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喷发时,火光冲天,异常猛烈,比核弹的威力还要大,比最热最热的炉子还热,比你小弟弟的脾气还要大得多。如果你亲眼看到火山喷发,肯定不会觉得火山无聊了。
因为当火山猛烈喷发时,你能够:看着火山喷发(当然要站远一些才安全)。弄明白为什么火山有一种臭鸡蛋味。学会观察活火山。训练自己做一个小小的火山学家。
如果以上几点你都没学会,你还可以向一个聪明人求教,以防那可怕的岩浆伤着你。这才是真正的地理学,惊险!刺激!
肆虐喷发的火山
山口裂开的那一天
1980年5月18日,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着美国华盛顿州的喀斯喀特山。然而,几个月以来,圣海伦斯山顶一直被一种可怕的隆隆声震得摇动着。一次又一次的小型爆发,留下了大量的烟灰,使往日美丽的冰山顶,变得像黑色的披风一样难看。几个星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密切注视着火山南侧渐渐鼓起来的一个不祥的凸起,看样子,地球深层的岩浆正在向上运动,准备冲出地表。
在科学家们观测的这段时间里,这个凸起一直在不断地长大,说明山体下面的岩浆和气体的压力还在不断地增加。这样下去,这个凸起总有一天会崩裂的。圣海伦斯山是一个休眠火山,这个巨人已经沉睡了123年了,现在活着的人没有一个见过它喷发。观测者认为,这个美丽的山再度变成一个肆无忌惮的杀人狂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今天,就在此刻,它又骚动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
两名科学家亲眼目睹了这件可怕的事。那天上午8点32分,他们从圣海伦斯山上飞过,快到山顶时,一切都还很平静。忽然,山剧烈地摇动起来,山上的岩石和冰块以惊人的速度向山下滚去。几秒钟后,整个北山坡已经坍塌。紧接着,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山顶滑坡后,曾压在山上的巨大压力减轻了。猛然间,山上那个凸起“轰隆隆”地像个炸弹一样炸开了,一股浓密的、灼热的黑色烟云,卷着灼热的气体、烟灰和岩石,冲上天空,喷射的高度达几千米。圣海伦斯山的山顶被彻底毁坏了。
烟云继续向东、北、西方向扩散,速度差不多与这两位科学家所乘坐的小飞机一样快。两位科学家立刻向南飞去,在他们的身后,天空黑得如夜晚一般。如果向其他方向飞就是死路一条,可怕的黑云马上就会把他们吞食掉。很快,他们就进入了安全区。
接下来的9个小时里,圣海伦斯山一直在喷发,伴着几千米长的闪电,浓密的烟灰降落下来,就像天上下起了黑雨,所有在场的人都像看到了地狱一样。到了夜晚,猛烈的喷发停止了,但是轻微的喷发又持续了4天才安静下来。
一周以后,又出现了一次大型的喷发和几次小型的喷发,到这时,人们已经可以看出:火山的力量基本上已经耗尽了。圣海伦斯山的山顶被爆炸削平了,一切都完全不同了。
圣海伦斯山的十大惊人事实:
1.1980年以前,圣海伦斯山的高度为2950米。1980年火山喷发时,炸掉了400米的山顶,炸掉的山顶沿山坡滚下,形成了8000吨的岩石,这块岩石真是够大的!
2.圣海伦斯山下,曾经是国家公园,人们常在这里垂钓、散步或宿营。然而就在5月18日,仅仅5到10分钟的时间,一切就都改变了:茂密的绿色森林和清澈见底的湖水不见了,变成了由灰色烟灰组成的沙漠。灼热的烟云来杂着灼热的气体、烟灰和岩石,威力无比,所到之处都被夷为平地,方圆8千米内的大树都被连根拔起,卷到高空。飞行员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说:
毫无疑问,烟云的温度高得吓人(大概有100℃~300℃),热得可以把树里的汁液烧开,哇!太惊险了!
