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走出战后时间; 逃出城市的人和乡土再造的创想;父母不轻易表达的爱;英国摄影50年……
书名: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定价:42.00元
作者:lens杂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页码:176
装帧:平装
开本:16
·Lens杂志积蕴十年升级之作!
·以多元视角介绍世界文化精粹和生活方式。
·具性价bi的画册品质,打动心扉的全新阅读体验。
·每一段文字都有温度,每一张图片都有故事。
·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都是精致的收藏品。
·自2005年创刊以来,Lens一直定义影像之美、传递人性温暖,被公认为中国有品质和品位的影像阅读品牌。《视觉》系列读物延续Lens成熟的内容架构,并升级阅读体验。这里有切近生活的重要人文话题、各种“美妙的人”、有温度的历史和艺术,平静、优雅,诚恳而有趣。
· 基于Lens杂志10年的品牌积累,固定用户群和口碑影响力。Lens好友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均为意见和影响力的人群,如吴敬琏、陈丹青、蔡澜、刘树勇(老树画画)、阿来、崔卫平、田溯宁、黄怒波、梁冬、吴念真、阿克曼、周迅、陈坤、姚晨、沈星、老狼、许巍、蔡康永、曹景行、杨宗纬、袁泉、田原等。
·读者: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世界有好奇心、对生活质量有高要求,在乎个人体验,追求精神与物质相合,有固定文化消费习惯的你,无论你是文艺青年、学者,还是高端白领、企业家,《视觉》都可以成为你的陪伴读物。
《Lens·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展现了一系列摄影家们对本土社会长达数十年的记录。
“二战”后,面对战争废墟和被美国占领并改造的状况,新一代日本摄影家,不仅记录了这一进程,也探索了绝望与希望、传统与破坏、溃烂与重建这些复杂主题;而英国摄影家延续了英国国民性中的自嘲与黑色幽默,也延续了对公正、自由和改变的信仰,对改变世界“仍怀有一丝愚蠢的幻想”。
此外,《Lens·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还有一群“逃离城市”行动派的故事,以及一个关于父母间隐藏之爱的感人故事。
历史、制度、风景总在不断变迁,其中凝固的人性坚韧、乐观、反省和希望,依然能源源不断地带来温暖和力量。
1. “战后时间”里的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一片混乱中进入了“战后时间”。在一个毁灭的世界里重新开始意味着什么?土门拳、细江英公、林忠彦、石元泰博、长野重一……这些日本摄影家用凌厉的目光进行了回答。
2. 每次看到春天开始,农耕开始……
很多人想逃离城市,Lens在日本寻访了一些行动派。他们是退休老人、艺术青年、农民出身的观察者……他们正进行着种种再造乡土的创想:“人总要变得更丰富,人想要变得更好——要好好对待这种想法。”
3. “其实父母很相爱,可是肉眼看不到,需要拍出来”
一对普通而含蓄的华人父母,在儿子的镜头下,充满了密、魔力、荒谬以及神圣感
4. 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英国人数百年来讽刺和自嘲的传统也体现在了他们的照片上,而隐藏在黑色幽默之下的,还有对公正、自由的信奉,甚至对改变世界怀有的一丝“愚蠢的妄想”。12位英国摄影师,他们的作品让人发笑、惊讶、难堪甚至尴尬地捂住双眼,但同时,也让你找到真正的自由。
5. 2030:变化、希望与机遇
2030年,我们所栖身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变化、挑战与机遇发生的核心场所。我们会变得更富有吗?什么将决定我们的价值和目标?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动荡吗?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数据研究和影像将一起回答这些问题。
Lens,自2005年创刊至今,持续且稳定地刊登优质影像阅读内容,拥有超过30万核心受众群、超过33万微博粉丝、45万微信粉丝,包括政商学艺媒等多领域的精英和意见。Lens品牌已被公认为中国有品质和品位的影像阅读品牌。
Lens团队2015年推出两本MOOK主题读物:《目客》系列,侧重主题阅读;《视觉》系列侧重多元影像阅读。《目客》和《视觉》从世界范围采集有个性和丰满的内容,聚焦人性、情感、生活,延续Lens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创造视觉、思维、想象力被充分调动的纸上阅读新体验。
本书部分作者:
·滨谷浩,日本摄影师,1915年3月28日出生于东京,1937年成为一名自由职业摄影师,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曾到中国从事旅行摄影。1960年成为玛格南图片社的合作成员,也是日本位加入玛格南的摄影师。
·石元泰博,1921年出生于美国圣弗朗西斯科,3岁时回到故乡日本高知县,并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期。毕业后,他为了学习大规模农耕法再次前往美国,但志趣发生转向,开始以芝加哥和东京为场所进行摄影创作。
·土门拳,日本摄影师,出生于山形县的海滨城市酒田,自8岁起迁居东京。1935起他成为东京仁本公房照相馆摄影师,不久辞职开始了自由摄影工作,后成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有影响的纪实摄影家,开创了日本新纪实摄影之风。
·细江英公,1933出生在日本山行县,后在东京长大。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梦幻感和神秘色彩,被称为日本摄影界的鬼才。
·李培炀,1985年出生于新加坡的华人社区。他的部作品是《Shauna》,其中完整记录下了变性人Shauna在三年间的转变历程。他的作品《两个人》则记录了父母间平凡、隐匿而又细腻的情感。
·马克·内维尔,英国艺术家,现居住于伦敦。马克·内维尔擅长用摄影及电影的方法记录英国工人阶级的独特生活,其有名的作品是“格拉斯哥港项目”。2011年,他曾作为英国的“官方战争艺术家”被派驻阿富汗。
