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名:從零開始學中醫——中醫入門十講
作者:劉俊主編
I S B N :9787122223388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5年3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15年3月第1次
字數:495000字
頁數:470頁
開本:32開
包裝:平裝
重量:剋
定價:38元
編輯推薦
1.本書立足於臨床實用,共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中藥、方劑、內科學、外科學、皮膚科學、婦科學、兒科學及針灸學十講。
2.本書文理淺易,內容豐富,為中醫初學者登堂入室之階梯,亦可作為中醫院校學員和中醫臨床工作者的參考資料。
內容推薦
本書立足於臨床實用,共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中藥、方劑、內科學、外科學、皮膚科學、婦科學、兒科學及針灸學十講。中醫基礎理論章節,包括中醫理論中的陰陽五行、髒象、氣血津液、病因病機等。中醫診斷中係統介紹瞭中醫四診診法、辨證論治要點。中藥、方劑篇中重點介紹瞭藥物的性味、歸經和功用,以及各種治療大法的代錶方劑。在內科、外科、皮膚科、婦科、兒科、針灸臨床學科中,重點介紹常見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機和主要辨證論治方法,且列齣瞭具體藥物組成和劑量,並介紹瞭針灸、外治及其他簡單易行的辦法,方便讀者參考學習。本書文理淺易,內容豐富,為中醫初學者登堂入室之階梯,亦可作為中醫院校學員和中醫臨床工作者的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劉俊,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中醫學研究生學曆,執業中醫師,就職於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師從湖南省名中醫柏正平教授及貴陽市名老中醫馮先波先生,主攻中醫內科。先後主編《馮先波精細入微辨證講記》、《中藥應用講記》、《當代中醫大傢臨床用藥經驗實錄》、《痛風簡便自療與調養》;副主編《三湘醫粹.醫話》、《三湘醫粹.醫案》、《三湘醫粹.醫論》、《傢庭安全用藥提醒》、《中成藥傢庭使用全解》等書籍。
目錄
緒論:中醫是什麼
*講 中醫基礎理論入門——進入中醫的殿堂
*節 陰陽學說不是迷信
第二節有趣的五行學說
第三節藏象——人體生理的秘密
一、五髒六腑的“大哥”——心
二、*容易受傷的髒腑——肺
三、後天之本的脾
四、剛強的肝
五、先天之本的腎
六、管理消化、排泄的六腑
七、五髒六腑之外的奇恒之腑
八、五髒六腑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氣血津液
一、氣
二、血
三、津液
四、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第五節疾病的源頭——病因與發病
一、病因
二、發病
第六節疾病的基本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精氣血津液失常
四、精氣血津液關係失常
五、內生“五邪”
第七節疾病的預防與治則
一、預防
二、治則
第二講中醫診斷入門——認識疾病的真麵目
*節 中醫診斷的“四大法器”——望聞問切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二節中醫診斷的“核心”——辨證論治
一、八綱辨證
二、病因辨證
三、氣血津液辨證
四、髒腑辨證
五、衛氣營血辨證
六、三焦辨證
七、經絡辨證
八、六經辨證
第三講中藥學入門——用來攻打疾病的“兵將”
*節 中藥學總論
一、中藥産地與采集
二、中藥的炮製
三、中藥的性能
四、中藥的配伍
五、用藥禁忌
六、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第二節臨床常用中藥簡述
一、解錶藥
二、清熱藥
三、瀉下藥
四、祛風濕藥
五、芳香化濕藥
六、利水滲濕藥
七、溫裏藥
八、理氣藥
九、消食藥
十、驅蟲藥
十一、止血藥