3.灼热的烟云融化了山顶的冰河。烟灰和融化的冰顺坡而下,滚滚的泥浆流入了图特尔河,冲走了很多的人群、房舍、桥梁和宿营用的木料。还有很多的泥浆流进哥伦比亚河,使河水浅得已经不能行船了,人们不得不关闭港口。河水变得很热,有很多人看到鱼儿被热得跳出了水面。
4.大部分坍方泥流都流进了图特尔河,流速达每小时100~200千米。这个速度可以说是滑坡的最高记录。另有一部分可怕的坍方泥流带着大量的岩石和冰块,流进了附近的斯皮里特湖,掀起了200米的大浪,大概有10层楼那么高。
5.由烟灰、尘埃和气体组成的炽热云团升到19千米高的高空。喷发后两天,云团到达纽约的上空。两周后,绕地球转了一周。烟灰像雪片一样落到火山附近的城市和田野,150千米以外的亚基马城的下水道被烟灰堵塞了,飞机场和道路都关闭了,方圆500千米以内的地区由白昼变成了黑夜。
6.圣海伦斯山在两个月以前,就已经有了很多要喷发的预兆:它先是发出隆隆的响声,接着发生了1500多起小型的地震,地震使山峰上的冰河裂开,人们可以经常看见蒸汽和烟灰从山顶上喷出。同时,山坡上的凸起以每天2米的速度增高。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火山要喷发了。可是,当火山真的喷发时,它爆发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依然惊呆了每一个人。
7.在火山大喷发之前,很多火山爱好者都来这里观看奇观。那时,这里遍地都是卖纪念品的摊位,摊上有印着圣海伦斯山图案的T恤衫:杯子、张贴画,也有烟灰纪念品。3月31日那天,还有一群人乘坐直升机飞过山顶,拍出了一个啤酒广告!今天,你还可以买到用那天的烟灰做成的圣诞树玻璃饰品。
8.科学家们为了保护周围居民的安全,将这座山周围8千米以内的地区设为“红色警戒区”。但由于警戒执行得不好,火山喷发当天死亡的57人中,只有3人属于警戒区外死亡。死者中有宿营者、观光者,还有科学家。有一个科学家当时位于9千米以外的一个山脊后面观测火山,被突如其来的炽热云团吞没,窒息而死。所幸的是,火山喷发发生在星期日的早晨,因为这时人很少,死亡人数还是比较少的。
9.人们很难相信,虽然圣海伦斯火山的爆发异常猛烈,但是声音相对很小,由于爆发非常迅速,声音被迅速传到了远方。
10.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后,原来美丽的冰峰变成了马鞍状的火山口。但是今天,火山口内一个新的圆丘正在悄然升起,已经达到80层楼的高度,将来总有一天,它会填平这个火山口。它下次将何时喷发呢?
如果和地球上所有喷发过的火山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威力根本不算大。在美国的黄石公园,一次喷发的威力就比圣海伦斯火山的这次喷发强4倍:岩石和烟灰落下后,覆盖了1/3的美国,不过因为它是大约200万年前发生的,所以你会觉得这事没什么了不起。
……
地理学简直太无聊了。谁想要了解那些烦人的旧地图和岩石?谁会整天去想农民的地里能种些什么呢?
其实,地理学中最让人厌烦的内容,正是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可惜老师却不讲这些。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这样,在原地蹦几下。
我们生活的地表很硬,就像你觉得很无聊的那些岩石,但岩石下面的东西却很热,而且是不稳定的,不停地翻滚着。赤热的岩浆和可怕的气体就在你的脚下不停地翻滚,直到有一天,它们再也忍受不住坚硬的地面给它们的压力,“嘭”的一声喷出了地表,这就是火山爆发了。(你也许在地理老师身上看到过类似的事情,不过可没有火山爆发那么可怕。)
这就是本书要讲的内容。火山喷发时,火光冲天,异常猛烈,比核弹的威力还要大,比最热最热的炉子还热,比你小弟弟的脾气还要大得多。如果你亲眼看到火山喷发,肯定不会觉得火山无聊了。因为当火山猛烈喷发时,你能够:
·看着火山喷发(当然要站远一些才安全)。
·弄明白为什么火山有一种臭鸡蛋味。
·学会观察活火山。
·训练自己做一个小小的火山学家。
如果以上几点你都没学会,你还可以向一个聪明人求教,以防那可怕的岩浆伤着你。
这才是真正的地理学,惊险!刺激!
