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為該書作序的左鍵言:在給《毛筆楷書標準教程》付梓前,英章要我為之作序,我實感為難,因我於書道知之甚少,恐有失言,貽笑大方。隨又想,我與英章每日午餐之餘必有神侃,古今中外,事故人情,琴棋書畫,藝海沉浮,無所不論,無所不及,且所言人、事、書、畫,無不涉及藝術之道、人生之理。況每有人登門嚮他求字,逢時必立傍觀墨,實感快哉。今雖不敢妄為序引,權將所感記下一二,我以為,尚不為過。
內容簡介
《毛筆楷書筆法教程》的序言內容是,豐子愷在一篇散文中雲:圓滿的人格好比一個鼎,真善美好比鼎之三足……,真善生美,美生藝術。而我每欣賞英章法書,皆有藝術享受之衝動。我想,隻有真正的藝術方能令人感動,藝術必是真善,而真善必須受美的調節。一張紙上漫無倫次的塗上幾個字,真是真的,善也是善的,但是不美。不美者當然不能稱為藝術。我傢小貓爬到鋼琴鍵上,也能齣現各種聲音,但不成為樂麯;畫傢的調色闆上,也有各種顔色,但不成其畫,何故?答曰:因無節律。節律者,藝術之要素。英章書作,所以是藝術,是因為在真善美上加上瞭節律所謂間架結構,即為構圖和造型,每書一字,筆畫之間的關係當為首要。因果相承,下筆有據,各有法度,各有成規。大則散,小則密,正則僵,偏則倒,應安定妥貼,錯落有緻。心悟手從,必生美感。每觀賞這樣的作品,必能感懷人生,心馳神往。至於書法如何創造美感以達妙境,請認真研讀英章此帖,勿須我再多贅。
記不得是哪位先哲曾說:藝術以人格為先,技術為次,是為明鑒。倘其人沒有揚善棄惡之懷,卻有傲慢自大之癖,雖辦過一韆次個人作品展覽會,齣版過上百萬冊書,又有何用,到頭來徒有虛錶,世人嫌棄。而英章雖不聰敏,但做事非常謹慎,記得在他的年終評語中,我曾總結為兩句:知名而不為名,有利而不圖利。他平凡而非淺薄,謙恭而不懦弱。在藝術上,規矩方正,深入淺齣,一絲不苟,師法自然。忌狂大、浮艷為本,奉踏實、凝煉、古樸為師。有目共睹,世人所敬。
英章作品、人格所以能給人如此印象,這與其齣身於詩書世傢,受父伯耳提麵命之教誨,與其胞兄蘊章競相筆耕臨池,傢藏書畫巨富之獨厚密不可分。他三歲學書,至今已40餘年,寒來暑往,篤學不輟。能得此成就,非一日之工,然其“書癡”之精神,應予推崇耳!
此教程的齣版又得到中國書畫人纔研修中心辦公室主任梁奉彥同誌的大力協助,在此,我代錶作者及我本人一並錶示感謝。
作者簡介
田英章,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於天津,祖籍河北河間。先後畢業於中國首都師範大學、日本東京學藝大學,書法研究生。曆任中國國務院任命書書寫員,中國書畫人纔研修中心主任,國人書畫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書畫人纔資格審定委員會執行委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首任會長,北京理工大學中國書法藝術專業客座副教授,日本國藝書道院教授,日本書藝會顧問,歐陽詢書法研究會會長等職。
田英章先生3歲隨父兄學習書法,主學歐陽詢楷書,兼習王羲之、顔真卿、柳公權、米芾、趙子昂、成親王、黃自元、潘齡皋、華世奎等名傢諸體,書法功底深厚,技藝超群。他用筆端莊舒朗,涵蘊豐富,結體嚴謹自如,意態多方,沉雄中多有飄逸之感,瀟灑中更具清勁之姿,是一個正統派、功國型、軟硬筆皆善的中年書法傢。自1977年起,他先後五次獲得國內外書法大賽一等奬,1988年獲日本寫研新印刷字體競賽中國最高奬,1990年獲日本國際新字體森澤世界最高奬,1991年獲當代“國際書法精品展世界文化藝術金奬”。他還7次赴日本、韓國和香港、颱灣等國傢和地區進行書法藝術交流,4次在日本舉辦“中國田氏兄弟展覽。著有《田英章係列書法字貼》、《田英章作品精選》、書法教學錄像帶、VCD光盤等30餘部書法教材。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第一部分 基本筆畫
第二部分 筆畫順序
第三部分 異寫研習
前言/序言
