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在某些极端小众的植物分类学分支上确实展现了惊人的研究深度,但其叙事节奏和结构安排,完全不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它似乎遵循着一种非常古老的、以“发现时间”或“首次被记录的地点”为线索的编排方式,导致同一形态特征的物种被分散记录在不同的章节中,完全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我试图建立一个关于“唇形科”植物的整体印象,结果发现这个科下的不同属被散落在全书不同的地理区域章节里,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考古挖掘。这种非线性的组织方式,对于希望构建知识体系的读者来说,是极其不友好的。阅读时,我常常需要频繁地在不同章节间穿梭,对照着页码,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物种图谱,这极大地削弱了阅读的流畅性和乐趣。如果作者能采用更符合现代生物学分类逻辑的结构,哪怕牺牲一点点历史考据的篇幅,这本书的易用性都会得到质的飞跃。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试图从这本书里找到任何关于“园艺应用”或“生态习性”的只言片语,但希望最终落空。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野花的书,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植物地理分布和化学成分的图谱。作者似乎对野花在人类文化、民间传说中的角色毫无兴趣,对它们如何与昆虫、鸟类构成复杂的生态网络也只是蜻蜓点水。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常见的、在乡村小路上随处可见的野花,它们是如何适应被人类活动频繁干扰的环境的,它们是否具有特殊的防御机制,或者可以用来作为某种环境污染的指示物种——这些在其他自然类书籍中常常会涉及的、引人入胜的故事线,在这本书里完全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对植物细胞壁结构和次生代谢产物在复杂分子层面的详尽阐述,这无疑是极具学术价值的,但却让普通读者感到疏离和枯燥。阅读的过程更像是在消化一份严谨但缺乏人情味的研究报告,让人忍不住想问:这些花朵鲜活的生命力,难道就仅仅是化学反应的集合吗?这本书完全错失了连接自然美感与科学知识的最佳桥梁。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语气和态度,让我感到一种隐性的优越感。作者在描述那些“常见”或“容易识别”的物种时,用词显得有些轻蔑,仿佛这些植物的简单结构不值得他花费太多笔墨。相反,对于那些极其难以辨认、需要特殊工具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结构,作者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详尽的笔墨进行描绘。我理解学术上的严谨性,但一本面向大众的书籍,应该以引导和鼓励为主,而不是用高深的门槛将非专业人士拒之门外。我期待能读到一些关于野花生命力的赞美诗般的描述,或是它们如何顽强地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故事,但这本书里只有冰冷的、客观的描述,缺乏对自然界生命本身的敬畏与热爱。读完之后,我的感觉不是“我学到了新知识”,而是“我被告知了我还不知道很多东西”,这种感觉,与我希望通过阅读自然书籍来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它更像是一份冰冷的“知识清单”,而不是一份热情的“自然邀请函”。
评分这本号称“自然探索指南”的书,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原本满心期待能跟着它,在春日的田野上识别那些零星点缀的色彩,却发现内容更像是某位植物学家深奥的学术论文的草稿。书中充斥着大量拉丁文术语,每一个物种的描述都详尽到令人发指,从花药的构造到胚珠的发育过程,分析得一丝不苟,但对于一个只想知道“这种小黄花叫什么名字,它有没有毒”的普通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灾难。我翻了好几页,试图寻找一张清晰的、能用于现场比对的彩图,结果大部分插图都是黑白线条画,而且细节过于精微,反而失去了作为参考图的直观性。更令人困惑的是,它似乎更侧重于介绍那些极端稀有、需要去偏远高山才能见到的物种,而对于城市公园里最常见的蒲公英或车前草,却寥寥数语带过,仿佛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不配占据重要的篇幅。读完一个章节,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认识野花,而是在准备一场艰难的植物分类学考试,让人不禁怀疑,这本书的真正读者群体究竟是那些身处实验室的专业人士,还是户外休闲的普通大众。它的深度无可置疑,但广度与实用性,尤其是对初学者的友好度,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上的折磨。作为一个习惯了现代印刷技术和优秀版式设计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纸张质量粗糙得让人心疼,油墨晕染的现象在深色文字处尤为明显,导致一些细小的图例边缘模糊不清。更要命的是,它的索引系统设置得极其反直觉。如果我想查找某个特定科属的植物,我必须先知道它有没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俗名,因为主索引是按照拉丁学名首字母排序的,而对俗名的交叉引用少得可怜。找一个我只知道大概长相的植物,简直是大海捞针。有时候,我想参考一下书中提到的某个地理分布案例,却发现地图插图小得像邮票,而且缺乏必要的比例尺和图例说明,让人完全无法判断它所描述的“某某山谷”究竟位于何方。可以说,这本书在“工具书”的层面上是严重不及格的,它似乎更像是一本为内部研究机构准备的、连校对和设计流程都可以省略的内部资料集,而不是一本面向公众、希望激发人们对自然热爱的读物。
评分在郊游日益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作为一个都市人,每当你走进郊野的森林,漫步于绿荫丛中,聆听着鸟鸣虫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醉人的花香…… 你有没有想过去欣赏一下林中的野花。它们是那样的娇小,甚至不得不用放大镜来观察;它们是那样隐蔽,总要劳烦您低头弯腰去寻找;然而,它们却是那样的美丽,抽象的数学图案,神秘的物理学结构,奇妙的生物学功能,绚丽的美学色彩,在它们身上展现出无穷魅力。
评分gentian 龙胆 ( JEN-shuhn )
评分汉语学名“唐菖蒲”,亦称“剑兰”。在古罗马人看来,此花的穗状花序及叶子形状与竞技场上斗士(gladiator)手上的剑十分相似,故以gladiolus称之。它是拉丁语gladius(剑)的指小词,含有“轻剑”(small sword)之意。gladiolus的英文别称sword lily和汉语别称“剑兰”或许也是这样得名的。
评分实用,长知识,陶冶情操。
评分小小的一本,里面是彩页。帮家里老人买的,我觉得有点贵。 京东的速度让我感叹,上午下单下午到,下雨天天气很冷,快递师傅辛苦了。刚刚发现有自提选择。下次运费可以省下了。正在等待中。
评分——匡廷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
评分质量不错,但受购买完很快降价
评分木本花卉
评分不错,印刷精美,还是小开本,便携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