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生于台湾台北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历史组专任助理教授。出版过《医通中西—唐宗海与近代中医危机》、《台湾日日新—当中药碰上西药》、《近代中医的身体与思想转型——唐宗海与中西医汇通时代》等学术专书,另与其它学者合编有高中历史、大学历史经典阅读等教科书。
本书从医学史出发,聚焦中西医激烈冲突、论战的近代中国社会,力图重现一段中医在西医的科学实验和一步步占据国家卫生主权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自身的外感热病知识体系,来构筑一套中医式的传染病学,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医药可以发挥的空间。 作者不盲从西方理论,从传统文化中构思,创造从“重层医史”的视角出发的新研究。先铺陈出中西医论争的时代氛围,并细心地关照了近代中医在古典文献、日常生活养生抗病、医者志业和中西疾病观的对话等各方面的史实,展现了全面的视角。受现代医学影响,传统中医虽仍为民众信任,但其实有很多论述与临床技术其实是处在一种“准失传”的状态,多数中医不去重视,民众也不知道传统中医有何更强的能耐,国家投入也很薄弱,遂使传统医学的理论、技能的运用范围,愈来愈窄,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历史学研究不能与现实生活脱节,作者透过医史的研究,希望能唤醒中医们对自身体系的认识与自信,并期待更多民众与知识分子(包括现代西医与科学家)了解中医文化之价值,走出百年来“废中医”的阴影,扬弃刻板的印象,也为自己的实际治疗与日常养生,提供另外一种思考的可能性。
##前面读起来尚可,后来感觉内容越来越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读的电子书的原因。算是接触过现代中医理论的学生,依然对这些东西保持一种怀疑,更多的感觉是中医的现代化停滞了,仍然在那西学东渐的矛盾中。个人理解。 古文太难,民国挺中医章太炎,恽铁樵说,中医自己99%不看《黄帝内经》。《伤寒论》看的人也少,明清两代温病学兴盛,一般也就看些清代人写的医书,还说很多老中医看了一辈子,对五脏四时什么都说不清。 后来在西医非常强烈压力下,再从源头经典找回自信,也就是书里写的”再正...
评分##中医在论争过程中的论据使我对其更加充满自信。
评分 评分##“重层医史”结合内外史的尝试、对近代史史料的把握以及对史学和治史本身的思考都非常值得借鉴,诚如作者所说,“中医史可以给读者带来很多新的思考”,仅中国社会中的“个人”与“公共”就已经非常耐人寻味了。
评分 评分 评分##传染病作为近代中西医的演进与博弈的舞台,确实最能突出二者的发展与区别。材料好细碎。
评分##哀其不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