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若璩年譜

閻若璩年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張穆 著,鄧瑞 校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10930
版次:1
商品編碼:10054179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年譜叢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1994-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6
字數:103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閻若璩年譜,原名閻潛丘先生年譜,清張穆撰。閻若璩,字百詩,彆號潛丘居士本太原人,寄居山陽(今江蘇淮安市),生於明崇禎九年丙子(一六三六)十月十四日。
  閻氏早年卽好學深思。二十歲時,讀古文尚書,認為東晉梅賾年獻古文尚書是僞作。此後瀋潛探研近三十年,著成尚書古文疏證八捲,引經據古,一一陳其矛盾牴牾之處,列齣一百二十八條證據,有力地證明古文尚書為僞書。毛奇齡作古文尚書冤詞與之駁辯,但亦“終不能以強辭奪正理”,“則有據之言先立於不可敗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捲十二古文尚書疏證)。
  這次點校,以道光刊甲本為底本,參校乙本與粵雅堂叢書本,並收入伍崇曜的跋文。

目錄

張穆題識
閻潛丘先生年譜
粵雅堂叢書本之伍崇曜跋
附錄
潛丘先生墓誌並銘
閻百詩小傳
閻若璩傳
閻先生若璩傳
閻若璩
閻若璩
閻潛丘先生年譜補正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閻氏早年卽好學深思。二十歲時,讀古文尚書,認為東晉梅賾年獻古文尚書是僞作。此後瀋潛探研近三十年,著成尚書古文疏證八捲,引經據古,一一陳其矛盾牴牾之處,列齣一百二十八條證據,有力地證明古文尚書為僞書。毛奇齡作古文尚書冤詞與之駁辯,但亦“終不能以強辭奪正理”,“則有據之言先立於不可敗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捲十二古文尚書疏證)。

評分

年譜叢刊係列,12本收全瞭!

評分

  這次點校,以道光刊甲本為底本,參校乙本與粵雅堂叢書本,並收入伍崇曜的跋文。

評分

閻若璩1636年十月十四日(11月11日)齣生於一個書香世傢。祖父閻世科(太原西寨村人),是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官至遼東寜前兵備道參 閻若璩

評分

書不錯,正版。書不錯,正版。

評分

  閻氏早年卽好學深思。二十歲時,讀古文尚書,認為東晉梅賾年獻古文尚書是僞作。此後瀋潛探研近三十年,著成尚書古文疏證八捲,引經據古,一一陳其矛盾牴牾之處,列齣一百二十八條證據,有力地證明古文尚書為僞書。毛奇齡作古文尚書冤詞與之駁辯,但亦“終不能以強辭奪正理”,“則有據之言先立於不可敗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捲十二古文尚書疏證)。

評分

掙點錢就囤書,假裝斯文吧!囤書小部在讀,大部分為藏!可惜的是小時候喜歡讀書卻不能好好積澱自己,想起來假設年輕時有瞭文化積澱成瞭書迷,現在也不會有閑情、閑資、閑房囤書瞭。經過多年的社會,重拾舊時的興趣卻費勁多瞭,好在理解卻也比以往深刻瞭!“青春做賦,皓首窮經”,20多年的風雨,還能靜下來囤點書、讀點書很滿意瞭!嗜酒、嗜色、嗜賭、也一定要嗜書!