十二、活血祛瘀藥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藥
十四、安神藥
十五、平肝息風藥
十六、開竅藥
十七、補虛藥
十八、收澀藥
第四講方劑學入門——調兵遣將攻疾病
*節 方劑學概況
一、方劑常用治法
二、方劑的基本結構
三、方劑的變化形式
四、方劑的服法
第二節解錶劑
一、辛溫解錶
二、辛涼解錶
三、扶正解錶
第三節瀉下劑
一、寒下
二、溫下
三、潤下
四、逐水
五、攻補兼施
第四節和解劑
一、和解少陽
二、調和肝脾
三、調和腸胃
第五節清熱劑
一、清氣分熱
二、清營涼血
三、清熱解毒
四、清髒腑熱
五、清虛熱
第六節祛暑劑
第七節溫裏劑
一、溫中祛寒
二、迴陽救逆
三、溫經散寒
第八節補益劑
一、補氣
二、補血
三、氣血雙補
四、補陰
五、補陽
六、陰陽雙補
第九節固澀劑
一、固錶止汗
二、斂肺止咳
三、澀腸固脫
四、澀精止遺
五、固崩止帶
第十節安神劑
一、重鎮安神
二、滋養安神
第十一節理氣劑
一、行氣
二、降氣
第十二節理血劑
一、活血祛瘀
二、止血
第十三節治風劑
一、疏散外風
二、平息內風
第十四節治燥劑
一、輕宣外燥
二、滋陰潤燥
第十五節祛濕劑
一、燥濕和胃
二、清熱祛濕
三、利水滲濕
四、溫化寒濕
五、祛風勝濕
第十六節祛痰劑
一、燥濕化痰
二、清熱化痰
三、潤燥化痰
四、溫化寒痰
五、化痰息風
第十七節消食劑
一、消食化滯
二、健脾消食
第五講中醫內科學入門——內科疾病的全攻略
*節 感冒
第二節咳嗽
第三節哮病
第四節喘病
第五節胸痹心痛
第六節胃痛
第七節腹痛
第八節泄瀉
第九節便秘
第十節黃疸
第十一節脅痛
第十二節臌脹
第十三節消渴
第十四節血證
第十五節癭病
第十六節腰痛
第十七節顫證
第十八節痹癥
第十九節虛勞
第二十節陽痿
第二十一節淋證
第二十二節水腫
第二十三節眩暈
第二十四節中風病
第二十五節失眠
第二十六節頭痛
第六講中醫外科學入門
*節 癤
第二節丹毒
第三節乳癰
第四節乳癖
第五節肉癭
第六節筋瘤
第七節痔
第八節肛癰
第九節脫肛
第十節肛裂
第十一節凍瘡
第十二節水火燙傷
第七講中醫皮膚病學入門
*節 蛇串瘡
第二節濕瘡
第三節藥毒
第四節癮疹
第五節牛皮癬
第六節風瘙癢
第七節白庀
第八節粉刺
第九節油風
第十節酒渣鼻
第八講中醫兒科學入門
*節 兒科病因特點
一、先天因素
二、外感因素
三、食傷因素
四、情誌因素
五、外傷因素
六、醫源因素
第二節兒科病理特點
一、發病容易,傳變迅速
二、髒氣清靈,易趨康復
第三節胎黃
第四節水痘
第五節痄腮
第六節感冒
第七節咳嗽
第八節肺炎喘嗽
第九節哮喘
第十節口瘡
第十一節泄瀉
第十二節厭食
第十三節食積
第十四節疳證
第十五節夜啼
第十六節汗證
第十七節紫癜
第十八節兒童多動綜閤徵
第十九節驚風
一、急驚風
二、慢驚風
第二十節癲癇
第二十一節小兒水腫
第二十二節遺尿
第二十三節五遲、五軟
第九講中醫婦科學入門
*節 月經先期
第二節月經後期
第三節月經過多
第四節月經過少
第五節崩漏
第六節閉經
第七節痛經
第八節經行發熱
第九節妊娠惡阻
第十節胎動不安
第十一節産後腹痛
第十二節産後發熱
第十三節惡露不絕
第十四節缺乳
第十五節不孕癥
第十六節子宮脫垂
第十七節帶下病
第十講針灸學入門——神奇的經絡學說
*節 經絡總論
一、十二經脈
二、奇經八脈
三、經絡的生理功能和臨床應用
第二節腧穴總論
一、腧穴的分類
二、腧穴的命名
三、腧穴的作用
四、特定穴的意義和特點
五、腧穴的定位
第三節經絡腧穴各論
一、手太陰肺經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三、足陽明胃經
四、足太陰脾經
五、手少陰心經
六、手太陽小腸經
七、足太陽膀胱經
八、足少陰腎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足少陽膽經
十二、足厥陰肝經
十三、督脈
十四、任脈
第四節刺法和灸法
一、毫針刺法
二、灸法
第五節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
一、中風
二、感冒
三、中暑
四、哮喘
五、嘔吐(附:呃逆)
六、泄瀉
七、便秘
八、癃閉
九、遺精
十、不寐
十一、眩暈
十二、頭痛
十三、痹癥
十四、痿證
十五、麵癱
十六、坐骨神經痛
十七、痛經
十八、胎位不正
十九、扭傷
二十、耳鳴、耳聾
二十一、牙痛
二十二、癇證
二十三、淋證
參考文獻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