这本书,绝对是我读过的最“燃”的科学读物之一!它不仅仅是关于火山“发威”,更是关于火山“智慧”和“力量”的完美结合。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有创意,能够把那些复杂的科学知识,用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仿佛每个字都在跳跃。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详细阐述了“岩浆房”的结构和运作机制,那种在地壳深处积聚的巨大能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能量场”之中。书中对不同火山喷发方式的细致描绘,比如那些瞬间摧毁一切的爆炸式喷发,以及那些缓慢流淌的熔岩,每一种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火山喷发有多么可怕,更是告诉你“为什么”它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喷发。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火山对地貌的塑造”的介绍,那些因为火山活动而形成的独特景观,让我看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而且,作者还非常巧妙地将科学观测与古代传说相结合,比如那些关于火山神的民间故事,让我觉得科学与文化是如此的交织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地球课堂里学习的优等生,不断地吸收着新的知识,开拓着我的视野。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总以为火山就是一种简单的地质现象,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火山的世界如此复杂且充满魅力。作者用一种非常活泼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把那些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我最难忘的是关于“岩浆成分”的那部分,它不是简单的列举化学元素,而是让你感受到不同成分的岩浆,如何影响火山的颜色、粘稠度,以及最终的喷发方式。我仿佛能看到五彩斑斓的岩浆在地下流动,发出耀眼的光芒。书中还对不同类型的火山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解释,从那些温柔的熔岩流,到那些毁灭性的喷发,每一种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记得书中提到,有些火山的喷发是如此的“安静”,以至于人们很难察觉,而有些则能在一瞬间改变整个地貌。而且,作者还巧妙地将历史上的火山灾难与科学解释相结合,比如那些被火山灰掩埋的古代城市,让我对人类在自然力量面前的脆弱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地质学家,在书中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实地考察,探索着地球最深处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对“火山”的认知。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书,更像是一次身临其境的地质冒险。作者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把那些听起来可能有些遥远和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鲜活而生动。我记得其中一段,讲到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让我仿佛能感觉到那种难以想象的力量正在孕育。书中对不同类型火山的细致描绘,比如那些高耸入云的斯特龙博利火山,以及那些平静如镜的盾状火山,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形成原因。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火山是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火山会这样。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岩浆房”的描述,那不是一个冰冷的科学名词,而是一个充满能量、随时可能爆发的“心脏”。而且,作者还穿插了一些令人惊叹的历史案例,比如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引发的全球性影响,以及冰岛火山喷发如何导致欧洲航空瘫痪。这些真实的故事,让火山的威力更加具体和可感。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地球科学家,在书中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实地考察。这本书让我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变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敬畏大自然的力量。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动态和充满活力的星球上。
评分这本书,我的天,简直就是一本关于“震撼”的百科全书!它不仅仅是在描述火山,更是在展现地球最原始、最狂野的力量。作者的叙述方式太棒了,就像在跟你讲一个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而不是枯燥的教科书。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火山内部结构的那部分,那不是简单的图解,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把炙热的地幔、沸腾的岩浆库、以及连接地表的通道,描述得仿佛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我脑海里浮现出各种奇怪的形状和颜色,那种感觉非常奇妙。而且,书里对不同火山的分类和解释,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只知道有个别离火山的名字,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原来火山有那么多不同的“性格”,有些像愤怒的巨人,瞬间释放全部能量,有些则像沉睡的巨兽,偶尔发出低吼。它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火山会爆发,为什么有些火山会休眠,以及那些触发火山爆发的“开关”究竟是什么。最令我惊叹的是,书中还探讨了火山爆发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火山观测和预警系统。我读到一些关于火山灰如何影响飞机飞行,以及火山爆发如何改变地貌的例子,都觉得非常有启发性。我甚至开始思考,我们人类在面对如此强大的自然力量时,究竟有多么渺小,但同时,我们又是多么聪明,能够去研究、去理解、去应对。这本书不仅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激发了我对地球科学的浓厚兴趣。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关于“地球的怒吼”的史诗!它不仅仅是描绘了火山爆发时的壮观景象,更是深入剖析了火山爆发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深层意义。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生动活泼,能够把那些听起来可能有些晦涩的科学概念,变得像讲故事一样有趣。我记得其中一段,详细介绍了“火山喷气孔”的形成和作用,那些冒着蒸汽的孔洞,仿佛是地球在呼吸,让我感受到一种原始的生命力。书中对不同火山的“性格”进行了非常形象的描述,比如那些沉睡的休眠火山,以及那些活跃的爆发火山,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火山有多么危险,更是告诉你“为什么”它们会如此危险。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火山与生命”的探讨,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依然能够生存的微生物,让我看到了生命顽强的适应能力。而且,作者还穿插了一些令人警醒的真实案例,比如那些被火山灾难摧毁的文明,让我对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地球深处挖掘宝藏的探险家,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和惊喜。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关于“地球的心跳”的生动教材!它不是那种让你昏昏欲睡的科学读物,而是用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带你走进火山的“内心世界”。我记得其中一段,作者描述了地幔深处那翻腾的岩浆,读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巨大的能量在积聚,那种对未知力量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书中对不同火山形态的讲解,比如那个像巨碗一样的破火山口,以及那些圆锥形的火山,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形成原因。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火山长什么样,更是告诉你“为什么”它们会长成这样。