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科米,1960年齣生於紐約,1985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87年進入美國司法部工作,2013年被奧巴馬點名擔任FBI局長,是FBI曆史上第七任掌門人。在科米職業生涯的30多年裏,他見證瞭5位美國總統的更替,並與3位總統直接共事,功績包括鏟除紐約黑手黨,調查“9·11”恐怖襲擊事件,追捕“基地”組織成員,調查“郵件門”“棱鏡門”“通俄門”。2017年5月,科米遭到特朗普的無端辭退,一時間成為熱門話題。
2017年5月9日,特朗普解雇瞭時任FBI局長詹姆斯•科米,掀起瞭美國政界的滔天巨浪。然而,處於鏇渦中心的科米事後未發一言。一年後,科米帶著自傳《至高忠誠》重迴公眾視綫,榮登美國各大暢銷書榜。一時間,科米的名字再一次被推至風口浪尖。
但《至高忠誠》並不是科米的“報復之作”,這本書迴答瞭一個哲學問題——生而為人,我們應該忠於什麼?是金錢、權力、名譽,還是我們心中亙古不變的道德法則?要怎樣纔能做正確之事,而不是行權宜之計?麵對曾經宣誓效忠的機構組織,曾經誓死維護的價值理念,我們如何纔能忠貞不渝?若是忠於機構理念要以犧牲自我為代價,我們是否還能堅定如斯?
就此,科米迴顧瞭那些對其價值觀的形成影響巨大的個人經曆和案件,追溯他對公平、正義和優秀領導力的解讀究竟從何而來。在早期對抗紐約黑幫、與死亡擦肩而過時,他的決心也曾動搖;小兒子夭摺時,他也曾心碎難支;在身處白宮政治更替和黨派鬥爭中,他也曾失望無助。在科米的職業生涯中,曾與三位總統共事,每位總統都有其獨特的領導風格。然而,對他有深刻影響的領導者卻是那些沒有任何頭銜的平凡人。
雖然跌宕起伏地真實再現瞭“郵件門”“棱鏡門”“通俄門”等白宮政治鬥爭一手內幕,但《至高忠誠》在字裏行間展現的是一個難得一見的清明世界,科米至始自終堅持住瞭內心的道德法則,守護住瞭自己的“至高忠誠”。
##科米眼中的「懂王」果然比推特和媒體報道的更加剛愎自用,畢竟他乾的就是「揣測人心」的工作。盡管科米不是職業特工,但優秀的法律素養,還是有較為客觀的側寫。 從曆史看,有些機構自誕生之日起,就要破壞「君子不可拆人信件」的禮儀傳統,這是環境和形勢使然所必須要做到的承重、負重。當然這類組織也絕非普通人所想,遊離於授權以外。畢竟作為羅馬共和政體的再實踐,基本的框架和原則還是得有,當然怎麼做這又是另一碼事瞭。作為執法機構,追求中立客觀的價值,是要高度肯定的。人不是沒有感情的機械,既然選擇維護正義,那就要盡全力追求真相,用事實迴應問題。
評分##很好的視角解讀瞭FBI這一機構所承擔的使命和價值觀,也是社會對於正義的完美期望。但真正難的是在人的層麵如何選擇和落實,書中有太多難擔此任的人物。
評分即便你對美國政治毫無興趣,這本《至高忠誠》也值得一讀。“無論是我在曼哈頓做聯邦檢察官那些年,還是在司法部任二把手的時候,包括後來做聯邦調查局局長,我的工資始終都沒能超過我第一年在紐約那個律師事務所做初級律師的時候。” 讀到這裏,由衷地對美國的“人民公僕”肅然起敬。很遺憾,我想不到哪怕一個我們自己的“人民公僕”的人物。
評分 評分##FBI局長迴顧瞭2017年被特朗普解雇前的職業生涯,從一名領取微薄收入的檢察官助理開始一步一步走到司法部副部長和代理部長,先後輔佐小布什、奧巴馬和特朗普三人,看到FBI在麵對反恐、警官虐殺黑人、斯諾登棱鏡門、希拉裏郵件門、選舉通俄門事件的反應與看法,怒斥榖歌蘋果加密係統對政府監聽的阻礙,聲稱“不讓法官瞭解電子設備內部的信息,可能會讓整個社會付齣慘重的代價”(有種天下官僚一傢親的感覺),書最後的15%說到特朗普的目中無人和踐踏法律,他以職位要挾,要作者對總統的絕對忠誠,作者拒絕後,特朗普多次找他密談要求撤銷對他通俄門的審查(違反司法獨立),作者尷尬地化解特朗普對他一次次“拉攏為自己人”的行徑,驚訝於總統如此漠視法律的同時,終於在洛杉磯分局的溫慰時從新聞上看到瞭被解雇的消息,隨後是一地雞毛。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客觀來說寫的不錯,即便帶有一定政治傾嚮,但總體還算中立。懂王宛如小醜,也太逗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