評分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案《漢書·藝文誌》《毛詩》二十九捲,《毛詩故訓傳》三十捲。然但稱毛公,不著其名。《後漢書·儒林傳》始雲:“趙人毛長傳《詩》,是為《毛詩》。”其長字不從“[A061]”。《隋書·經籍誌》載《毛詩》二十捲,漢河間太守毛萇傳,鄭氏箋。於是《詩傳》始稱毛萇。然鄭玄《詩譜》曰:“魯人大毛公為訓詁,傳於其傢,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陸璣《毛詩草木蟲魚疏》亦雲:“孔子刪《詩》授蔔商,商為之序,以授魯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剋,剋授魯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趙人荀卿,荀卿授魯國毛亨,毛亨作《訓詁傳》以授趙國毛萇。時人謂亨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據是二書,則作《傳》者乃毛亨,非毛萇,故孔氏《正義》亦雲大毛公為其《傳》,由小毛公而題毛也。《隋誌》所雲,殊為舛誤。而流俗沿襲,莫之能更。硃彝尊《經義考》乃以《毛詩》二十九捲題毛亨撰,注曰“佚”。《毛詩訓故傳》三十捲題毛萇撰,注曰“存”。意主調停,尤為於古無據。今參稽眾說,定作《傳》者為毛亨。以鄭氏後漢人,陸氏三國吳人,並傳授《毛詩》,淵源有自,所言必不誣也。鄭氏發明毛義,自命曰《箋》。《博物誌》曰:“毛公嘗為北海郡守,康成是此郡人,故以為敬。”推張華所言,蓋以為公府用記,郡將用箋之意。然康成生於漢末,乃修敬於四百年前之太守,殊無所取。案《說文》曰:“箋,錶識書也。”鄭氏《六藝論》雲:“注《詩》宗毛為主。毛義若隱略,則更錶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識彆(案此論今佚,此據《正義》所引)。”然則康成特因《毛傳》而錶識其傍,如今人之簽記,積而成帙,故謂之《箋》,無庸彆麯說也。自鄭《箋》既行,齊、魯、韓三傢遂廢(案此陸德明《經典釋文》之說)。然《箋》與《傳》義亦時有異同。魏王肅作《毛詩注》、《毛詩義駁》、《毛詩奏事》、《毛詩問難》諸書,以申毛難鄭。歐陽修引其釋《衛風·擊鼓》五章,謂“鄭不如王”(見《詩本義》)。王基又作《毛詩駁》,以申鄭難王。王應麟引其駁《芣苡》一條,謂“王不及鄭”(見《睏學紀聞》,亦載《經典釋文》)。晉孫毓作《毛詩異同評》,復申王說。陳統作《難孫氏毛詩評》,又明鄭義(並見《經典釋文》)。袒分左右,垂數百年。至唐貞觀十六年,命孔穎達等因鄭箋為正義,乃論歸一定,無復歧途。毛傳二十九捲,《隋誌》附以鄭箋作二十捲,疑為康成所並。穎達等以疏文繁重,又析為四十捲。其書以劉焯《毛詩義疏》、劉炫《毛詩述義》為稿本,故能融貫群言,包羅古義,終唐之世,人無異詞。惟王讜《唐語林》記劉禹锡聽施士モ講《毛詩》所說“維鵜在梁”、“陟彼岵兮”、“勿翦勿拜”、“維北有鬥”四義,稱毛未注,然未嘗有所詆排也。至宋鄭樵,恃其纔辨,無故而發難端,南渡諸儒始以掊擊毛、鄭為能事。元延�炭憑傯踔疲�《詩》雖兼用古注疏,其時門戶已成,講學者迄不遵用。沿及明代,鬍廣等竊劉瑾之書作《詩經大全》,著為令典,於是專宗硃《傳》,漢學遂亡。然硃子從鄭樵之說,不過攻《小序》耳。至於《詩》中訓詁,用毛、鄭者居多。後儒不考古書,不知《小序》自《小序》,《傳》、《箋》自《傳》、《箋》,哄然佐鬥,遂並毛鄭而棄之。是非惟不知毛、鄭為何語,殆並硃子之《傳》亦不辨為何語矣。我國傢經學昌明,一洗前明之固陋。乾隆四年皇上特命校刊《十三經注疏》,頒布學宮,鼓篋之儒,皆�鳴煤躚星蠊叛А=裉羋計涫橛搿緞⌒頡吠�冠《詩類》之首,以昭六義淵源,其來有自;孔門師授,端緒炳然,終不能以他說掩也。

評分

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定價好像有點高瞭。雖然是搞活動的時候買的,但是還是覺得價格有點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