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
《北京青年周刊》主笔。2000年毕业,进入北京青年报工作,从事国际和财经报道,曾获中国新闻奖。2010-2011年,获得美国国务院全额奖学金(汉弗莱奖学金),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习深造,并在《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实习。2012-2013年,获得英国政府全额奖学金(志奋领奖学金),获伦敦大学城市学院硕士学位。2014年进入《北京青年周末》《北京青年周刊》工作,2018年获北京市委宣传部“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资助,开启“一带一路”探访巴基斯坦报道计划。工作之余,作为一名资深驴友,曾自驾从北京到莫斯科,环游美国和欧洲,完成以色列自由行等,游记文章入选《从北京到莫斯科》等书籍。;.;艺术家、摄影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北京青年周刊》摄影记者。曾为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纽约市长/彭博社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开云集团董事长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尤瓦尔·赫拉利、马云、柳传志、王兴等数百位知名人物拍摄肖像。
巴基斯坦,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的所在:一方面,因为与中国友谊深厚它被称为“巴铁”;另外一方面,我们仿佛又对这位铁哥们知之甚少。
巴基斯坦的人和土地是怎样的?他们跟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他们跟我们的文化有何不同?那里真的很危险吗?
45天从北到南,走遍巴基斯坦7个城市,老牌驴友杨晓与“阅人”无数的摄影师李英武,用笔和镜头记录了下自己所看到和感受到的所有。他们的讲述中,有一场旅行准备的事无巨细,从住宿、饮食、药品到穿戴、礼物、交通;有面对生活艰辛,依然能笑着说出“Life is tough, keep smiling”的优步司机;有让人惊喜连连的超高性价比别墅民居,一晚上只需要30美元,房东还给留下了自己的两位仆人;有参加过1990年北京亚 运会,仍珍藏着运动员证的大胡子警察;有大街上男人之间手拉手甚至还十指相扣,只是为了表达兄弟之情……
旅行的意义就是用现实约束想象,不是去想事情会是怎样的,而是去看它们实际上是怎样的。
##开头立志下马看花,结果还是走马观花。
评分##自恋男人的马蜂窝游记帖。也许从申请项目拿到的出发经费就决定了内容的基调,大段流于表面的认同与赞美,实际上既没个人观察也无审视的角度。还读到了一个自诩知识分子的自满与傲慢,一个乐于且暗羡特权阶级的享受与剥削,一个为父权制心安理得把对女性的压迫解释为保护与照顾,一个对普通人民没有同情心理还冠冕堂皇装虚伪。唾。
评分 评分##一月底读完的书,终于有机会了解中亚西亚这些国家,书中的记录让我看到巴基斯坦人对于友谊的珍重,对于内心的表达很直接,“巴铁”无疑了。 巴铁居然“歧视”男性单身哈哈哈哈哈哈 单身男性在餐馆有专门的区域吃饭哈哈哈哈 有意思有意思 感觉说中东地区的旅游纪实文学不多,感觉应该有很多打破刻板印象的地方 对旅游文学和中东旅游人文感兴趣的朋友应该会很喜欢 虽然是个北京市委的项目 但是作者还是用心得去观察...
评分##下次写个携程或者蚂蜂窝攻略就够了,可以把有用的书号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评分 评分##写得很烂真的 毫无深度
评分##读完,我读了个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