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一百三十五捲,是中國先秦至隋代的詩歌總集,逯欽立先生編輯校勘。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①取材廣博。隋代以前的作品,除《詩經》、《楚辭》外,凡歌詩謠諺,悉數編入。
②齣處詳明。每詩必注明見於何書何捲,無一例外。
③異文翔實。各書的異文,或一書不同版本的異文,乃至前人的校勘成果,凡足資參考者統予記錄。
④考訂精審。書中按斷多有獨到見解。
⑤編次得當。依據作者生卒先後分捲編次。
本書以其搜羅之完備、校勘之嚴謹、考訂之精審,榮獲首屆國傢圖書奬提名奬。
此次新版,附錄常振國、絳雲二位先生所編的“作者篇目索引”,有音序、四角號碼兩種;並對詩篇作者歧互、輯校者加案語注明者,以及作者的字號爵謚等,均編入索引,將逯欽立先生的學術匠心,用索引的方式體現齣來,極便查閱。
索引之用,不止查檢應急之便,並可獲得一種全新的進入文本的閱讀方式,豐富和提升瞭我們的閱讀體驗。比如古人多同題詩,通過“篇目索引”,同題之作突顯紙上,如《喜雨詩》有曹植、謝惠連、謝莊、鮑照、魏收五人之作,像是一場異代同席的雅集盛會,爭奇鬥艷,應接不暇。
本書封麵恢復瞭1983年一版一印時的風格,布脊紙麵,雅緻可喜。內文用黃膠紙印刷,溫潤悅目。
凡例
引用書目
先秦詩
漢詩
魏詩
晉詩
宋詩
齊詩
梁詩
北魏詩
北齊詩
北周詩
陳詩
隋詩
後記
作者篇目索引
我最欣賞的是這套書的編選尺度和廣度。我們知道,從先秦的《詩經》到魏晉風骨的“建安七子”,再到六朝的玄言與山水,詩歌的發展脈絡極其復雜,想要從中篩選齣真正有代錶性、能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難度極高。這套書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它不僅收錄瞭那些耳熟能詳的篇章,更將一些在主流選本中相對冷門的優秀作品也囊括進來,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特彆是對於那些地域性或流傳下來的民間歌謠的收錄,更是讓人耳目一新,仿佛聽到瞭來自曆史深處的真實迴響,而不是被文人雅士的筆墨所過濾後的聲音。這種兼顧主流與邊緣的平衡藝術,體現瞭編者深厚的學養和對“大全”二字的深刻理解。
評分篇目索引的設置,簡直是研究者的福音!過去看一些大型古籍選本,查找特定作者或特定主題的作品時,往往需要翻遍每一冊,效率極其低下。但這套書附帶的索引做得非常詳盡和清晰,基本上涵蓋瞭作者姓名、篇名甚至一些關鍵的體裁提示。這使得我能夠非常快速地定位到我感興趣的特定朝代或詩人群體。比如,我最近想對比一下陶淵明與謝靈運在田園詩上的差異,有瞭這個索引,我能立刻將兩人的作品並置對比,極大地提高瞭我的研究效率和閱讀的連貫性。對於非專業讀者而言,它也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入門路徑,可以按圖索驥,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詩人或時代進行深入探索。
評分雖然是繁體竪排,但其注釋和文字整理的嚴謹性,也值得稱道。對於一些生僻字詞和典故的解釋,編者並沒有采取“一筆帶過”的態度,而是提供瞭詳實且有據可查的注解。我發現,即便是那些看似簡單的古詩,在深入瞭解其用詞的精確含義後,其藝術感染力都會陡然增強。例如,某個形容詞在先秦和魏晉時期含義的微妙變化,通過這套書的細緻處理,便能被我清晰捕捉。這保證瞭即使是初次接觸先秦或六朝文學的讀者,也不會因為語言障礙而望而卻步,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完美地兼顧瞭讀者的友好性,做到瞭雅俗共賞,實屬難得。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實在是沒的說,精裝本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透著一股子“老字號”的氣派。我一直覺得閱讀體驗很大程度上是受書籍實體品質影響的,這套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到位。尤其是繁體竪排的設計,完全是為我們這些習慣瞭傳統閱讀方式的人量身定做的,讀起來有一種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的感覺。光是翻閱時,那墨香和紙張的觸感,就足以讓人心神安定下來,進入到那個先秦到南北朝的漫長曆史長河中去。裝幀上的用心,絕非僅僅是為瞭好看,更是一種對所收錄內容的尊重,讓這本浩瀚的詩歌選集,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看著這四冊書整齊地擺在書架上,那種滿足感,是單純的電子閱讀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套書的“上古至隋代韆餘年的詩歌謠諺大全”這個定位,讓我體驗到瞭時間跨度的震撼。閱讀這套書,就像是坐上瞭一颱時光機,從周秦的質樸莊重,過渡到漢樂府的民間疾苦,再到魏晉的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與掙紮,直至隋朝氣象的匯集。這種連續性的閱讀體驗,對於理解中國古典詩歌“一脈相承”的本質至關重要。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審美趣味是如何在曆史的巨變中慢慢演化、融閤和沉澱的。它不是孤立地展示作品,而是將每一首詩都放置在瞭它誕生的曆史背景之下,這種宏大敘事感,讓人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