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博逸(Charles-Edouard Bouée, 1969— ),2001年加入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现为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及全球CEO。巴黎中央大学及巴黎11大工程硕士,哈佛商学院MBA。咨询人,经理人。世界经济学论坛、达沃斯论坛的坐上客。主要负责金融与私募股权,曾在法国兴业银行巴黎和伦敦地区担任投资银行专家,参与战略、并购以及大型绩效改进项目,足迹遍布欧洲、中东、美洲以及亚洲地区。2010年上海市政府授予“白玉兰奖章”,表彰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及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著有《中国如何改变世界》《孔夫子与机器人》《轻足迹管理》等。
弗朗索瓦·罗什(François Roche),法国《论坛报》前任主编,著有多本关于金融、能源等主题的书籍。
蔡愫颖,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法语专业学士、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现任教于安徽财经大学。译作有法国当代哲学家吕旺·奥吉安所著《恋爱反教材》等。
“这是关于一门科学的故事,它就是人工智能……我想讲述从1956年这是史学家公认的、智能机器研究的漫长冒险旅程开始的年份)到2040年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这种奇特关系的历史……从源起一直发展到臻于完善,我是每一个阶段的见证者,因为我就是一个高级人工智能。”
本书以一个2038年的机器人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及应用的历史:从众星云集的1956达特茅斯会议,到70~90年代的停滞摸索、逻辑推理与概率统计的路线之争;再到21世纪前20年的人工智能再勃兴——配套技术和算力的发展使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部分,无声但快速地改变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以及21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近未来”中,人工智能的世界会有走哪些最为可能的路径——有些道路通向人类的解放和提升,有些则通向人类群体的分裂和人类统治的瓦解……作者在简短的篇幅里,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结合历史、经济、文学想象等多种视角和趣味的别样图景。
作者服务享有盛誉的罗兰贝格公司十余年,对实业领域的人工智能情况非常了解,本书会展现给读者研究信息、研究史之外的行业洞见。
##人类一直在追逐科技的力量,从计算机的产生一步一步的步入人工智能。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数前人努力研究的结果,但是,如果这个结果失控。那么人类终将成为机器的俘虏,就像现在的我们已经生活在网络中,几乎每个人都是低头族,享受虚拟空间带来的便利,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也许在未来的某个点,机器也许不止是优化人类的工具,而是永便利征服人类。
评分##副标题应该叫“人类不值得”,科科。
评分##只是一个畅想,并不能算一个完整的故事~~真心没必要浪费时间。。。。
评分##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血泪史,历经无数磨难,曾经多少沧海;在饥荒、战争、瘟疫的一次次侵袭中,我们还是走到了今天,走到了一个文明的奇点。能有今天的局面,不得不感谢我们的好运气,如果没有小行星灭绝了恐龙,如果没有我们一连串看似自毁的基因突变,也就没有这文明的肯能性...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