·汤姆·汉特,英国艺术家,现居住于伦敦。为了拍摄东伦敦的居民,汤姆·汉特曾在汉克尼的贫民窟里住了十来年,并且靠在布里克巷摆摊来补贴家用。他凭借这组记录东伦敦的作品获得了东伦敦大学艺术博士学位。
这是中国的一本杂志。没有之一。
——陈丹青(画家、作家)
我自己花钱订这本杂志, 其他杂志都是别人送的。
——吴敬琏 (经济学家)
这是我全本读完并收藏的杂志。
——刘树勇(老树画画;文化学者)
世界观改变世界。Lens是一本推动世界观变革的杂志。
——梁冬
我来大陆,有两个惊喜。一是看到一本报纸叫南方,另一个是遇见一本杂志叫 Lens。
——吴念真(导演、作家)
一本帮助高端人群发现更大世界的读物。
——张亮(知乎创始人)
我喜欢这本杂志,我是 Lens 的读者。
——周迅(演员)
“战后时间”里的日本
“1945年8月15日中午,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在一个叫作日新馆的旅馆大院里集合,收听天皇的‘玉音’,但因杂音太大,听不清楚。似乎说是日本败了,但战败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时根本不明白。到了9月末,父来草津接我回新宿的家,到家一看,周围是一片被大火烧过后的荒野,四处散布着用红褐色铁皮做成的窝棚(临时小屋),离家两三公里处的伊势丹百货店看得清清楚楚,之前遮蔽视线的楼宇都不见了,其他能看到的只有东京瓦斯的巨大储气罐;去看我的母校时,校园里只剩下了烧塌房子的黑色基石;在新宿车站附近,流浪儿来回追着行人讨饭。我次感到:‘原来战败是这么一回事。’”
这是《日本战后史》的作者中村政则搜集的一个故事,他曾用十几年时间,搜集采访关于这的回忆。这将近中午的时候,全日本的人,都就近找到收音机,多站着等待天皇的“玉音放送”,而在东京,许多人在正午的骄阳下跪在皇宫外等待。12点整,电台播出了裕仁自宣读的《终战诏书》。
1945年8月15日被称为“日本历史上长的”。日本历史和很多人与事都因这而改变了。
不确定的战后新时代
在《终战诏书》中,裕仁只提及与美英两国的战争。听来似乎是出于对臣民的体恤,自己决定终止战争,缺少投降者的诚恳,至于对中国等东亚、东南亚国家的侵略,却只字未提。
……
我必须承认,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视觉”这个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表层的阶段,以为它就是色彩、形状和构图的组合。然而,这本【中信书店】的《视觉003》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意识到,视觉不仅仅是美学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强大的信息传递工具,一种能够触及人内心深处情感的语言。书中所呈现的内容,无论是抽象的图形艺术,还是写实的摄影作品,亦或是极具表现力的插画,都仿佛在用一种无声却极具力量的方式诉说着故事。我被其中一些作品所传达出的强烈情绪所打动,那种喜悦、悲伤、宁静或激昂,都通过最纯粹的视觉符号传递过来,绕过了语言的障碍,直接抵达心灵。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揣摩每一幅图像背后的意图,去感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种沉浸式的冥想,让我有机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来,去关注那些被日常忽略的美好和深邃。这本书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它让我开始用更广阔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平凡之美。我甚至开始尝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一些书中获得的视觉灵感,无论是整理房间的色彩搭配,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照片的构图,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不仅仅是内容的传递,更是一种阅读的体验。而这本《视觉003》恰恰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线性阅读的书籍,而是更像一个可以随意探索的宝藏。我常常会随手翻开一页,然后就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它为我提供了一个自由思考和联想的空间,我可以在每一幅图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读。它也让我更加理解“意会”的力量,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只能通过视觉去感受和体会。我也会将这种阅读方式,带入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去尝试用更开放、更灵活的态度去面对事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视觉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阅读生活”的书。它教会我,在生活中,也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去不断地探索和发现。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要求很高的人,而这本《视觉003》在细节的处理上,真的让我叹为观止。从纸张的选择、印刷的精度,到每一幅图像的裁剪和排版,都透露出一种极致的工匠精神。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研究书中某个页面的布局,去感受它在视觉上的平衡感和节奏感。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留白,那些精心设计的字体,都在默默地为作品增添光彩。