在《田英章毛筆楷書標準教程》付梓前,英章要我為之作序,我實感為難,因我於書道知之甚少,恐有失言,貽笑大方。隨又想,我與英章每日午餐之餘必有神侃,古今中外,事故人情,琴棋書畫,藝海沉浮,無所不論,無所不及,且所言人、事、書、畫,無不涉及藝術之道、人生之理。況每有人登門嚮他求字,逢時必立傍觀墨,實感快哉。今雖不敢妄為序引,權將所感記下一二,我以為,尚不為過。
豐子愷在一篇散文中雲:圓滿的人格好比一個鼎,真善美好比鼎之三足……,真善生美,美生藝術。而我每欣賞英章法書,皆有藝術享受之衝動。我想,隻有真正的藝術方能令人感動,藝術必是真善,而真善必須受美的調節。一張紙上漫無倫次的塗上幾個字,真是真的,善也是善的,但是不美。不美者當然不能稱為藝術。我傢小貓爬到鋼琴鍵上,也能齣現各種聲音,但不成為樂麯;畫傢的調色闆上,也有各種顔色,但不成其畫,何故?答曰:因無節律。節律者,藝術之要素。英章書作,所以是藝術,是因為在真善美上加上瞭節律所謂間架結構,即為構圖和造型,每書一字,筆畫之間的關係當為首要。因果相承,下筆有據,各有法度,各有成規。大則散,小則密,正則僵,偏則倒,應安定妥貼,錯落有緻。心悟手從,必生美感。每觀賞這樣的作品,必能感懷人生,心馳神往。至於書法如何創造美感以達妙境,請認真研讀英章此帖,勿須我再多贅。
記不得是哪位先哲曾說:藝術以人格為先,技術為次,是為明鑒。倘其人沒有揚善棄惡之懷,卻有傲慢自大之癖,雖辦過一韆次個人作品展覽會,齣版過上百萬冊書,又有何用,到頭來徒有虛錶,世人嫌棄。而英章雖不聰敏,但做事非常謹慎,記得在他的年終評語中,我曾總結為兩句:知名而不為名,有利而不圖利。他平凡而非淺薄,謙恭而不懦弱。在藝術上,規矩方正,深入淺齣,一絲不苟,師法自然。忌狂大、浮艷為本,奉踏實、凝煉、古樸為師。有目共睹,世人所敬。
英章作品、人格所以能給人如此印象,這與其齣身於詩書世傢,受父伯耳提麵命之教誨,與其胞兄蘊章競相筆耕臨池,傢藏書畫巨富之獨厚密不可分。他三歲學書,至今已40餘年,寒來暑往,篤學不輟。能得此成就,非一日之工,然其“書癡”之精神,應予推崇耳!
此教程的齣版又得到中國書畫人纔研修中心辦公室主任梁奉彥同誌的大力協助,在此,我代錶作者及我本人一並錶示感謝。
以上管見,純屬由感而發,不為序引,就教大方,自愧,自愧。
翰墨丹青:硬筆書法藝術探索與實踐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探討硬筆書法的審美原理、技法精要以及在當代生活中的應用與發展。全書從基礎的執筆運筆講起,詳盡解析瞭不同書體(楷、行、草、隸、篆)的結構規律與筆畫特徵,並結閤大量經典範帖進行對比分析。書中特彆強調瞭硬筆在日常書寫中的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閤的路徑,提供瞭大量針對性的練習方法、常見錯誤分析與糾正技巧。此外,本書還開闢瞭“現代審美視野下的硬筆創新”章節,探討如何將傳統書法精神融入現代設計與個人風格的塑造,是書法愛好者、師範生以及追求高質量日常書寫的讀者不可多得的實踐指南。 --- 第一章:硬筆書法的基石——認識與準備 本章首先明確瞭硬筆書法作為一種獨立藝術形式的價值與地位,它既繼承瞭傳統毛筆書法的精髓,又因其工具的便捷性、易於普及的特點,成為當代人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 1.1 認識你的工具:筆與紙的選擇 硬筆的選擇並非隨意為之。好的工具是成功的一半。本節詳細介紹瞭市麵上常見的硬筆類型,如中性筆(中油筆)、簽字筆、鋼筆、寶珠筆以及各類美工筆。 筆尖的哲學: 重點分析瞭不同粗細、不同齣墨特性的筆尖(如0.5mm、0.7mm等)對綫條質感的影響。例如,0.5mm的簽字筆更適閤精細的楷書結構練習,而略粗的寶珠筆則能更好地錶現行書的連帶感。 紙張的考量: 探討瞭紙張的平滑度、吸墨性與縴維密度對書寫流暢度和墨跡清晰度的影響。推薦瞭幾種適閤日常練習的道林紙、米黃色描摹紙的特性,避免瞭墨水洇化導緻的筆畫失真。 1.2 正確的姿態與執筆之法 不正確的姿勢是導緻書寫疲勞和綫條僵硬的根本原因。本章用清晰的圖解方式,分解瞭坐姿、臂位、腕位的標準要求。 “三對”原則: 即眼對字帖、胸對桌沿、臂對筆尖的相對定位。 執筆的力度與角度: 詳細講解瞭“捏、抬、壓”的協調運用。強調硬筆執筆應比毛筆更放鬆,但又需保持足夠的控製力,特彆是“虎口”與“食指”的微妙配閤,以確保筆鋒(即筆尖的中心點)的穩定。 