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日本人的生活秘密学日语:用最简单的日文读懂日本文化》是继超级畅销书《从日本中小学课本学日文》之后,又一部力作。
日语学习类畅销书作家、10年以上一流日语教师倾力打造读本!
语言像音乐,用自然的方法吸收最有效 。——高岛匡弘
100篇中日对照短文,逐句对译,长句分段处理,容易理解;
日语初级水平的读者,也能流畅阅读,并能从阅读中自然熟练单词及句型!
篇篇揭露日本文化不为人知的一面!
本书内容精彩有趣,一读停不了!提升语言能力的效果,绝对大于同类日语学习书!
内容简介
《从日本人的生活秘密学日语:用最简单的日文读懂日本文化》所用的日文很简单,单词很实用,保证阅读起来完全不吃力;并能从阅读中,自然熟练掌握单词及句型,全面提升日语能力!50篇趣味短文,活泼插图,篇篇揭示日本文化不为人知的一面!每一主题,从“表的文化面”及“里的深层面”深入探讨。
【表的文化面】:针对主题对日本人生活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及解说。
【里的深层面】:谈论此主题“不为人知”、“表里不一”、“一体两面”的人事物或文化现象。
◎较长的句子经分段处理,阅读时不会有找不到主语、不知如何断句的困扰,更容易理解!
◎短文之后,附有“实用佳句整理”。阅读后熟记文章佳句,并适度运用,有助于提升日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使口语及写作内容更丰富!
作者简介
高岛匡弘,出生于日本东京,日本专修大学文学部人文学科毕业,日语语言学习类畅销书作家。具有10年以上日语教学经验,曾担任稻江商职、YMCA、中华商海、光隆家商、华亚英日语辅导班、超群英日语辅导班等机构日语教师。
1999年获得台湾短期辅导教育事业协会“优秀教师奖”
2000年自行研发“语言输入教学法”,并申请专利
2004年《自由时报》专访简介“语言输入教学法”
2005年《日语通》杂志专访报道“语言输入教学法”
著作:
《从日本中小学课本学日文》
《从日本中学课本学语法》
《高岛匡弘教你初学就上口的日语50音》
《日语单字万用手册》
《日语动词万用手册》
《用听的学日文短句》
《日检【1级】【2级】必考单字大全》
《日检【3级】【4级】必考单字大全》
《日本语惯用语句活用手册》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002
本书特色003
饮食
01?面包店006
02?肉铺011
03?水果店015
04?洋果子屋017
05?和果子屋020
06?粗点心店024
07?寿司店028
08?关东煮店034
09?荞麦面店037
10?串烧店041
11?站着吃045
12?居酒屋049
13?料亭?西餐厅?饭店?饭屋?路边摊053
14?山葵(绿芥末)060
购物
15?百货公司064
16?便利商店070
17?书店073
18?药局079
居家
19?缘廊082
20?卧室?壁橱087
21?暖桌091
22?浴室095
交通
23?东京车站100
24?定期车票104
25?烟管逃票109
26?绿色窗口116
27?新干线119
28?汽车123
29?斑马线129
30?公交车站132
31?出租车搭车站136
32?行人徒步区141
旅游
33?旅行社146
34?酒店?旅馆?家庭旅馆?宿屋151
35?租车159
休闲
36?公共澡堂163
37?柏青哥店169
38?麻将174
39?自行车乐活178
40?新年敲钟182
投币式消费
41?自动售货机187
42?投币式存包柜192
行政机构
43?外国人登记窗口197
44?警察局200
媒体通讯
45?电视203
46?报纸208
47?手机213
学校
48?幼儿园217
49?大学222
50?短大228
前言/序言
◎表(おもて):
外在的、表面的、看得到的、显现于外的。
◎里(うら):
隐藏于内的、深层的、与一般人所想不同的、非正式的。
每一个国家的生活或文化,都有“表里”之分。“表”是外在的,容易看见的;“里”是内在的,非置身其中的人,未必知道。
我的台湾朋友在看完日剧后,经常问我:
“为什么日本女性不去站着吃的店?”
“为什么日本人都站在月台上吃荞麦面?”
“为什么日本的自行车这么多?”
……
其实有很多事,日本人觉得理所当然,外国人却很难理解,甚至觉得不可思议。而这些文化现象的存在,一定和周遭环境有关。本书里,我从“表的文化面”及“里的深层面”写了日本文化的“表里介绍”,目的就是希望用较全面的观点,让大家了解日本人的生活以及日本文化。不过,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日本人,希望大家将这本书当成参考,并融合自己的观察,这才是最真实的文化体验。
最后,以一个日语教师的立场,我要与读者分享这个观念——“语言像音乐,用自然的方法吸收最有效。”所以,阅读时遇到不懂的,不要担心,也不要停下来,继续往下体验。这一趟日文阅读之旅,将帮助你充分掌握日文的语感与用法,而且,这样的学习也将令你历久不忘!
