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冊 給水工程 2018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專業執業資格考試教材(第三版) | ||
| 定價 | 99.00 | |
| 齣版社 |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3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4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公用設備專業管理委員會秘書處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387 | |
| 字數 | 605000 | |
| ISBN編碼 | 9787112217557 | |
| ||||||||||||||||||||||||||||||||||||||||||||||||||||||||||||||||||||||||||||||
第1冊 給水工程
第2冊 排水工程
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
第4冊 常用資料
11111
2020112018
最近幾年,數字化和智能化在公用事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本書在反映這一趨勢方麵做得相當齣色。我尤其關注它關於BIM技術在給水排水設計中的應用那一章。它不是簡單介紹軟件操作,而是聚焦於如何在設計流程中,利用BIM模型進行衝突檢測、管綫綜閤優化,乃至後續的運維數據集成。書中提供瞭一些關於如何建立標準族庫、如何利用參數化設計自動生成材料清單的“心法”,對於我們團隊提升工作效率幫助太大瞭。更彆提它在“係統可靠性分析”這部分,引入瞭可靠度分析的工程應用方法,這在以前的教材裏是很少見的。它教你如何從概率的角度去評估係統的失效風險,並據此調整冗餘設計或備用方案。這種從“經驗驅動”嚮“數據驅動”轉型的思路,極大地提升瞭設計決策的科學性和嚴謹性,讓你的設計不再是拍腦袋的結果,而是有堅實數學模型支撐的工程判斷。
評分哎呀,這本書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看著厚度就讓人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這人學東西比較務實,最看重的是實操性。這套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它真的深入到瞭工程現場會遇到的那些“硬骨頭”問題裏。比如,在設計復雜管網布局的時候,它提供的那些案例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我記得有一次我們項目上遇到一個老舊小區改造的排水難題,原有的資料根本對不上,我當時急得團團轉。後來翻到這本書裏關於曆史建築給排水係統更新的章節,裏麵提到的“非侵入式檢測與模擬優化”思路,一下子點醒瞭我。它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緊緊扣著現行規範,同時又沒有被規範的條條框框完全束縛住,而是教你如何在規範框架內實現最優解。尤其是關於水力計算的部分,它對瞬變流和負壓控製的講解,細緻到連參數取值的依據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經常做泵站選型和管綫壓力校核的一綫工程師來說,太寶貴瞭。說實話,光是這部分內容,就值迴票價瞭,它直接關係到係統運行的穩定性和經濟性,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定海神針”。
評分作為一名需要經常麵對甲方和評審專傢的工程師,我深知“講道理”的能力比“會畫圖”更重要。這本書的論證邏輯嚴密得近乎苛刻,特彆適閤用來準備答辯和應對技術質疑。它的敘述方式非常注重邏輯鏈條的完整性,每提齣一個設計方案或技術選擇,都能迅速追溯到相關的國傢標準、行業慣例,甚至引用瞭國外先進的規範作為對比佐證。例如,在處理高層建築的二次加壓係統設計時,書中對變頻恒壓控製與分區並聯係統的優劣勢對比分析,不僅僅是性能上的比較,還深入到瞭全生命周期的能耗評估和維護成本預測。這種全方位的、多維度的剖析,使得讀者在麵對復雜的論證任務時,可以迅速構建起自己堅不可摧的知識防綫。這本書的結構就像一個精密的齒輪係統,每一個知識點都咬閤得恰到好處,推動著你對整個給水排水係統的理解不斷深入。
評分坦白講,我個人對那種隻有文字堆砌的書籍不太感冒,我更喜歡圖文並茂,有直觀輔助理解的資料。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的圖例和流程圖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清晰。特彆是在描述那些空間復雜、難以想象的結構連接時,比如泵房的吸水井設計或者大型水池的溢流堰布局,它提供的剖麵圖和透視圖,瞬間就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我記得我花瞭好長時間研究其中關於“消除管網中氣囊的最佳坡度和接頭形式”那一節的示意圖,那張圖清晰地展示瞭不同安裝角度下水流的湍流狀態和氣泡的聚集趨勢,讓我對曾經睏擾已久的一個管道排氣閥設置問題豁然開朗。這種視覺化的教學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復雜工程原理的學習門檻,讓即便是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也能快速掌握要點,可以說是“一圖勝韆言”的典範,讓枯燥的專業學習過程變得高效而愉悅。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看過好幾本同類的參考資料,很多都流於錶麵,或者把一些基礎知識講得過於冗長,真正核心的、需要反復查閱的深層原理和計算模型卻一帶而過。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驚喜是,它在處理“新舊交融”的技術問題時展現齣的深度和前瞻性。比如,當前城市低影響開發(LID)理念越來越重要,這本書裏關於雨洪管理和分散式處理的技術章節,不僅僅是簡單羅列瞭透水鋪裝、綠色屋頂這些名詞,而是非常深入地剖析瞭它們在不同氣候帶和地質條件下的適用性評估模型。我特彆欣賞它在“非常規水源利用”這一塊的論述,從初期雨水棄流係數的確定,到中水迴用的消毒工藝選擇和管道防腐標準,每一個環節都有詳實的圖錶和數據支撐。這對於我們設計綠色建築和海綿城市項目時,需要跨專業協調和進行經濟性對比分析時,提供瞭極其可靠的技術背書。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樣陳舊,反而像一本持續更新的行業白皮書,讓讀者能緊跟最前沿的技術趨勢,避免在設計中陷入技術落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