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生
上海大學退休教授,《自然雜誌》編審,高級記者。
中學時師從豐子愷、唐雲等名師學習繪畫,近十幾年來對繪畫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係進行瞭跨學科研究。
為《科學》《自然雜誌》《Newton-科學世界》等期刊和新媒體《知識分子》《賽先生》供稿。在《中國科學報》《科學畫報》等報刊發錶文化隨筆近百篇。
作品《西方繪畫對運動的描述和它的科學基礎》獲第二屆世界華人科普奬佳作奬,《物理故事叢書》獲上海市優秀科普圖書奬。
★從科學的角度重新認識世界名畫
★瞭解偉大藝術品背後的科學故事
★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大師雲集 腦洞大開 製作精美
馬奈、莫奈、凡•高、達•芬奇、卡拉瓦喬、畢加索、達利、波洛剋……
群星璀璨的藝術大師與科學有著怎樣的不解之緣?
精選100餘幅經典世界名畫,全彩高清印刷,雙封露脊裝幀,零距離欣賞大師真跡的同時,瞭解偉大藝術品背後的科學知識。
當名畫遇見科學,將碰撞齣怎樣燒腦的問題——
為什麼印象派畫有運動感?凡•高的畫為什麼這樣“亮”?修拉的畫上為什麼塗瞭那麼多的彩色點?野獸派畫傢用色有什麼好?科學傢如何認識抽象畫?光學器材如何助力西方寫實繪畫?彌足珍貴的中國古畫隱藏瞭什麼科技秘密?畫中人的內心世界怎樣猜?繪畫裏的“浮光掠影”蘊含瞭怎樣的奧秘?為什麼肖像畫會人見人愛?腦外傷會激發人的藝術創造力嗎?……
##書看著很厚,但語言流暢,通俗易懂,看得飛快。想到一個問題:如果從科學上搞清楚畫是怎麼讓人産生美感的,是不是就可以製造齣人工智能藝術大師瞭
評分曾經,我的西方繪畫啓濛老師是“顧爺”,沒錯,就是在微博上用繪畫講段子的那個,後來發現小顧雖然開瞭國內的先河,但友鄰的中野京子齣道更早,其“名畫之謎”係列把希臘神話故事講得深入淺齣,我也認識到原來對西方繪畫的解讀可以有這麼多種方式。 做為一個對繪畫技巧一竅不通...
評分 評分##裝幀的確很棒,圖可以完全平攤開,超贊
評分###本來不太好意思來批判本書,看到拿瞭2018中國好書和文津圖書奬還是決定來差評提醒一下,以免有人被誤導。其中關於藝術的部分實在有太多荒謬的論述瞭。作者對藝術尤其是當代藝術幾乎一竅不通,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認識。這可能是由於老先生成長時代和所攻專業的局限,可以理解,但也因為時代語境和學科跨度的原因,本書的語言風格同樣非常落後、彆扭。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在專業領域內的錶現,書中關於自然科學的部分確實還比較有意思。總之建議對藝術有一定的瞭解基礎之後再來閱讀本書,在具備快速去僞存真能力的讀者手中,本書纔能夠發揮齣應有的價值。
評分##今天上午在快遞那拿到這本《名畫在左,科學在右》書,我居然花瞭一下午全部看完瞭,好書需要反復的咀嚼多看幾遍。不過這是我第一次這樣對一本藝術畫作類型的作品感興趣,以前總覺得畫作就是濛娜麗莎瞭,其他沒什麼概念,即使小學初中學過美術,大學還學過點美學,但是總是感覺...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