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可供广大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阅读。
内容简介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是为了准确和深入浅出地阐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内容,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而编写的。
本书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从解答学习、阅读《纲要》所带来的疑惑入手,阐述了《纲要》所涉及的核心概念,新的课程理念和对推进新课程工作的思考。本书可供广大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二章 课程结构
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调整
第二节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
第四节 “绿色证书”教育
第三章 新课程标准
第一节 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的结构
第三节 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的比较
第四章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一节 教学改革的意义
第二节 教学观与学生观
第三节 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第四节 学习方式
第五节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第六节 现代教学技术
第五章 新课程评价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发展与改革重点
第二节 学生评价
第三节 教师评价
第四节 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评价
第五节 考试改革
第六章 新课程的管理
第一节 课程管理的基本趋势
第二节 课程管理政策与制度
第七章 课程资源
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意义
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八章 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
第一节 新课程组织与推进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新课程推进的基本方针与总体规划
第三节 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实验任务
第四节 新课程的支持保障体系
第五节 新课程的有效落实
附录
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
走进新课程丛书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当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l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在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课程改革趋势进行深入比较、对未来人才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后,本次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减少了课程门类,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在保留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旨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程重视不同课程领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课程结构的这种转变,与课程功能的转变遥相呼应,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新时期的培养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
……
前言/序言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提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新课程已经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今年秋季实验将进一步扩大,有近500个县(区)开展实验,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