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原价:110.00元
作者:中交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114092244
字数:535000
页码:3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0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1 总则
2术语
3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3.1施工准备
3.2施工测量
4钢筋
4.1一般规定
4.2钢筋的加工
4.3钢筋的连接
4.4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5模板、支架
5.1一般规定
5.2模板、支架设计
5.3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5.4支架的制作与安装
5.5模板、支架的拆除
6混凝土工程
6.1一般规定
6.2水泥
6.3细集料
6.4粗集料
6.5水
6.6外加剂
6.7掺合料
6.8混凝土配合比
6.9混凝土拌制
6.10混凝土运输
6.11混凝土浇筑
6.12混凝土养护
6.13大体积混凝土、抗冻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
6.14高强度混凝土
6.15高性能混凝土
6.16质量检验
7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7.1一般规定
7.2预应力筋及其制作
7.3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7.4管道
7.5混凝土浇筑
7.6施加预应力
7.7先张法
7.8后张法
7.9后张孔道压浆及封锚
7.10无黏结预应力
7.11体外预应力
7.12质量控制与检验
8钻(挖)孔灌注桩
8.1一般规定
8.2钻孔灌注桩
8.3岩溶、采空区和其他特殊地区的钻孔灌注桩
8.4大直径桩、超长桩
8.5桩底后压浆
8.6挖孔灌注桩
8.7质量检验与质量标准
9沉入桩
9.1一般规定
9.2桩的制作
9.3桩的吊运、存放和运输
9.4试桩与桩基承载力
9.5沉桩
10沉井
10.1一般规定
10.2沉井制作
10.3沉井浮运与就位
10.4沉井下沉与着床
10.5基底检验与沉井封底
10.6井孔填充和顶板浇筑
10.7质量检验与质量标准
11地下连续墙
11.1一般规定
11.2施工平台与导墙
11.3地下连续墙施工
12明挖地基
12.1一般规定
12.2土石围堰
12.3基坑
12.4挖基和排水
12.5地基处理
12.6地基检验
13扩大基础、承台与墩台
13.1一般规定
13.2扩大基础
13.3承台
13.4桥墩与桥台
13.5墩台帽和盖梁
13.6片石混凝土
14砌体
14.1一般规定
14.2材料
14.3圬工墩台
14.4附属工程及回填
14.5砌体勾缝及养护
14.6加筋土桥台
14.7质量检验与质量标准
15拱桥
15.1一般规定
15.2拱架
15.3现浇混凝土拱圈
15.4无支架和少支架施工
15.5转体施工
15.6劲性骨架拱
15.7悬臂浇筑拱
15.8钢管混凝土拱
15.9装配式混凝土桁架拱和刚架拱
15.10钢拱桥
15.11石拱桥
15.12拱上结构
15.13施工控制
16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
16.1 一般规定
16.2支架上现浇梁式桥
16.3移动模架逐孔现浇施工
16.4装配式桥施工
16.5悬臂浇筑
16.6悬臂拼装
16.7顶推施工
16.8整孔预制安装箱梁
16.9斜腿刚构
16.10拓宽改建梁桥拼接施工
17斜拉桥
17.1一般规定
17.2索塔
17.3 主梁
17.4拉索
17.5上部结构施工控制
17.6矮塔斜拉桥
17.7无背索斜拉桥
18悬索桥
18.1一般规定
18.2锚碇
18.3索塔
18.4索鞍
18.5猫道
18.6主缆工程
18.7索夹与吊索
18.8加劲梁
18.9自锚式悬索桥
19钢桥
19.1一般规定
19.2材料
19.3零件制造
19.4组装
19.5焊接
19.6焊接检验
19.7杆件矫正
19.8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与摩擦面处理
19.9试拼装
19.10表面清理和厂内涂装
19.11验收
19.12包装、存放与运输
19.13工地安装
20海洋环境桥梁
20.1一般规定
20.2环氧涂层钢筋
20.3混凝土工程
20.4基础和墩台
20.5钢管桩防腐蚀
20.6混凝土附加防腐蚀
20.7海上施工安全
21桥面及附属工程
21.1 一般规定
21.2支座
21.3伸缩装置
21.4桥面防水与排水
21.5混凝土桥面铺装
21.6钢桥面铺装
21.7桥面防护设施
21.8桥头搭板
22涵洞
22.1一般规定
22.2混凝土管涵
22.3波形钢涵洞
22.4倒虹吸管
22.5拱涵、盖板涵
22.6箱涵
22.7涵洞接长
23通道桥涵
23.1桥涵顶进施工
23.2防水与排水
24冬期、雨期及热期施工
24.1一般规定
24.2冬期施工
24.3雨期施工
24.4热期施工
25安全施工与环境保护
25.1一般规定
25.2安全施工
25.3环境保护
26工程交工
附录A1焊接钢筋的质量验收内容和标准
附录A2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与性能等级
附录B1掺合料技术要求
附录B2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附录B3混凝土电通量快速测定方法
附录C1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
附录C2预应力损失的测试
附录C3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浆液流动度试验
附录C4压浆浆液自由泌水率和自由膨胀率试验
附录C5钢丝间泌水率试验
附录C6压力泌水率试验
附录C7充盈度试验
附录D 泥浆各种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附录E 试桩试验办法
附录F1焊接工艺评定
附录F2超声波探伤
附录F3高强度螺栓连接抗滑移系数试验方法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附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条文说明
1 总则
2术语
3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4钢筋
5模板、支架
6混凝土工程
7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8钻(挖)孔灌注桩
9.沉人桩
10沉井
11地下连续墙
12明挖地基
13扩大基础、承台与墩台
14砌体
15拱桥
16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
17斜拉桥
18悬索桥
19钢桥
20海洋环境桥梁
21桥面及附属工程
22涵洞
23通道桥涵
24冬期、雨期及热期施工
25安全施工与环境保护
26工程交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不高,觉得规范类的书籍通常都比较生硬,不容易读进去。但是,《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充满了工程智慧的宝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基础施工的章节,从桩基、承台的施工,到盖梁的施工,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严谨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例如,在论述桩基施工时,书中不仅强调了桩位放样的精度,还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成孔、清孔、护壁等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还对桩基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比如声测、静载试验等,这些都让我对如何保证桩基的稳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对于书中关于模板和支架体系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也印象深刻。它详细说明了模板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安装固定、加固措施以及拆除时机等,并强调了模板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这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模板,其实是承载着整个结构的重量,其设计和施工的严谨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书中还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全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从这些细节中,我看到了工程师们对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对工程质量的极致追求。整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语言也力求清晰易懂,即使是没有太多经验的初学者,也能从中找到所需的知识和指导。
