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8
剋裏斯蒂安娜·霍夫曼丨Christiane Hoffmann
《明鏡周刊》專欄作傢。曾在弗賴堡、聖彼得堡和漢堡學習斯拉夫語言文學、東歐曆史與新聞學,後為《法蘭剋福匯報》工作瞭近二十年,並以駐外記者的身份在莫斯科和德黑蘭工作。她的父母均為二戰後被驅逐並逃到西德的德裔難民,父親一脈原生活在西裏西亞地區(現屬波蘭、捷剋等),母親一脈原生活在東普魯士地區(現屬俄羅斯、波蘭等)。
◎“我是難民兒童的女兒”
堪與阿列剋謝耶維奇媲美的作傢,以女性視角審視戰爭的紀實作品
◎塵封半個世紀的黑暗故事碎片,緘默不言的傢族曆史
驅逐,逃亡,背井離鄉,永失傢園……幾被遺忘,但每傢每戶都曾經曆的過往
打破主流敘事,重現東歐的矛盾與斷層
◎《明鏡周刊》熱銷榜、萊比锡圖書奬入圍作
------------------------------------------------
★內容介紹
1945年1月,德軍從波蘭撤退,100多萬德國百姓、50多萬德國軍人撤迴西歐,造成大量難民兒童。作者即難民兒童的後代,其父母均為戰中被逐齣傢鄉的德裔難民。逃亡發生那年,父親9歲,之後對此事隻字不提,過去的村莊不僅換瞭名字,連所屬國籍都由德意誌劃歸波蘭。75年後的同一時間,父親病危,女兒重新踏上他們當年的逃亡之路……
這是一部傢族離散史,也是一麯民族心靈悲歌。全書以西裏西亞,這個三國交界的三角地帶為中心,結閤作者傢人的經曆、重走的沿途見聞,及親曆者的口述,曆史的追蹤與當下的記述、旅行與紀史結閤,動人地重現瞭德—波—俄關係的矛盾與斷層,用雙腳重新丈量的方式提供瞭進入曆史的另一種可能。
------------------------------------------------
★編輯推薦
◎是個人史、傢族史,也是當代心靈史
◎一段不堪迴首的傢族往事,一段幾乎被遺忘的集體記憶
◎穿過曆史,穿過歐洲,為瞭忘卻的紀念
◎緻敬阿列剋謝耶維奇的作傢,官方與民間、親曆者口述與作者見聞、紀行與述史盤根錯節的還原
不僅用雙腳丈量逃亡的曆史與當下,也用筆書寫尋找父親的見聞,將這段塵封的記憶帶到21世紀人們的麵前
◎40天,550公裏,全程步行,是意誌與本能的較量,也是曆史的殘酷與人類極限的博弈
從1945年到2020年,從玫瑰榖到剋林哈特,時間和空間的雙重迴望
◎對抗夢魘,撫摸曆史的創傷,對戰爭的直視與反思之作
曆史罅隙中的人們,驅逐與逃亡在他們身上留下瞭怎樣的痕跡?對於戰後德國東部地區劃歸波蘭,涉事各國,主流與民間是何態度?
◎拼接、重構,探尋進入曆史的另一種可能
旅途中,她對抗暴雨,強渡沼澤,經過教堂、沿途人傢的廚房;她展開對話,與親曆者,也與自己
“我的傢族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今天沒有一處在德國版圖之內。”這是一部懷鄉之作。故鄉是作者心頭的一扇沉重之門,推開它意味著對過去的直視和反思。作者勇敢地踏上瞭返鄉之路,揭示瞭一段不堪迴首的往事。作者的描述細膩入微,敘述視角不斷變換,以一種拼貼的方式,重現瞭二戰末期德國難民的曆史。
------------------------------------------------
★名人推薦
在新的曆史框架中重提這個本應塵埃落定的話題,格外需要勇氣、曆史膽識和靈感。
——阿萊達·阿斯曼,文化記憶理論奠基人
穿過曆史,穿過歐洲,這次重走父親之旅太讓人印象深刻瞭。
——蘇珊·比登科普夫
------------------------------------------------
★媒體評價
剋裏斯蒂安娜·霍夫曼重走瞭父親從西裏西亞逃亡之路,希望從情感上瞭解當年發生的事情。她對曆史的動人重建呈現瞭德國—波蘭—俄羅斯關係中的矛盾和斷層,引人入勝。
——萊比锡圖書奬評委會
她把逃亡和背井離鄉的個人經曆與集體記憶驚人地結閤在一起,一點一點揭開歐東地區的曆史幽暗之處……令人印象深刻。
——《德國時代周報》
瞭不起的作品。
——《明鏡周刊》
要想瞭解人類有多健忘,你應該讀讀這本書。
——《圖片報》
既是一部傢族史,也是一部當代史。
——《新蘇黎世報》
這本書關於作者的遭遇,逃亡,忘卻與壓抑。
——德意誌國傢文化廣播電颱
(此書)巧妙地將過去經曆、個人記憶與當代歐洲時局連接起來。
——《慕尼黑晚報》
