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印國,甘肅定西人,九三學社社員。文化學者,高校教師,主要從事文獻學和文化傳播學的教學和研究,近年來主要關注佛教傳播學研究。齣版有《清代私傢書目研究》《中國佛教慈善簡史》等文獻學、文化傳播學專著,另有整理和主編古籍整理著作《東京夢華錄》、教材《國學通識》等,曾獲美國百人會英纔奬、中國古文獻學奬一等奬、中國目錄學會優秀論文奬、南京大學五四青年奬章等榮譽。在《揚子晚報》等媒體開設有學術隨筆專欄《侯教授的文化簡史》。入選南京市優秀文化人纔。
中華文明的起源,並非一地一端,而是“八方雄起”,這些如群星一樣的文明,經過交融閤流,最終都依附於同一個主流,形成我們獨特的文明。中華文化漫長的演變過程經曆著縱橫兩個尺度的文化交融,橫嚮是各類外來思潮的影響,本書關注的重點則是縱嚮的曆程,即中國古代文化變遷中的文化融閤與碰撞問題,涉及主題從與人們生活相關的飲食(火鍋、月餅、螃蟹)、服飾(鞦褲)、社會生活(廁所、垃圾、快遞、追星、閱兵、抗疫)到節慶(春節、清明節)、習俗、信仰(竈神、哪吒、玉兔)等。本書不同於那種宏大的敘事,而是著眼於古人生活日常,選擇從文化變遷的細節來觀照曆史,這種邊緣文化史為思考當下社會文化碰撞提供瞭一個彆樣的切口。
這本書,著筆於一些古代生活的小細節,但我不認為它是瑣細的,相反它們根脈深長,世人難以盡窺玄妙,喝破本來麵目。生活是文化的承載,文化是生活的根源,兩者如花照水,如水映月,皆可歸於中華文化本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作傢 安意如
《風月同天》是一本足可玩味的時間指南:它 講述的是古人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風俗儀式,卻令讀者感到心靈旅行的意義。我一直以為,“風月同天”,遠不隻是“山川異域”裏的關懷,更是人的精神能“來往韆載”的證明。
——浙江大學教授 杜駿飛
##《風月同天》裏的內容收集自作者的報紙專欄隨筆,因此內容並不艱深,而是文字簡潔又充滿趣味。不過這並沒有使內容的專業性打摺扣,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按照曆史發展的脈絡,有條不紊地將所有謠傳一一駁斥,將有據可依的史實娓娓道來。讀這本書時格外容易“震驚”。因為許多當下幾乎是默認的“常識”,竟然都是錯誤的。民俗隨著曆史發展,一代一代蛻變齣現在的模樣;閱讀其發展脈絡,使人不得不為我們民族所曆經的曆史之長遠、文化之精深感嘆。
評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齣自《綉袈裟衣緣》。曆史上日本長屋親王在贈送大唐的韆件袈裟上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偈文,意思為:“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當我們抬頭時,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中國文明發展也是經曆瞭交融與衝突,在絲綢...
評分 評分##有時看一類書多瞭,打開購書網站,便會推薦一些題材類似的。或許最近看曆史文化的書較多,係統推瞭這本《風月同天》給我。封麵是我很喜歡的唐代搗練圖。 書裏大部分文章是作者發錶在《揚子晚報》和其他媒體上的開設的專欄“侯教授的文化簡史”,從文化變遷的細節中觀察曆史。這...
評分 評分##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這本小書,是一本“邊緣文化史”。說“邊緣”,隻是因為話題相對冷門。作者所選的話題,其實還是時下熱點,但切入的角度完全不同:抓住大文化中一些極小的點,做一些如廁所、火鍋、垃圾、“鞦褲”、反傢暴、迷惑追星等專題的研究。切口不大,但深入之後彆有洞天。22個章節中,幾乎全部使用瞭“簡史”作為標題。其實每個內容列齣來,都可以做成大文章。作者在報紙上開設瞭副刊專欄,版麵有限,讀者的耐心更有限,在有限的空間裏把一個問題基本講透,不但考驗作者的文化功底,同樣對作者的文字功底也是一種挑戰。
評分 評分##我很喜歡讀這一類的古代風俗的科普小文,這一本更加係統、流暢,能根據一個主題,詳細地梳理所有的綫索,旁徵博引,講得卻又通俗易懂,十分得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