评分我一直对桥梁工程充满敬畏,觉得能够建造出横跨江河、连接两岸的宏伟桥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这本书,就像一本藏宝图,为我打开了桥梁施工的神秘世界。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桥梁耐久性的探讨感到着迷。书中详细阐述了影响桥梁耐久性的各种因素,比如气候、环境、交通荷载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对策和材料选择建议。例如,在防腐蚀处理方面,书中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的密实度、以及涂层材料的选择等都有详细规定,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桥梁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有些则容易出现早期病害。我还对书中关于桥梁检测和维护的内容进行了重点关注。书中列举了多种检测方法,如外观检查、无损检测、静载试验等,并对不同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这让我了解到,桥梁的生命周期不仅仅在于施工完成的那一刻,更在于其后期的持续监测和科学维护。整本书的语言非常专业,但又充满了逻辑性,让我能够理解每一个技术要求背后的原因。它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用精准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令人赞叹的工程蓝图。
评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公路桥涵施工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典。我一直对桥梁上部结构中的混凝土施工细节特别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是面面俱到。书中对混凝土的振捣、养护、以及裂缝控制等方面,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例如,在混凝土振捣方面,书中不仅强调了振捣的均匀性和充分性,还根据不同的混凝土配比和结构形式,给出了不同的振捣指导,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混凝土结构会出现蜂窝麻面,而有些则非常光滑致密。在混凝土养护方面,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包括湿水养护、覆盖养护、化学养护等多种方法,并对不同养护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这让我了解了,保证混凝土充分的水化反应,对于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我还对书中关于桥面防水层的施工进行了深入研究。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防水材料的性能特点、施工工艺、以及对基层要求的规定,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桥面容易出现渗水,而有些则能保持干燥。整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善,它就像一位严谨的学者,将复杂的工程技术,用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评分拿到这本《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一开始还以为是一本很枯燥的技术手册,毕竟“规范”两个字就自带了一层严肃的滤镜。但随着翻阅,我渐渐被它严谨而又充满智慧的编排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文,更像是在讲述一场宏大的工程交响曲。从地基的处理,那一环节的细致程度,仿佛能感受到工程师们在泥土下探索的每一次深呼吸;到桥墩的浇筑,那种将液体金属注入模具,再看着它凝固成擎天之柱的奇妙过程,书中用清晰的图例和文字,将其中蕴含的力学原理和施工经验娓娓道来。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钢筋的绑扎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这些看似基础的环节,在规范中却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视,足见其对结构安全性的考量到了极致。阅读过程中,我不禁联想到那些在烈日下、寒风中挥洒汗水的建设者们,他们手中的每一把锹,每一次振捣,都遵循着这本规范的精神。规范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凝聚着无数次的试验、验证和沉淀,是对生命财产安全最负责任的承诺。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模板工程的部分,它不仅规定了模板的强度、刚度,还细致到模板的拆除时机,这其中蕴含的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令人赞叹。还有排水设施的施工,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关系到桥梁的长远寿命,规范将其置于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整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从基础到主体,从主体到附属,仿佛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一个完整的桥梁建造现场,去感受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挑战。
评分我是一名对工程技术充满好奇的爱好者,偶然间接触到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这本书,立刻被它所吸引。它就像一本打开了桥梁建造秘密之门的钥匙。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桥梁钢筋工程的论述印象深刻。书中详细介绍了钢筋的种类、规格、强度等级,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连接方法(如焊接、搭接、机械连接等)和质量要求。例如,在钢筋的绑扎方面,书中不仅强调了钢筋的位置精度,还对绑扎的间距、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桥梁会出现钢筋锈蚀的问题。我还对书中关于桥梁的防雷接地系统进行了研究。书中详细阐述了防雷接地系统的构成、设计原则、以及施工安装要求,这让我认识到,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防雷措施,对于保障桥梁及其使用者的安全也至关重要。整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科学,从基础工程到主体结构,再到附属工程,层层递进,逻辑严谨。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专业、最权威的知识,引领我一步步走进桥梁施工的殿堂,让我对这项伟大的工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评分我是一名在工程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施工员,接触过不少技术规范,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给我的感觉尤为深刻。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书中关于桥梁支座的选用和安装,就让我受益匪浅。从不同类型支座(如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球形支座等)的适用范围,到它们在安装过程中的精度要求,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对支座的找平、固定、以及安装后的检查,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这让我了解到,看似不起眼的支座,却是桥梁整体受力传导的关键环节,其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还有关于桥梁伸缩缝的施工,书中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不同类型的伸缩缝(如梳齿板伸缩缝、模数式伸缩缝等)的构造、安装工艺、以及对位精度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桥梁在经历温度变化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而有些则相对安静。