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號疇隱。近代藏書傢、書目專傢,著名佛教居士。丁福保學通經史,兼通算學、醫學、日文,中年後歸心佛教,用十年之功編成《佛學大辭典》,是中國第一部新式的大型佛學辭典。風行學界七十年,至今仍是重要的佛學工具書。
丁福保為著名佛教居士,以弘揚佛法、流通佛經為誌,並修證有成。丁福保有感於佛教經典文字艱澀,於初學者不易瞭解,雖然曆來緇素大德多有注疏解說,而古人注疏多重於判教科文,談玄說妙,這都不是初機學佛的人所能領會的。因此,他選擇瞭一些捲數較少的經典,依照漢儒訓詁的方式,逐字逐句地解釋;這種解釋,沒有繁瑣的科文,也沒有談玄說妙的玄理,詳略適中,一切以初學者所需為原則而名之曰“箋注”,使初讀佛經的人容易入門。 著名學者和居士陳兵教授說現有的各種《壇經》注釋中,“丁福保先生的《六祖壇經箋注》是內容最為豐富、徵引最為廣泛、解說相當全麵、理解較為可靠的一種”。
##達摩衣鉢傳到五祖,齣現瞭神秀和惠能兩個高足,如果選擇神秀,可能衣鉢依然在小範圍傳播,沒有瞭後來禪宗的大放異彩。惠能齣身卑微,父親早逝,流落嶺南,賣柴為生,主要還不識字。遇見五祖時,師徒互相試探瞭一下,五祖說,你這個南蠻猴子,憑什麼修佛呢。惠能說,人雖有南北...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作者簡介】姚衛群,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曾任佛教與道教教研室主任,北大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壇經》是中國佛典中罕見的被稱為“經”的文獻。就其思想內容和曆史作用而言,它在佛教史上也確實有不少佛教“經”所具有的地位。《壇經》産生於中國,影響也主要在中國,與中國文...
評分##1、在第13節慧能宣稱定慧體一不二,定是慧體,而慧是定用。這一節的佛教教義無疑是認為凡人皆有佛性,隻要人能做到內求於心,不為外惑,便能達到頓悟。就定是本性的運作和修習而言,定和慧是一迴事。因此,慧能力主定在於慧,慧寓於定。他斷言兩者並非其中之一導緻另一個,隻要心口均善,內外一種,則定與慧便閤而為一。2、第14節慧能著重對修習,即執著於達到本心進行瞭批判。本心要求擺脫執著,專注於無差彆的境界,從而領會萬物歸一,即萬物本性無有差彆,修習本性上升到這一境界便是一行三昧,即悟解到法界一相的虛靜境界。但這種境界並非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樣隻是排除心中雜念、麵壁坐禪。這樣做隻是擺脫自心的感覺,而這和隻要心擺脫萬物獲得自由便暢通無礙之道實相殊異。3、不為心中之念所擾是為無念,無念方可悟到本性、菩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