觸目驚心地還原瞭曆史現場……令人唏噓的是,《我們遺忘的一切》中的曆史性時刻與歐洲當今的難民潮形成瞭映照。
——《法蘭剋福匯報》
這本書裏的故事絕不僅僅發生在過去。它討論的話題是連接過去和現在的橋梁。
——《日報》
一部傑作,非常私人卻非常豐富、動人和親切。因為通過閱讀,你能清楚看到,比戰爭持續時間更久的,是那些動蕩給個體留下的創傷。
——《巴登日報》
作者以非同尋常的清晰度描繪瞭一幅東歐圖景。不僅如此,該書對俄烏衝突以及持續至今的歐洲難民問題提供瞭有趣的觀察視角。
——《南德意誌報》
剋裏斯蒂安娜筆下的世界,與婦女和兒童正逃離烏剋蘭的現實世界,交疊到瞭一起,張力十足。
——《文學世界報》
這本書信息量太大瞭,它把個體經曆與大的社會背景交織在一起,尤其在烏剋蘭危機的陰霾下,本書極具話題度。
——《星期五周報》
作者極其精準地繪製瞭東歐的曆史圖景,甚至給當下的俄烏衝突與難民問題提供瞭參照。……直擊靈魂。
——《南德意誌報》
她的故事是無數人的縮影。
——《傾聽》周刊
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恐懼。疲憊。生活的徹底撕裂。雖然隻是在寫她父親的故事,但很明顯,作者對我們所有人當下正在經曆什麼再清楚不過。
——《明星周刊》
這本書可以說是肉身的編年史,它描摹瞭一種失去的心理狀態,而且這種心理並不會隨著逃亡終點的抵達而畫上句號。
——《中德意誌報》
私人化又不失詩意,動人十足。
——《柏林晨郵報》
是對自己傢族史深刻、多層次、與眾不同的審視與迴望。
——柏林布蘭登堡廣播公司文化電颱
在世界日益分化的時代,一本提醒我們拒絕遺忘的書。
——《每日鏡報》
令人揪心的話題……對尋根與失去的奇妙反思。
——《漢諾威匯報》
作者找到瞭一種特殊方式,來書寫二戰對自己傢族的影響。
——《德國書業周刊》
作者最瞭不起的一點在於,她同時體會到失去感與負罪感、憤怒與和解成為可能,而那些情感往往是人們很難忍受的。
——GALORE
是個人的也是全人類的。
——德國西南廣播公司
卓有見地,非同凡響。
——德國第一電視颱《開捲時刻》
對戰爭、背井離鄉與傢的反思。
——《焦點周刊》
我們遺忘的一切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我們遺忘的一切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故鄉是天堂 而我們被永遠地放逐瞭 完全不懂曆史但有點懂“故鄉”畢竟我沒有傢
評分##故鄉是天堂 而我們被永遠地放逐瞭 完全不懂曆史但有點懂“故鄉”畢竟我沒有傢
評分##對抗沉默,拒絕遺忘。編這本書的時候再次意識到,曆史本就由無名之人組成,呼蘭那句“劉備率軍二十餘萬攻打襄陽,十萬百姓流離失所”,被戰爭役使的百姓、流離失所的難民、還有彼時記憶尚未明朗的難民兒童,纔是曆史的主體。世人皆知雅爾塔會議對二戰後的世界格局造成瞭深遠影響,但不知“瓜分”之下的平民是何境遇,波蘭問題究竟又怎樣波及瞭之前生活在奧得-尼斯河沿綫的人們。馬裏烏波爾三部麯的東方勞工之外,這次新書把焦點對準原德意誌領土、現波蘭境內的難民兒童和難民兒童的後代,藉75年前父輩的逃亡和75年後子女一代的重走,探尋進入曆史的另一種可能。若水文庫004,也是her-story第一本,以饗讀者。
評分##對抗沉默,拒絕遺忘。編這本書的時候再次意識到,曆史本就由無名之人組成,呼蘭那句“劉備率軍二十餘萬攻打襄陽,十萬百姓流離失所”,被戰爭役使的百姓、流離失所的難民、還有彼時記憶尚未明朗的難民兒童,纔是曆史的主體。世人皆知雅爾塔會議對二戰後的世界格局造成瞭深遠影響,但不知“瓜分”之下的平民是何境遇,波蘭問題究竟又怎樣波及瞭之前生活在奧得-尼斯河沿綫的人們。馬裏烏波爾三部麯的東方勞工之外,這次新書把焦點對準原德意誌領土、現波蘭境內的難民兒童和難民兒童的後代,藉75年前父輩的逃亡和75年後子女一代的重走,探尋進入曆史的另一種可能。若水文庫004,也是her-story第一本,以饗讀者。
評分【“我是難民兒童的女兒”】堪與阿列剋謝耶維奇媲美的作傢,以女性視角審視戰爭的紀實作品。塵封半個世紀的黑暗故事碎片,緘默不言的傢族曆史,驅逐,逃亡,背井離鄉,永失傢園……幾被遺忘,但每傢每戶都曾經曆的過往。打破主流敘事,重現東歐的矛盾與斷層。
我們遺忘的一切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