我特别喜欢关于“火山地震”的描述,那些预示着火山即将爆发的细微震动,让我觉得火山就像一个有生命的生物,在发出自己的信号。而且,作者还穿插了一些令人惊叹的真实案例,比如冰岛的火山喷发如何影响了全球的天气,以及那些曾经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地,如今又是如何重新焕发生机。这让我意识到,火山不仅仅是破坏者,它也是造物者。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地球内部探险的勇士,不断地发现新的惊喜和挑战。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标题《发威的火山》真的太 understatement 了!它远远不止是关于火山“发威”,更是关于火山“思考”和“生存”!作者用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把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像侦探小说一样有悬念。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深入探讨了火山爆发的“诱因”,比如板块的挤压、地幔的涌动,读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锅”正在酝酿。书中对不同火山喷发类型的细致分析,比如那些轰轰烈烈的普林尼式喷发,以及那些相对平静的熔岩流,每一种都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火山喷发有多可怕,更是告诉你“为什么”它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喷发。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火山灰”的描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火山灰,却能对大气层、气候,甚至人类的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微小的尘埃,也能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且,作者还非常巧妙地将科学研究与历史传说相结合,比如那些关于火神的古老神话,让我觉得科学与人文是如此的息息相关。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地球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的科学家,不断地观察、记录、分析。
评分好吧,我承认,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很“硬核”的科学书,可能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但事实证明,我错得离谱!这本书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深入探索地球的心脏地带。它用一种极其有趣且通俗易懂的方式,揭示了火山的运作奥秘。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岩浆”的描述,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岩浆是什么,而是让你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它的成分、它的温度、它如何在地下涌动,以及它最终如何喷涌而出。书里还详细解释了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发,比如普林尼式喷发、夏威夷式喷发等等,每一种都配有生动的图解和震撼的描述,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壮观的景象。我特别记得书中对火山弹和火山灰的介绍,那些被抛向空中的炽热石块和细小的火山灰,它们是如何形成,又会造成怎样的破坏,都写得非常详细。而且,作者还非常巧妙地将历史故事融入其中,比如记录古代人们如何面对火山爆发的恐惧和灾难,以及现代科学家如何利用科技来监测和预测火山活动。这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人类与自然力量抗争的历史画卷。我感觉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火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完之后,我真的觉得,我们对这个星球的了解,还有很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评分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最近读到的这本书!尽管它叫《发威的火山》,但老实说,这本书远不止是关于岩浆和灰烬那么简单。它就像一本通往地球内部的探险日记,而且是那种最激动人心的探险。作者用一种极其生动的方式,把那些听起来可能很枯燥的科学原理,比如岩浆的成分、板块运动的驱动力、火山爆发的类型等等,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讲到地下深处那翻滚的地幔,读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灼热和巨大的压力,真的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书里还花了很大篇幅去讲解不同类型的火山,从那个锥形的斯普林特火山,到那个像大锅一样的盾状火山,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和爆发方式。我以前总觉得火山爆发就是“轰”一声,然后岩浆喷涌而出,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让我了解到,有些火山爆发是那么的猛烈,能瞬间摧毁一切,而有些则相对温和,更像是“慢动作”的岩浆流淌。最让我着迷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火山爆发案例,比如维苏威火山吞没庞贝古城的故事,以及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震撼景象。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火山力量的真实写照,让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甚至开始幻想,如果我能亲眼看到一次火山爆发,那会是怎样的体验?虽然这个想法有点危险,但书里的描述真的太有感染力了。而且,书里还讨论了火山爆发对气候、环境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火山不仅仅是一个地质现象,它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息息相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又深了一层,真的太棒了!
评分说实话,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火山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电视上那些喷发的画面,觉得它们就是地球发怒的象征。但这本书,完全刷新了我的世界观!它不仅仅是关于火山的“发威”,更是关于火山的“智慧”和“科学”。作者的叙述方式简直太绝了,能够把复杂的科学原理讲解得如此清晰易懂,仿佛每个字都在我脑子里跳舞。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火山碎屑流”的描述,那种像雪崩一样席卷一切的炽热气体和火山灰,想想都让人胆寒,但书中的描绘却是如此客观且详尽,让我对这种毁灭性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还详细解释了不同火山锥的形成过程,以及那些隐藏在平静表象下的巨大能量。我记得书里提到,有些火山并不是一直都在喷发,它们也有“休息”的时候,这让我觉得火山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且,书中还探讨了火山与人类的关系,从古代的避难所,到现代的火山旅游,以及火山灰对农业和气候的影响,都写得非常深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地球内部进行考古的探险家,一层一层地揭开火山的秘密。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看到火山的破坏力,更能感受到它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和复杂的科学规律。
评分儿子最喜欢这个系列的书,争取给他收集齐全了。
评分还没有用,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快递速度很快
评分火山喷发时,火光冲天,异常猛烈,比核弹的威力还要大,比最热最热的炉子还热,比你小弟弟的脾气还要大得多。如果你亲眼看到火山喷发,肯定不会觉得火山无聊了。
评分比较高端 这个价格很物超所值 我很喜欢
评分可惜竟然没等多一天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买,不过书不错。
评分商品质量很好,很满意,配送速度快啊,而且配送员态度也非常好。
评分是买给儿子的,儿子对自然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四周岁的小朋友,插图少了点,可以先讲,长大点他自己还可以看的。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丰富、儿子很喜欢!
评分给宝宝买的,虽然有点囤货的节凑还是忍不住下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