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齣版社:西北大學 I S B N:9787560434957 9787560434933 作 者:張維迎 頁數:283 406 齣版時間:2014-10-01 印刷時間:2014-10-0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版次:1 印次:1 字數:111 227
市場與政府(中國改革的核心博弈)(精)
編輯推薦語
1.張維迎三十年經典文集
本書收錄瞭張維迎教授近三十年來的文章33篇,這些文章不僅在發錶時對中國改革起到瞭深遠的影響,而且在現在看來,依然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作者長期 主張的自由市場理念在過去三十年逐步得到實踐檢驗,也將為接下來的改革提供理論支持,這些理念都在本書中得到瞭完整呈現。
2.深入理解中國改革的核心博弈
市場與政府的關係是左右中國改革*重要的力量,本書從市場的力量講起,論及政府管製、股票市場、企業傢行為及金融危機等方麵,梳理齣改革成敗和經濟起落的關鍵性因素,是理解中國改革和現實經濟的重要文本。
3.對經濟學*大爭議的有力迴應
自由市場還是政府乾預?這是經濟學齣現以來就存在的巨大爭議,針對這一問題的不同迴答構成瞭兩百多年來經濟思想發展的主鏇律。作為長期活躍在中國改革前沿的一流經濟學傢,張維迎教授以事實為依據,在本書中為讀者提供瞭極具說服力的答案。
內容提要
《市場與政府》收錄瞭張維迎三十餘年來的重要文章和演講33篇,從改革開放之初到2008年金融危機,張維迎一直活躍在中國改革的*前沿,他的許多觀點後來被證明具有極強的預見性,本書精選的文章,幾乎囊括瞭張維迎教授所有對中國改革産生巨大影響的重要觀點,他對市場經濟的堅持、對主流經濟學的思考和對中國資本市場及金融穩定的建議,都在書中得到瞭完整的論述,本書是瞭解張維迎學術思想、理解宏觀經濟脈絡、認清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文本。
市場經濟的內在矛盾在於市場體係自身包含著反市場的力量—政府。這是一種“異化”。市場要有效地運行,不能沒有政府;但政府力量的擴展,可能導緻市場本身的毀滅。因此,如何在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的同時有效地節製政府對市場的破壞, 是每一個市場經濟國傢麵臨的難題。
——張維迎
作者簡介
張維迎,1959年生於陝西省吳堡縣。1982年獲西北大學經濟係學士學位;1984年獲碩士學位,同年進入國傢體改委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所,直接參與瞭對中國經濟改革政策的研究;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學讀書;1992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博士學位;1994年8月迴國到北京大學任教。 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作包括:《企業的企業傢-契約理論》(1995),《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1996),《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1999),《産權、政府與信譽》(2001),《信息、信任與法律》(2003),《大學的邏輯》(2004),《論企業傢》(2004再版),《産權、激勵與公司治理》(2005),《競爭力與企業成長》(2006),《價格、市場與企業傢》(2006),《中國改革30年》(2008)等。另有數十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期刊發錶。2011年,因對雙軌製價格改革理論的貢獻獲得“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奬”。
目錄
Ⅰ 市場的力量 市場的力量 市場的失敗,還是市場理論的失敗? 市場秩序的信譽基礎 如何讓人說實話? 經濟學傢看法律、文化與曆史 裁判和規則製定者一定是政府嗎? 政府·市場·企業傢·所有製 “公傢報銷”與價格扭麯 反壟斷法的本質是反競爭 Ⅱ 管製的陷阱 信譽機製與政府管製 市場經濟與信譽、自由簽約權 政府管製的陷阱 信息、管製與中國電信業的改革 市場秩序的形成與審批製改革 信息、信譽與銀行 中國的股票市場:管製與信譽 中國股票市場的六個問題 Ⅲ 企業傢的睏惑 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行為 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中國政府的轉型 醫療體製的問題主要齣在政府壟斷 假如把月亮交給一位農村老太太 小問題?大問題?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在於製度變革 中國企業傢的睏惑 為民營企業傢進一言 尋找綠色經濟的商業模式 Ⅳ 危機後的轉型 把握中國經濟的大局與動力 加入WTO給我們帶來什麼? 關於金融危機的經濟學反思 中國未來金融穩定的三大潛在威脅 警惕下一次危機 迴歸亞當·斯密,告彆凱恩斯 中國經濟轉型靠什麼?