书中对桥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也有深入的讲解,包括排水沟的坡度、集水口的设置、以及防堵塞措施等,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规范对桥梁长期运营的深远考量。这本书的实用性极强,很多内容都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施工中的,而且它还注重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指导,这对于我们一线施工人员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评分在阅读《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过程中,我被书中严谨细致的表述方式所折服。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引导我理解公路桥涵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所吸引。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调整方法。这让我了解到,看似普通的混凝土,通过科学的外加剂应用,可以达到更优异的性能,满足各种复杂的施工需求。我还对书中关于施工测量和监控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从控制网的建立、导线的布设,到高程、标高的精确测量,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特别是对于变形监测和沉降观测的规定,让我意识到,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实时、准确的数据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书中对施工工艺的流程化描述,以及关键控制点的强调,都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操作要领。整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合理,章节划分清晰,索引明确,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本关于工程科学的入门教材,让我感受到了工程技术背后的严谨与魅力。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桥梁施工领域的百科全书!我是一名刚刚步入施工行业的年轻人,刚开始接触桥梁建设的时候,感觉像是掉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各种术语、各种工艺,简直是一头雾水。但是,当我拿到这本《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后,感觉就像找到了指路的明灯。书中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部分,讲解得非常透彻。从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到锚具的选用和检验,再到张拉后缺陷的处理,每一个步骤都写得明明白白,而且还配有详细的图示,让我这个新手也能快速理解。尤其是关于灌浆这一环节,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灌浆料的性能指标、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检测方法,这对于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我还仔细研究了箱梁施工的部分,书中对箱梁节段的预制、运输、架设以及接缝处理都有非常详尽的规定,让我了解到每一段箱梁的精确对接背后,需要多么精密的测量和控制。还有桥面铺装,书中也详细介绍了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铺装的施工要求,以及排水槽、伸缩缝等关键部位的处理方法。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技术,更是一种对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传承。我常常在想,那些设计出这本规范的专家们,他们一定是在无数个日夜里,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为我们这些后来者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公路桥梁建设的方方面面,对于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又是一本干巴巴的条文集。但翻开后,我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书中关于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的论述,简直就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我尤其被吸引的是关于现浇梁和预制梁的施工技术。对于现浇梁,书中详细讲解了模板支架的搭设、钢筋的绑扎、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等一系列复杂工序,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一丝不苟。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书中不仅对坍落度的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还对振捣的频率和时间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高质量的混凝土结构如此重要。对于预制梁,书中更是详细阐述了节段的预制、运输、架设以及拼装等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于节段的精度控制和连接处的处理,书中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这让我领略到了现代桥梁建造的精湛工艺。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钢结构桥梁的章节,虽然我主要接触的是混凝土桥梁,但书中对钢梁的制造、防腐、安装以及连接等方面都有深入的探讨,这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看到了不同材料在桥梁建造中的独特魅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严谨,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对工程的敬畏之心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最直观、最实用的方式,将桥梁施工的奥秘娓娓道来。
评分我一直对桥梁建设充满好奇,尤其是在看了不少纪录片和工程案例后,更是觉得这项工程的复杂和精妙。《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这本书,就像一本通俗易懂的桥梁建造指南,让我得以窥见其中蕴含的智慧。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特殊桥梁施工的部分,例如那些跨越复杂地形或水域的大型桥梁。书中关于悬臂浇筑法、转体法、顶推法等施工工艺的介绍,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以及施工难点,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面对挑战性的工程项目时,工程师们是如何运用智慧和创新,克服重重困难。我还对书中关于桥梁附属工程的施工进行了研究,比如栏杆、照明、标识标牌等。虽然这些是“小”工程,但书中对其材质选择、安装工艺、以及美观性的要求,都体现了对整体工程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关注。这让我明白,一个完美的桥梁工程,不仅仅是结构上的宏伟,更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精致。书中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也有提及,这让我看到了现代工程建设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和人本关怀。这本书的结构清晰,图文并茂,语言也相对简洁,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不少知识和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