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创立于1996年初,从属于清华大学,是国内一流的学生科幻爱好者社团,社团文化青春昂扬,追求创新,动手创作,相继涌现出了江波、薛辉、郝景芳等众多人才。曾获2019年银河奖最佳科幻团体奖,协会累计会员近800名,自创办以来,一直鼓励原创活动,作品散见于《科幻世界》、蝌蚪五线谱等知名科幻平台上。
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始创于1996 年,历经一次断代,至今已有24年历史。在本书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清华课外文化、社团文化,以及清华对科幻的执着,对科学兴趣的热爱。以真实的清华的课外校园文化,影响当代青少年。
《寻找旦旦》和《那些神秘的社员们》是协会内历史最悠久的一项活动的成果:在活动中,社员会以其他社员为对象创作幻想故事,借此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幻想嘉年华”一节会展览协会原创部的成员在笔会上的即兴幻想,包括一套科幻菜谱、一套异星生物志和一篇景观短文;《清华北大异闻录》则集结了 2018 年清华北大联合征文活动的优秀作品,以全国两所顶尖高校为舞台,展现了别样的大学生日常。这将是国内第一份公诸于世的高校科幻社团史,也将影响中学同学效仿,在业余时间追求有价值的爱好生活。
全书从“世界”和“我们”两个角度展现科幻社群的魅力。前者讲述世界科幻社群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若干事件,后者着眼于呈现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的社团风貌。节标题则全部取自经典幻想文学作品,内容顺次为:微科幻速读(《路边野餐》)、幻迷日常(《我不属于他们》)、科学与科幻(《太空序曲》)、奇思妙想集锦(《幻想嘉年华》)、科幻迷的架空世界(《乌有乡消息》)和协会文化展览(《无名者之国》)。
针对世界科幻文化,本书从三方面呈现科幻社群的主要发展轨迹。《美国科幻圈的诞生》梳理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科幻迷从零到一举办首届世界科幻大会的来龙去脉;《技术宅的天梯》介绍了同时期以阿瑟·克拉克为首的英国科幻爱好者所制定的史上首份载人登月计划;《微型国家漫游指南》则讲述了科幻人因千奇百怪的理由建立微型国家的文化变迁历程。从三篇作品中,读者能清晰地看到科幻在文化、科技和政治经济领域中发挥的丰富作用。
##家家酒内容,花钱买书权当支持协会。回过头来再看封底3人评价,丝毫不提内容,我感觉这3人没看,冲着清华面子写的。
评分##真的被骗了。一点也不好看。
评分##收录篇目对于社团的意义比文字本身意义更重大。即便有些小说看起来略显平庸,但依然觉得珍贵,毕竟是一个社团的成员们聚集在一起做出的会刊,也是社团活跃度高,凝聚力强的体现。相比大清幻协能出版会刊,这点更让我羡慕。btw:真运营过社团才知道,幻协能做到这点太难太难了——社恐比例过高,全员咕咕咕,社联拨款为0(当然各个学校情况不一样)各种因素堆积起来,组建活动实在不是易事,想要将大家的作品汇聚起来做成纪念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没有长久历史的沉淀,还算丰厚的资源和一定比例的专业性强的社员,这本会刊是不可能出现的。放眼目前全国高校幻协,大概也只有清华幻协等少数几家可以做到这点了。
评分##拿到《无名者之国》,心里比较好奇,科幻这个宏观问题,在清华学生的眼中,是如何看待的?我认为这里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一方面,清华学生是我国最优秀学生群体的集合,他们的学习认知能力,代表着年轻一代对未来中国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他们看待世界、看待社会发展的思维,可...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担任过高校科幻协会会长的老咸鱼,当我翻开眼前这本装帧精美,内容秀逸的清华大学科幻协会会刊时震撼颇深。而震撼之余,脑内有两个感想,首先是佩服,其次是羡慕。这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品会刊,它的编纂完成显示出清华大学科幻协会已经达到了异常成熟而优...
评分##看完了,很好的视野,同是做mook的很能看出策划执行的难度。致谢看到《离线》和我,其实我也想感谢这个团队把书制作了出来,我们需要这种热情,祝福!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