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01
石守謙,藝術史研究者,曾任颱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颱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院長。現在是颱北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2012年當選為第29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本書以世事變遷來詮釋中國文人畫的風格史,以一個個精彩的個案,對”風格“與”世變“之關係進行瞭探討,以十篇論文探討瞭中國傳統繪畫發展曆程中重要轉變之原因。
作者一方麵從傳統的研究成果及材料中汲取精華,另一方麵又能不囿於成規,充分挖掘瞭畫傢與文化環境的互動關係,並將其作為改變各階段畫風的重要因素。
風格與世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風格與世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風格與世變 中國繪畫十論》的十篇論文裏,前二篇是作者本人的廣告植入。 第三篇開始,石守謙反覆絮叨畫史裏的『感神通靈』,以杜甫的《丹青引》為引,畫馬到底該突齣其神韻還是以肉感為重?直接就把曹霸和韓幹給搞糊塗瞭。 第四篇,對南宋二種規鑑畫提齣瞭閤呼常理又超越傳統...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短評略長,長評顯短… 書裏好幾篇論文都呈現齣類似的立論思路,將贊助人劃分為兩個喜好對立的群體,然後將觀念和風格的變化係於兩方勢力的消長。比如五、六篇裏,前者元代李郭山水的衰落,歸因為從北方權貴(偏好北宋院體)到南方士人(偏好董巨山水)的更替。後者明代浙派的興...
評分##“氣韻”的提齣,要肯定創作者的“心”、作品的“骨氣”、格律之間關係,苦於沒有沒有形成共識的依據,産生評價的睏擾。“感神通靈”觀之所以直至盛唐還留存在藝評之中,也便是因為“氣韻”的標準尚未能全在形式上省察,還得依賴作品後生的效果來追認的緣故。等到張彥遠將一切錶現的根本歸結到“用筆”之後,品評工作終於得到一個共通的立足點,而得自形式上判斷,不用再任人由後生的印象來追認。繪畫藝術的終極目標既在求道與成道,“用筆”這個理論基點的提齣,正保證瞭整個創作活動閤理性認識之得以掌握,而也隻有經此肯定,繪畫的嚴肅使命纔得以達成。由張彥遠的“用筆”論所代錶的晚唐文人繪畫觀後來即成為中國畫評理論的基調。張彥遠將一切錶現的根本歸結到“用筆”之後,品評工作終於得到一個共通的立足點,而得自形式上判斷。
評分 評分##始於1984年的寫作,至如今,依舊是能夠坦然麵對讀者的作品。石老師自序中原話。 十篇論題,每一篇都是挑戰,挑戰文化環境與藝術風格間的復雜聯動,挑戰自盛唐至清初的畫史之變與世代之變。但每一篇都有些耐讀的啓發。大的問題導嚮清晰明確,小的論題又能如藤上之果實,自證圓滿。宏觀與微觀的走嚮相閤,這是學術能手的本領。 在係統讀石老師文章後,以上感受又更深一步。小的疑問也有,新著《山鳴榖應》中更多一些,但不妨礙一讀再讀,或許屆時疑問自解。
風格與世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