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裝目錄 (以實物為準) | ||||
序號 | ISBN | 書名 | 單價(元) | 作者 |
1 | 9787513211543 | 黃帝內經靈樞白話解(上下冊) | 45.00 | 郭靄春作者 |
2 | 9787513211550 | 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上下冊) | 46.00 | 郭靄春 |
3 | 9787513211529 | 金匱要略校注白話解(上下冊) | 45.00 | 郭靄春 |
4 | 9787513211598 | 難經集注白話解 | 18.00 | 郭靄春 |
5 | 9787513211536 | 傷寒論校注白話解(上下冊) | 45 | 郭靄春 |
基本信息(以實物為準) | ||
書名:郭靄春中醫經典白話解係列 | 作者:郭靄春 | 定價:199.00 |
ISBN:9787513211543 | 齣版社: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0-5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32 |
重量: | 字數:1 | 平裝: |
內容簡介 | |
《金匱要略白話解讀》在理論與臨床實踐上都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對後世臨床醫學的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古今醫傢對《金匱要略白話解讀》推崇備至,贊譽其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治療雜病的典範。作為中醫學的經典著作,曆來為學習中醫必讀的古醫籍。 該書內容從基礎理論到方劑、藥物,從內科、外科、婦産科疾病的診療技術到臨床思維方法,無所不有。對拓展臨床思路,提高綜閤分析能力,診治疑難病證均有其獨特作用。 但是該書文字古樸,敘理深奧,為瞭便於學習者理解、掌握該書主要內容,領會其學術特色與精神實質,我們特編寫瞭這本《金匱要略白話解讀》。 《金匱要略白話解讀》采用宋林億等詮次,明趙開美校刻的《金匱要略方論》為藍本進行編寫。各篇(1~22篇)名稱和順序,仍按原書不變;每篇中設置原文、注釋、譯文、按語等項目。原文中條文序號(1、2、3等)放置其後。“注釋”項對原文中難解的字、詞、句的音義進行注解、充實或說明。“譯文”項將原文直譯成現代漢語,力求通俗易懂,淺顯暢達。“按語”項在保持對原書的解讀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突齣重點、難點的分析和闡釋,並進行原文的歸納、小結,以加深理解。 《郭靄春中醫經典白話解係列: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套裝上下冊)》一書是對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的注釋和白話解,體例上分為原文、注釋、白話解三項內容。本書參考多種善本及諸傢注本,注釋簡明扼要,白話解通俗易懂,在詞義、句式、詞序上與經文相互對應,深刻揭示瞭《黃帝內經素問》原文的奧旨。本書對學習和精研《黃帝內經素問》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適閤中醫藥院校學生、中醫藥從業者及廣大中醫藥愛好者閱讀。《注解傷寒論》成書於1144年。該書是金代成無己對東漢張仲景所著《傷寒論》的注解本,是我國全麵注釋《傷寒論》的著作,也是現存最早的全注本。書中用《黃帝內經》《難經》的理論“以經釋論,以論證經”,堪為後世典範。《注解傷寒論白話解(曆代醫傢解傷寒)》(作者金·成無己)就《注解傷寒論》原文進行瞭逐句白話解,《注解傷寒論白話解(曆代醫傢解傷寒)》並對一些重點、難點字詞進行注釋,希望能幫助中醫初學者及中醫藥愛好者更好地研習《傷寒論》。 |
作者簡介 | |
郭靄春(1912-2001),天津人,我國著名醫史文獻學傢、中醫學傢、史學傢、詩人,天津中醫學院(現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郭先生長期從事教學、臨床、醫史研究及文獻整理工作,是中醫文獻整理研究的一代宗師。 |
目錄 | |
上冊 捲一 上古天真論篇一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捲第二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陰陽離閤論篇第六 陰陽彆論篇第七 捲第三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髒象論篇第九 五髒生成篇第十 五髒彆論篇第十一 捲第四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捲第五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捲第六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捲第七 經脈彆論篇第二十一 髒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血氣形誌篇第二十四 捲第八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離閤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捲第九 熱論篇第三十一 刺熱篇第三十二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捲第十 瘧論篇第三十五 刺瘧篇第三十六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咳論篇第三十八 捲第十一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腹中論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捲第十二 風論篇第四十二 痹論篇第四十三 痿論篇第四十四 厥論篇第四十五 捲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脈解篇第四十九
下冊 捲第十四 刺要論篇第五十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刺誌論篇第五十三 針解篇第五十四 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 捲第十五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捲第十六 骨空論篇第六十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捲第十七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捲第十八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 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捲第十九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捲第二十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捲第二十一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亡)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亡) 捲第二十二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捲第二十三 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 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 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 捲第二十四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