糊,直到再來這麼一次。。。
評分##非常震撼的一次閱讀體驗、蘑菇雲下,瞬間的爆炸,漫長的創傷!隨著時間流逝,人民質疑原爆照片的真實性,被爆者的離世,又有多少人能記得住原爆的威力?日本平民痛斥美國投下原子彈傷害他們,可是日本人能感受日軍對我國南京大屠殺,日軍用活人進行生物武器試驗,強徵亞洲其他國傢婦女充當日軍慰安婦等我們遭受的苦難嗎?瞭解一下日本在戰時對中國平民造成巨大傷害的軍事行動,以及長期毀滅性的影響。如果不瞭解這些,討論這些問題又是完整的嗎?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