好的,这是一份围绕“从日本人的生活秘密学日语:用最简单的日文读懂日本文化”这本书,但内容不包含该书具体主题(日本人生活秘密与日语学习)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自然。 --- 图书简介:跨越语言的文化探秘:日本社会结构与思维模式解析 书名(此处暂用一个示例名称): 《和风之下:日本社会脉络与思维风暴》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语言学习指南,也未聚焦于日常的衣食住行。它是一部深入剖析现代日本社会复杂结构、历史演变及其深层文化心理的社会学观察报告。我们试图揭开“日本性”背后那些难以被外人直观理解的逻辑,通过解读其制度、集体行为模式以及独特的审美哲学,为读者构建一个多维度的日本图景。 第一部分:历史的烙印与现代体制的基石 一、 从幕藩体制到现代官僚制:权力运行的连续性 本章追溯日本政治权力的演变轨迹。我们不会过多探讨明治维新的具体战役,而是着重分析从德川幕府时代形成的“地方分权下的中央集权”这一独特权力结构,如何无缝地嵌入到战后的民主体制中。重点分析“派阀政治”的根源,以及这种结构如何影响政策制定的效率与透明度。 核心议题: “建前”与“本音”在政治决策层面的体现。解析为何表面上一致的集体决策,其内部往往存在着深刻的权力制衡与暗流涌动。 案例分析: 以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为例,探讨自上而下的指令系统如何运作,以及地方精英阶层(如各县的经济产业部门)在执行中的能动性与阻力。 二、 法律文本背后的社会契约:义务与权利的再定义 日本的法律体系常常给人以严谨、细致的印象,但其背后的社会契约精神值得深思。本部分将对比西方自由主义法律传统与日本特有的“和合”思想在法律构建中的交织。 关注点: 探讨“集体的名誉”和“个人的责任”之间的张力。分析劳动基准法、消费者保护法等领域,如何倾向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而非激进的个人权益伸张。 深入解读: 剖析行政指导(Administrative Guidance)这一非强制性权力工具的运作机理,以及它如何成为日本社会治理中绕过正式立法程序的有效手段。 第二部分:经济奇迹背后的文化驱动力 三、 企业的生命周期:从“终身雇佣”的黄昏到弹性劳动的新常态 本书将挑战关于日本企业文化的传统刻板印象。我们不只是描述早期的“企业大家庭”模式,而是着眼于泡沫经济破裂后,企业如何适应全球化压力,进行了痛苦的内部重塑。 职场心理学: 深入研究“过劳死”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动因,并非仅仅归咎于工作时长,而是探讨“内卷化”的压力、自我牺牲精神与企业忠诚度之间的复杂关系。 创新困境: 分析日本制造业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但在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上相对保守的原因。这与自下而上的“改善”(Kaizen)文化对自上而下的“革命”的抑制作用有何关联? 四、 消费主义的哲学:从“物哀”到“断舍离”的审美变迁 日本的消费文化是理解其国民性的重要窗口。本章将从美学史的角度切入,探讨日本人对“物”的态度。 美学追踪: 追溯“物哀”(Mono no aware)、“侘寂”(Wabi-sabi)等传统审美概念,如何演化为现代的极简主义和对“稀缺性”的狂热追求(如限量版文化)。 符号消费: 分析动漫、偶像文化等次文化如何构建起一套独特的价值符号系统,并反哺主流社会对“萌”和“可爱”的集体认同。 第三部分:社会互动与人际空间的构建 五、 “场”的伦理学:非语言沟通的复杂博弈 日本社会互动高度依赖情境和关系。本部分旨在解析日本人如何通过细微的肢体语言、距离感和环境的设置来传递信息,构建“场”的稳定。 空间心理学: 探讨公共空间(如电车、餐厅)的“静默共存”现象。分析这种对噪音和侵入的集体规避,是如何维护社会心理安全阈值的。 等级与敬意: 详细拆解敬语体系(尊敬语、谦让语、丁宁语)在现代职场中的实际应用边界。指出当不同年龄层和资历的人群使用敬语时,其潜在的权力关系如何被微妙地重塑。 六、 地方主义的韧性:都市化浪潮下的乡土认同 尽管日本是一个高度都市化的国家,但地方文化(特别是地域特有的祭典、方言和饮食习惯)依然顽强地存在着。 社区的维系: 分析“氏子”(Ujiko)体系和年度祭典在现代社会中作为社区粘合剂的作用,即使年轻一代参与度下降,其文化符号的意义依然存在。 地方的“他者”: 探讨东京人与地方居民之间微妙的文化差异与偏见,以及这种二元对立如何影响国家层面的资源分配与文化话语权。 结语:理解日本的不可译性 本书的最终目的并非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认识到,任何试图用单一视角概括“日本人”的行为都是徒劳的。通过对制度、历史和美学的多角度交叉分析,我们希望读者能培养一种更具思辨性的眼光,去欣赏和理解日本社会在追求“和谐”过程中所付出的独特代价与达成的复杂平衡。 本书适合人群: 对国际关系、社会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希望从宏观层面理解日本文化驱动力的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 厌倦了表面化介绍,渴望深入探究复杂社会机制的旅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