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完整的视觉作品,从来都不是单一元素的堆砌,而是所有细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也会将这种对细节的追求,带入到我自己的生活中,去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事物,去发现它们所蕴含的美。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视觉作品集,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对待创作”的教科书。它教会我,只有对每一个细节都倾注心血,才能最终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是一本“有深度”的视觉读物。我很少看到一本如此细致地去剖析和呈现“视觉”本身的书,它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去探究视觉传达的本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留白”的运用,它不是简单的空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性留白,它为观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让作品本身更加引人入胜。我曾反复研究过书中的某些设计案例,分析它们是如何通过视觉元素来构建叙事、引导情绪,甚至影响观者的决策。这种对视觉语言的精细拆解,让我对设计、广告、艺术等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明白,好的视觉作品不仅仅是好看,更是一种有目的、有策略的沟通。我经常会带着这本书去咖啡馆,在安静的午后,一杯咖啡,一本好书,沉浸在其中,仿佛与无数优秀的创作者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领悟,就像一层层剥洋葱,越往里越能感受到其中的精妙。它也让我对“信息”的呈现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传达信息,是多么重要的一门学问。
评分我一直觉得,好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湛,更是理念上的深刻。这本《视觉003》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展示了令人惊艳的图像,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这些图像,传达了一种关于“视觉”本身的哲学思考。我会被书中某些作品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所震撼,它们似乎隐藏着某种宇宙的法则,某种自然的韵律。它让我开始去思考,为什么某些组合会如此和谐,为什么某些色彩会如此触动人心。书中对于“形式追随功能”和“形式创造内容”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明白了,视觉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表达。这本书也让我更加重视“概念”在视觉创作中的作用。一个好的概念,能够让原本普通的图像变得意义非凡。我也会尝试将书中的一些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去探索如何用更具创造力和感染力的方式去呈现我的想法。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情有独钟,而这本【中信书店】的《视觉003》恰好满足了我这一点。它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视觉大杂烩,而是精挑细选,每一幅图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会被其中一些作品所传递出的故事性深深吸引,即使没有文字的描述,我也能从画面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场景的氛围,甚至想象出故事的走向。它让我明白了,视觉语言本身就拥有强大的叙事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去运用它。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欣赏一幅作品,去解读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受创作者的心意。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图像构成的奇妙世界。它也让我反思,在如今充斥着快餐式信息的时代,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去真正地“看”一幅作品,去感受它所传递的情感和信息了?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放慢脚步,去拥抱那些真正有力量、有温度的视觉艺术。我也会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特别是那些对设计、摄影、艺术感兴趣的朋友,我相信他们也会和我一样,在这本书中获得巨大的启发。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选题和编排都非常出色,它成功地将一个宏大的概念——“视觉”,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它在不同风格和主题之间的切换,每一次的转换都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的突兀感。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不同的视觉风景之中,从古典的韵味到现代的张扬,从写实的细腻到抽象的奔放,每一种风格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让我对“风格”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定义,而是看到了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演变。