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金融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田轩还兼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国家金融研究院创业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主任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MBA教育中心主任。
田轩加入清华大学前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执教,获聘终身正教授和Mary Jane Geyer Cain教授研究员。田轩于2008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学院并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此前获得华盛顿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田轩四次获得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年度杰出研究奖;2016获得中国管理学青年奖,2016和2018蝉联第十五届和第十六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他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论文多次被列为ESI世界前1%的高影响力论文。他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和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本书基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田轩教授的经典课程“金融高级问题前沿研究”,是田轩教授历经十年研究金融与企业创新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在书中,作者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框架体系,分别从微观企业、中观市场、宏观制度层面,探讨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风险投资、敌意收购者、做空者、政府、银行、对冲基金、金融分析师、国外机构投资者……这些跨越资本与商业市场的重要角色在书中一一登场,展示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与合作。在神秘的面纱之下,他们对企业的影响方式出人意料,影响力度超乎想象。
宝万之争、京东与今日资本、硅谷缺失的工会、滴滴的豪华投资人……数十个公司金融经典案例,再现惊心动魄的商业资本盛宴。同时,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重要的计量方法,有助于有一定高等数学基础的读者快速提高计量技巧。当然,略去这部分内容也不会影响理解本书。
这是一部金融行业研究者、从业者,以及科技企业管理者的必读书,将帮助读者理解未来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如何运用金融手段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如何更为有效地为企业创新进行融资?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向或者说都是以一个问题作为共同根基,这个问题就是创新和资本之间到底有什么逻辑关系?本书则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看点有三个,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内容具有显著的原创性。 从知识原创性的角度讲,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基本没有原创性,这种书的特点是尽管下笔千言,实际上全是替别人代言,看似说了万千,实际上自己什么都没说,在知识上没有创造,在内容上没有突破边界。第二种是有了形式上的原创性,这种书在原创性上要比前者好一些,但原创性没有体现在内容上,而主要体现在对现有内容的重组整合,使得内容有了新的样式、新的面貌、新的形态,(后文见书评正文)
评分##从微观企业、中观市场、宏观政府三个层面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与创新相关的金融和资本政策。这更应该是给政策制定者看的书。对于普通人价值并不大,但是,能看到母语是中文的作者写这样严谨的经济学学术书,了解如何定义问题,如何筛选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客观反思。这一套学术化的操作,在作者使将出来时候看似简单,其实,这一套思考框架需要经过多少专业训练才能达到。
评分##其实我觉得理由影响reasoning都非常浅。。。对于平常的商业理解看第一篇框架,每篇前面的总结应该够了。可能作为论文集,实证分析过程在学术角度比较有意义吧。
评分##深入浅出,读后让人深受启发。
评分 评分提供了一个系统分析企业创新行为的逻辑框架并进行了细致和富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推荐每一个做实证研究的学者阅读。
评分 评分##《创新的资本逻辑》是国内第一本基于原创成果系统介绍金融与创新前沿理论与实践的学术参考书,重点介绍了金融与创新领域前沿的理论、重要的研究问题、核心的研究思想和精巧的研究设计与方法。作者为企业创新的资本逻辑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框架体系,围绕如何运用金融手段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如何更有效地为企业进行融资两大主题,从微观企业特征、中观金融市场、宏观金融制度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企业内外部特征、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重要的金融机构角色、金融制度与经济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路径和机制。
评分##囫囵看完,跳过了所有实证部分后有效信息并不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