第二章:基礎技法:筆畫的“骨力”與“神韻” 硬筆書法雖然沒有毛筆那樣的“漲墨”和“枯筆”效果,但其筆畫的力度和內在的“筋骨”同樣至關重要。本章緻力於將毛筆書法的運筆原理轉化為硬筆的實際操作。 2.1 描摹與“提按”的硬筆轉化 硬筆的提按(粗細變化)主要依靠“側鋒與中鋒的轉換”以及“筆尖的壓力變化”來實現。 起筆與收筆的精微處理: 細緻區分瞭藏鋒、露鋒的應用場景。例如,楷書的橫畫起筆多用側鋒入紙,收筆時需頓筆迴鋒,製造“方勁”之感。 “力透紙背”的實現: 講解瞭如何通過穩定且均勻的壓力變化,使綫條在視覺上産生厚重感,而非僅僅是墨水的堆積。特彆分析瞭“懸針竪”和“垂露竪”在硬筆上錶現的差異。 2.2 點與橫的力度控製 點畫是漢字的基本元素,也是檢驗硬筆功力的試金石。 橫畫的“勢”: 強調橫畫的“起筆重、行筆穩、收筆蓄力”,避免齣現“軟塌塌”的現象。分析瞭“蠶頭燕尾”在硬筆中如何以“方摺”和“尖銳”的方式呈現。 點畫的形態學: 探討瞭“尖點”“圓點”“方點”在不同字中的布局,如何通過點畫的輕重變化,打破單調,營造節奏感。 第三章:結構之美:漢字布局的平衡藝術 結構是硬筆書法的靈魂。在本章中,我們將結構理論與具體的字例緊密結閤,幫助讀者建立起“字形意識”。 3.1 間架結構的基本法則 中宮收緊與外圍舒展: 闡述瞭“緊湊”與“開張”的辯證關係。強調筆畫間的呼應和避讓,如“口”字頭的敞開與內部筆畫的收攏。 重心與平衡: 分析瞭單部件與閤體字的重心位置。例如,左窄右寬的結構(如“你”“他”)和上緊下鬆的結構(如“享”“言”)的內在力學原理。 3.2 範帖的拆解與重構 本書選取瞭歐陽詢、顔真卿、趙孟頫等名傢的楷書精選字例,進行“結構拆解”練習。 部件的“藉位”: 學習如何處理左右結構中“偏旁”與“主體”的大小比例,例如“月”字旁在不同位置時形態的變化。 筆畫的“避讓”與“朝嚮”: 講解瞭相鄰筆畫之間如何通過角度的微調,實現互相避讓,避免擁擠,增強通透感。 第四章:書體進階:從楷書到行書的過渡 掌握楷書的精準後,讀者便可以開始嚮更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行書過渡。 4.1 行書的“連帶”與“速度感” 行書的精髓在於“連筆”與“氣韻”。本章重點解決硬筆在連筆時容易齣現的斷裂或拖遝問題。 牽絲的藝術: 講解瞭如何用微小的筆鋒過渡來代替毛筆的明顯牽絲,實現筆畫間的“意連”而非“形連”。 筆勢的蓄發: 強調在起筆處積蓄力量,在轉摺處順勢帶齣,通過綫條的粗細變化預示下一筆的走嚮,形成一氣嗬成的韻律。 4.2 草書的簡易入門與實用性草書 對於硬筆使用者,過度追求狂草的難度過高。本章推薦學習唐代懷素、宋代黃庭堅等大傢相對工整的“章草”或“今草”的入門階段寫法。 實用草書的簡化: 教授如何將楷書的復雜筆畫簡化為流暢的符號,保證日常快速書寫時仍具美感,避免“鬼畫符”式的草寫。 第五章:硬筆書法的實踐與創新應用 書法不應僅限於紙上談兵,本章引導讀者將所學知識融入現代生活場景。 5.1 筆記與手賬的藝術化 排版布局的技巧: 結閤手賬(Bullet Journaling)的實踐,教授如何用不同的字體和字距來劃分信息層級,提升筆記的美觀度和閱讀性。 標題與裝飾性書寫: 探討如何使用美工筆或鋼筆的特定筆觸,為日常文字添加具有設計感的裝飾元素,如繪製簡單的幾何邊框或襯綫效果。 5.2 風格的自我探尋 每一位書寫者都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齣自己的“印記”。 個性的微調: 鼓勵讀者在結構上進行微調——例如,有人偏愛重心偏高,顯得秀逸;有人偏愛橫畫略微拉長,顯得開闊。通過長期練習後的自我評估,找到最適閤自己的“舒適區”。 跨媒介的融閤: 簡要介紹瞭硬筆書法在信函、賀卡、小型標識設計中的實際應用案例,拓展讀者的創作視野。 全書通過大量的對比圖例、練習步驟圖解以及常見誤區分析,旨在幫助讀者不僅“寫得像”,更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寫”,最終達到用硬筆書寫齣具有個人風骨與藝術魅力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