我常常会对比书中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从中找出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和共通之处。这种对比阅读的方式,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提升了我对视觉作品的鉴赏能力。我甚至开始在自己的创作中,有意识地去借鉴和融合不同的视觉风格,从而让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挖掘出新的亮点,获得新的灵感。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惊喜连连的视觉类图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中信书店】的架子上发现它的。书的装帧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一种低调而富有质感的封面,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它远不止是“漂亮”二字可以概括。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视觉语言探索之旅,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图像,带领读者去感受、去思考。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巧思,无论是构图的平衡、色彩的搭配,还是光影的运用,都展现出一种极高的专业水准和艺术品位。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叙事性图像上的方式,不是简单地堆砌图片,而是通过巧妙的编排和留白,引导观者自行解读,产生丰富的联想。这种“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常常会反复翻阅其中的某些章节,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细节,获得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种一次性读完就丢在一旁的读物,而是可以伴随你很长时间,在你需要灵感的时候,随时为你打开一扇新的窗口。我尤其欣赏它在跨界融合方面的尝试,将不同领域的设计元素和表现手法巧妙地融入其中,给我的视觉体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视觉”的认知,原来它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东西,更是一种思维、一种表达、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激发想象力”的作品充满渴望,而这本《视觉003》完全满足了我。书中所呈现的图像,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超现实的,都能够打开我的思绪,让我产生无限的联想。我会被其中一些极具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所吸引,它们打破了常规,挑战了我的认知,让我看到了“可能”的边界。它让我明白了,视觉艺术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模仿,更是对想象力的释放。我也会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创意元素,运用到我的思考和创作中,去突破固有的框架,去创造出更具个性和前瞻性的作品。这本书也让我更加相信,想象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能够让我们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创造出别人没有过的东西。我也会将这本书作为我的“想象力加油站”,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为我注入新的灵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是一本“有温度”的视觉书。虽然它主要以图像为主,但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带着创作者的情感和温度,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我会被其中一些人物肖像所吸引,即使我素不相识,我也能从他们的眼神、表情中感受到他们的人生故事。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觉得非常神奇。它让我意识到,最动人的视觉作品,一定是源于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我也会尝试在我的生活中,去捕捉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瞬间,去用我的方式去记录和表达。这本书也让我更加关注“人”本身,关注情感的力量。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情感依然是创作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也会将这本书作为我的灵感源泉,去创作更多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
评分喜欢视觉系列,图片和文字都充满了人文情怀,很特别的杂志,印刷和装帧都不错,喜欢!
评分一直在买的mook
评分一直在买的mook
评分喜欢视觉系列,图片和文字都充满了人文情怀,很特别的杂志,印刷和装帧都不错,喜欢!
评分喜欢视觉系列,图片和文字都充满了人文情怀,很特别的杂志,印刷和装帧都不错,喜欢!
评分一直在买的mook
评分一直在买的mook
评分我觉得挺好的。。质量不错。。
评分喜欢视觉系列,图片和文字都充满了人文情怀,很特别的杂志,印刷和装帧都不错,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