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近40年来法国著名杂志《电影手册》精选出华语电影、华语导演的批评文章30余篇,一方面展现出法国三代影评人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和独特解读,一方面也为华语电影在欧洲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批评文献。
##信息量很足,非常适合放在小包里在地铁上读哦!喜欢看访谈部分
评分 评分##读完贾樟柯部分,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那篇颇有启发。其余待看。
评分 评分##谈及王家卫或贾樟柯时发挥最好,因为作为电影的后现代经验是共通的。面对第五代、侯孝贤或杨德昌,手册派集体失灵,当然也不乏有趣的外部视点,但缺乏令人振奋的阐释。
评分##65/100 王家卫:与别的导演相比,我有一个优势,我既是导演又是自己的编剧。因此,我很清楚我笔下那些角色的内心活动。因此这就让我在拍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更改这些角色地特点,当我在演员们身上发现一些特质时,我会调整我的人物角色,使之与演员搭配起来更协调。至于一个镜头拍40多次这件事,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香港,演员们都很忙,他们经常会同时拍两三部戏。因此,他们很难做到进了摄影棚一下就能够入戏。这就需要让他们摆脱自我,对这一角色做好表演的准备。我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们重演,目的就是让他们摆脱之前所演地其他角色的枷锁,不过我不会在电影刚开拍时就这样做,在重复几次之后,他们就会进入到角色之中。
评分 评分 评分##读完贾樟柯部分,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那篇颇有启发。其余待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