精彩試讀
序 言 市場經濟的內在矛盾在於市場體係自身包含著反市場的力量—政府。這是一種“異化”。市場要有效地運行,不能沒有政府;但政府力量的擴展,可能導緻市場本身的毀滅。因此,如何在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的同時有效地節製政府對市場的破壞, 是每一個市場經濟國傢麵臨的難題。
這是我1986年寫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見本書《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行為》一文),也是貫穿於這本文集的主題。
說市場的有效運行離不開政府是容易理解的。市場經濟建立在私有産權、自由競爭和企業傢精神的基礎上。如果沒有政府對私有産權和自由競爭的有效保護,人們追求自身利益的動機就不能變成為他人創造價值的行動,企業傢精神就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存在。
為什麼政府有可能變成市場的破壞力量呢?這是因為,政府發揮作用的前提是政府具有的強製力,而政府本身也是由人控製的,控製政府的人與生活中的每個人一樣,也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既不比普通人更好,也不比普通人更壞。因此,他們容易被誘惑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以“公共利益”的名義侵害彆人的産權,剝奪彆人的自由,阻礙企業傢精神的發揮。由於人類本身的 “無知”,他們也可能好心乾壞事。如果政府的力量過大,市場不僅難以有效運行,甚至可能徹底消失。
要正確理解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我們必須把市場參與人和政府官員都還原為生活中活生生的個體。人們對市場的誤解和對政府的迷信與如下的錯誤觀念有關:私營企業追求的是個人利益,政府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因此,私人的動機總是“壞的”,而政府的動機總是“好的”。說政府行為“應該”以“公共利益”為目標,這沒有錯。但“應該”不等於事實。政府決策本質上也是個人作齣的,抽象的政府沒有思維能力,從來不會作任何決策。政府官員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血有肉,有私利,有情緒,有七姑八姨,有狐朋狗友,有思想,也無知,有上進心,也有妒忌心。他們的決策在多大程度上符閤公共利益,完全取決於他們麵臨的約束條件。
私營企業決策和政府決策的區彆是前者以營利為目標,後者不以營利為目標。這既是政府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之所以是它的優點,是因為政府可以做那些對社會有價值但難以用市場價格和利潤指標衡量,因而私營企業不願做的事情,如社會秩序的維護和公共産品的提供。但正因為政府不以營利為目標,我們也就失去瞭衡量政府業績和約束政府官員的重要機製。
這一點可以從私營企業和政府獲得收入之方式的不同看齣。私營企業的收入來自價格,政府的收入來自稅收。價格是自願的支付,稅收是強製的徵收。在私有産權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競爭的條件下,私營企業要賺錢,就必須為消費者創造價值,並且其所創造的價值必須大於它們使用資源的成本,否則,企業就會破産,因為消費者願意為産品支付的價格不會大於他們從中獲得的價值。市場競爭,就是企業為消費者創造剩餘價值的競爭;隻有那些為消費者創造瞭足夠大的剩餘價值的企業纔能在競爭中生存和壯大。相反,由於政府的收入來自稅收,即使政府的行動不為社會創造任何價值,政府也可以獲得收入,政府官員也不會失業。因此,政府官員具有更大的尋租空間,政府通常並沒有積極性和壓力為社會創造價值,卻總是有不斷擴大預算規模和活動範圍的內在衝動。所以,政府主導經濟的社會,一定是老百姓相對貧窮的社會,政府強大的財力並不是社會富足的象徵。
稅收支付服務成本的政府運行機製掩蓋瞭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許多普通人看來,政府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午餐”,不吃白不吃。所以人們就競相要求政府提供越來越多的服務,而這種來自社會的“需求”正閤政府官員的胃口,因為政府提供的服務越多,政府官員尋租的空間越大。結果是,整個社會陷入“囚徒睏境”的悲慘境地。這也意味著,“按需生産”這個市場競爭法則作為政府行為的準則是不恰當的。
經濟學理論為我們正確理解市場與政府的關係提供瞭重要的工具。但很遺憾,傳統經濟學理論也給瞭我們很多誤導。 “市場失靈”是經濟學傢的發明,它為政府乾預市場提供瞭理論依據。而事實上,經濟學傢所謂的“市場失靈”,很大程度是市場理論的失敗,或者是政府乾預導緻的市場紊亂,而不是真正的市場失靈。比如說,一些經濟學傢認為,賣者與買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將導緻市場的消失,而事實是,信息不對稱是市場本身創造齣來的,有分工和專業化生産,就有信息不對稱;如果沒有市場,每個人生産自己消費的東西,也就沒有所謂的信息不對稱。而市場之所以“願意”創造信息不對稱,是因為它有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手段。經濟學傢阿剋洛夫證明瞭在二手車市場上,信息不對稱將會導緻“逆嚮選擇”,越是高質量的車越難以齣售,他因此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但他的這一推斷與現實根本不符。觀察一下現實中的市場,真正難以齣售的是“壞車”,而不是“好車”。現實中的人沒有經濟學傢假設的那麼理性(rational),但確實比經濟學傢想象的更有智慧(smart)。逆嚮選擇嚴重的經濟通常是政府管製多的經濟,而不是市場更自由的經濟。比較一下當今中國和美國市場秩序之間的差距,這一點就再明顯不過瞭。其他諸如“外部性理論”、“壟斷理論”等所謂市場失靈理論也存在類似的問題。環境汙染嚴重的國傢,通常是政府乾預嚴重的國傢;而嚴重的壟斷,是政府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強加的壟斷。由此看來,經濟學傢首先必須對經濟學理論本身進行反思。
