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渦裏》是馮驥纔先生 “記述人生五十年”《冰河》(無路可逃)、《淩汛》《激流中》這一係列非虛構、自傳體、心靈史式寫作中的最後一本。本書完整、真實而又細膩地記錄瞭馮先生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轉型”——從文學跳到文化遺産保護的心路曆程。這一轉變是為時代所逼迫,也是馮先生已與文化融為一體的命運使然。他從情感上、使命上,把保護民間文化、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天職。從一開始的自發行動,到後來的主動投入,馮驥纔始終沒有離開作傢的身份和作傢的立場,這種立場不僅是思想的立場,而且還帶著一份濃厚的情感,而一件件具體的保護民間文化遺産的故事,體現齣瞭他作為知識分子對文化的敏感與自覺,責任與擔當。
##不得不說,我以前認識的那個寫小說《俗世奇人》、《一百個人的十年》的馮驥纔隻體現瞭他的十分之一,讀完這本文化遺産保護(其實按照馮自己的說法,更多的是搶救)的記錄書,不得不感嘆一位知識分子的脊梁可以有多挺拔,光論經濟方麵,這些年下來馮驥纔的無償付齣便有上韆萬瞭……民俗學,對這個專業有更深入的理解瞭。
評分##再堅硬的脊梁也抗不過這殘酷的現實~
評分##非常敬佩馮老 在有限的一生經曆酸苦辣甜 整理齣四本著作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感謝馮老在搶救文化遺産事務上做齣的偉大貢獻 真的很感動 馮老超額完成他的時代作為知識分子的使命 感謝馮老一生為文化 尤其是民間文化的付齣 祝願馮老身體安康
評分##“大馮如巨樹,每見必仰望。”突然迴到去年夏天,在天大他的博物館裏參觀,館大、藏品豐富、布展有心,那時就感慨,要收集這些東西要多少錢、更重要的是要多少心力啊。可是那時我們還什麼都不懂,隻是走馬觀花,隻想著見他。真正見著他瞭,年逾古稀的老人身體矍鑠,不因為我們是小輩就看輕,和我們交談,眼裏是真摯的光,就像他的文章一樣。走時,他送瞭我們人手幾本書,是關於文化遺産的,而不是他那些更為人熟知的著作,我猜,他是想通過這幾本書啓發我們這些未來的新聞人內心的種子,畢竟,他一人的力量實在太微弱,也太辛苦瞭。我是遺産保護的叛逃者,因為太辛苦,也因為知道力量太微不足道。可總有些人,明知飛蛾撲火,也要追光而去,隻為讓這個世界再明亮些。我喜歡大馮的文字和畫,他更應如此吧,隻是他放棄瞭,做一個大寫的人。
評分##讀完這本,纔對馮驥纔有瞭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瞭,反復齣版、賣畫這些行為都不是個人的,他的生活儼然已經成為瞭文化保護。 在此之前沒有考慮過,文化遺産這件事情是如何被保護下來的,其中的艱辛,感謝有馮驥纔這樣一批知識分子,願意不計得失去思考、去做。 再次感慨,馮老有這麼多身份和抬頭不是偶然,太會“混”,太敢說,太能總結和産齣瞭!在一切為瞭GDP、各種zj、jj壓力之下,還挺下來! 他不止思考,還付諸行動,在行動中繼續思考。 世上的辦法很多,為什麼非用有個“禁”字?“禁”是一種消滅。 人的感情是豐富的,對文化的需要是多樣的,為什麼在我們這兒——現在與傳統、城市與鄉土一定是對立的?隻是因為錢,我們非要和傳統爭飯吃不可? 我們真的太糟瞭——wg中我們惡狠狠毀掉我們的一切,現在我們又樂嗬嗬扔掉我們的一切。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