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笔名京虎子,旅美科普作家,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毕业后长期从事防疫工作,是中国早期从事艾滋病防控的科研人员。后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进修。现从事IT职业,业余从事科普写作,已出版书籍20余部。
本书是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中国检疫与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伍连德的生平传记。书中极为详尽地讲述了“鼠疫斗士”伍连德1911年东北抗击鼠疫的过程,涉及到科学、政府和外交等各个领域,对整个防控的技术细节和社会机制进行了复原。情节惊心动魄,读来荡气回肠。
本书也是一部缩减的中国现代防疫史。伍连德作为中国现代防疫先驱及第一人,山西、内蒙、上海……哪里出现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经历也表明,同样的科学水平,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下,防疫的效果截然不同,这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伍连德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医学的奠基人。他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和第一、二任会长。他主持创办了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在内的20多所医院或医学院校。他花费近16 年时间与人合著英文《中国医史》,向世界介绍从古到今的中国医学。他也是中国禁毒的主要人物。
“萨斯”过后,许多人开始提到伍连德,了解伍连德。每一次和伍连德的时空接触,都使人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伍连德那种爱国为民的精神正在被各有关方面大力提倡。
本书曾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人必须有自己的独立主权。 信息透明是控制疫情的重要一环。
评分 评分##这是个学医也能救中国的故事。李医生的事情之后很多人评论刷学医是救不了中国的。但是他们第一好像误会了鲁大爷这句话的批评对象,第二好像忘了现在是哪些人在救中国。 1910年,在110年前,中国东北爆发过一场的瘟疫,中者数日内咳血毙命,死者全身发黑,正是当年灭了半个欧洲...
评分 评分##伍连德是南洋华侨,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10年,伍连德在东北抗疫中一战成名。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并最终有效控制的大型抗疫之战。在这场战斗中,伍连德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他设计了“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他第一次提出遗体火化,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改变了国人对遗体安置的观念。 1935年,一位叫Wu Lien-teh 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提名,提名理由是“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对肺鼠疫的研究,并发现了旱獭在肺鼠疫传播中的作用)”。他就是伍连德。 获...
评分##读到三分之一,比较失望。 本书因为名气甚大,抱着很高的期望来读,或许这也是失望的一个原因吧。本书问题是抒情太过,专业不够,流于浅表,不够深入,过于简化,回避复杂。伍连德的成长与功业,涉及南洋社区、晚清政局、防疫医学等重大议题,每一个都是纷芸复杂,千头万绪,而...
评分 评分##day5/100 《国士无双伍连德》 1118 本书试图从大历史的角度,通过伍连德这个人物来展现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奇进程。跟第一天大路推荐的《金翼》有着异曲同工的感觉。 【印象最深刻】 伍连德童年看演出时脚上的金链子被偷了,立誓毕生再不佩戴任何首饰,事实上后来也是这么做的。...
评分相比于100年前,今天对于疫情的处理,除了微信、快递、汽车这些背景元素变了以外,完全没有变化,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在没有绝对的疫苗出现前,这种方式还将继续存在下去。曾经位极人臣,晚年告老还乡,问谁与争锋,还看国士无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