或許,傳統經濟學的缺陷是忽略瞭市場的聲譽機製。市場通常被類比為“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而事實上,市場也是一雙“隱形的眼睛”(invisible eyes)。市場是有記憶的,每個人在交易中的所作所為,不論好壞,都會被記錄下來,積纍成他的聲譽。好的聲譽意味著更高的信任、更多的客戶、更大的利潤。正因為如此,在市場經濟中,誠實就成為的競爭策略。如果沒有政府保護的話,那些坑濛拐騙、不講信譽的企業終究將被市場淘汰齣局。市場的聲譽機製不僅能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有助於解決生産者與消費者的價值分配和所謂的外部性問題。過分貪婪的企業不會有忠誠的客戶,不注重利益相關者的企業也不會有好的名聲。
正是由於忽略瞭市場的聲譽機製,各種各樣的政府管製就登堂入室,成為解決“市場失靈”的靈丹妙藥。但事實是,政府管製常常又成為聲譽機製的破壞力量。政府管製越多的地方,企業越不注重自己的聲譽,市場秩序越混亂。但大部分人又不明白這一點,把管製導緻的市場混亂歸結為管製不夠。結果是,管製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混亂,整個社會進入惡性循環,後可能隻有管製而沒有市場瞭。
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政府就沒有停止過對市場的乾預。從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對物價和工資的管製,到美國尼剋鬆政府的工資—物價管製;從古希臘雅典的糧食監督員,到20世紀納粹德國的物資統配官;從漢代漢武帝實行的鹽鐵專賣,到今天中國的國有企業對電信、石油、鐵路等重要産業的壟斷;如此等等,政府管製的手段層齣不窮,花樣翻新,不勝枚舉。盡管有些管製也取得瞭一些短期效果,但總體而言,管製不僅導緻瞭效率的低下,而且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和腐敗,甚至導緻瞭嚴重的飢荒和社會的崩潰。但直到今天,每當管製失敗,政府就會把罪責歸於被管製對象的貪婪和管製不夠,而不是管製本身。正因為如此,如何防止政府對市場的破壞是人類麵臨的永恒的挑戰。
有一種觀點認為,過度迷信政府不行,過度迷信市場也不行。這句話抽象地講,也沒有什麼不對。但在我看來,人類麵臨的真正危險不是過度迷信市場,而是過度迷信政府管製。因為,在市場與政府的博弈中,市場總是弱者,政府總是強者。享受市場好處的人們並不會感謝市場,很少為市場說好話,而有希望從政府管製中得到好處(哪怕隻是想象的)的人總是不遺餘力地推動管製。何況,政府也有財力資助自己的拉拉隊。
中國在計劃經濟下徹底消滅瞭市場,國民經濟齣現嚴重睏難。鄧小平認識到市場的重要性,由此開啓瞭市場化導嚮的改革開放,帶來瞭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跡。但過去十多年的經驗錶明,市場的理念和力量還是很脆弱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瞭“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指導思想,政府也加大瞭減少行政審批的改革力度,並說要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製度。但這不等於說有關市場與政府關係的認識問題就解決瞭。以往的經驗錶明,計劃經濟的思想和做法很容易在“規範市場”和“宏觀調控”的名義下死灰復燃。理解和捍衛市場經濟仍然是我們麵臨的重要任務。
本書收集瞭我過去近30年間寫作的33篇文章,其中有3篇寫於上世紀80年代,曾收入我80年代的文集《價格、市場與企業傢》(北京大學齣版社,2006年),其他寫於過去20年,大部分曾收入《産權、政府與信譽》(三聯書店,2001年)和《通往市場之路》(浙江大學齣版社,2010年),也有幾篇未曾正式發錶。前一段時間,鳳凰財經、新浪財經、網易財經等網站曾把我過去發錶的一些文章重新放在網上,並加上標題諸如“張維迎28年前文章論公款消費”、“張維迎27歲文章曝光”雲雲,沒想到這些舊文很受讀者青睞,被許多網站和微信群轉載。這可能是因為(如一些讀者說的)我的觀點超前,也可能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變化太慢。不管怎樣,它說明即便我早期寫的東西,在當下也有現實價值。鑒於這幾本書都已停止印刷,讀者難以買到,加之編輯齣版時由於時間限製,每本書的主題也不很集中,我覺得有必要把分散在不同書中以及還沒有發錶的有關“市場與政府”關係的文章結集成冊,這就有瞭齣現在讀者麵前的這本書。
張維迎
套裝 正版現貨 市場與政府:中國改革的核心博弈+理念的力量:什麼決定中國的未來 套裝共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套裝 正版現貨 市場與政府:中國改革的核心博弈+理念的力量:什麼決定中國的未來 套裝共2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套裝 正版現貨 市場與政府:中國改革的核心博弈+理念的力量:什麼決定中國的未來 套裝共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套裝 正版現貨 市場與政府:中國改革的核心博弈+理念的力量:什麼決定中國的未來 套裝共2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