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達夫全集(共12冊)(精)

鬱達夫全集(共12冊)(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秀明 編
圖書標籤:
  • 鬱達夫
  • 現代文學
  • 散文集
  • 小說集
  • 文學經典
  • 中國現代文學
  • 名傢作品
  • 精裝本
  • 全集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庫網旗艦店
齣版社: 浙江大學
ISBN:9787308054102
商品編碼:10134800603
開本:32
齣版時間:2007-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鬱達夫全集(共12冊)(精)
  • 作者:編者:吳秀明
  • 定價:680
  • 齣版社:浙江大學
  • ISBN號:9787308054102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07-11-01
  • 印刷時間:2015-10-01
  • 版次:1
  • 印次:4
  • 開本:32開
  • 包裝:精裝
  • 頁數:5040
  • 字數:3402韆字

內容提要

鬱達夫是中國文學史上**位為自己編撰全集的 現代作傢,生前曾自編有七捲本《達夫全集》(1927 —1933年間陸續編定齣版)和近十萬字的《達夫自選 集》(1933年);1935年後,又分類編訂齣版瞭《達夫 日記集》、《達夫短篇小說集》、《達夫遊記》、《 達夫散文集》等,在現代齣版史上可謂獨樹一幟。
     吳秀明編寫的本套《鬱達夫全集》包括小說、散 文、文論、雜文各二捲,詩詞、譯文、書信、日記各 一捲,是其時收錄鬱達夫作品*全、可信度*高的版 本。
    

作者簡介

吳秀明,外交學院學工部部長兼學生處處長,副研究員,北京市第七屆、第八屆青聯委員,中國共産黨外交部機關第十一次代錶大會代錶,第十一屆外交部機關紀委委員。 先後在《外交學院學報》、《中國青年研究》、《民族教育研究》等期刊發錶多篇有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論文。

目錄

**捲 小說(上)
兩夜巢(斷片)
圓明園的一夜
附:圓明園的一夜(譯文)
銀灰色的死
沉淪
胃病
南遷
茫茫夜
懷鄉病者
空虛
血淚
孤獨(短劇)
春潮
采石磯
蔦蘿行
青煙
春風沉醉的晚上
鞦河
落日
離散之前
人妖
薄奠
鞦柳
十一月初三
寒宵
街燈
煙影
第二捲 小說(下)
過去
清冷的午後
微雪的早晨
祈願
迷羊
二詩人
逃走
在寒風裏
紙幣的跳躍
沒落(斷片)
楊梅燒酒
十三夜
蜃樓
她是一個弱女子
馬纓花開的時候
東梓關
遲桂花
碧浪湖的鞦夜
瓢兒和尚
遲暮
唯命是從
齣奔
第三捲 散文
歸航
還鄉記
立鞦之夜
詩人的末路
還鄉後記
蘇州煙雨記
海上通信
零餘者
一封信
北國的微音
讀上海一百三十一號的《文學》而作
給沫若
小春天氣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
骸骨迷戀者的獨語
送仿吾的行
新建敘倫堂記
南行雜記
一個人在途上
打聽詩人的消息
燈蛾埋葬之夜
故事
馬蜂的毒刺
誌摩在迴憶裏
滬戰中的生活
光慈的晚年
移傢瑣記
暗夜
雜談七月
杭州的八月
二十二年的旅行
婿鄉年節
北航短信
故都的鞦
祝趙母王太夫人的壽
兩浙漫遊後記
雕刻傢劉開渠
寂寞的春朝
追懷洪雪帆先生
春愁
惜掌之歌
記耀春之殤
上海的茶樓
住所的話
送王餘杞去黃山
記曾孟樸先生

王二南先生傳
己未元日
訪擔風於藍亭,濛留飲,席上分題得“雪中梅”,限“微”韻新正初四藍亭小集,賦呈擔風先生
寄和荃君
無題

宿安倍川
窮郊獨立,日暮蒼然,顧影自傷,漫然得句

贈梅兒
留彆隆兒
留彆蝶如
將去名古屋,彆擔風先生
留彆佩蘭吟社同人
留彆梅兒
留彆同學
送擔風
重遊犬山城
遊八事山中,徘徊於觀音像下者久之
即 景
留彆梅濃
彆戴某
送蝶如歸,有懷擔風先生
夢過通天颱
新鞦偶成
過長崎
西泠話舊
題春江**樓壁
留彆瀋濤青
宿錢塘江上有贈
過徐州
己未鞦,應外交官試被斥,倉卒東行,返國不知當在何日晨進東華門口占
靜思身世,懊惱有加,成詩一首,以彆養吾
留彆傢兄養吾
題陶然亭壁
己未都門雜事詩兩首
己未齣都口占
偶感
歲暮感憤
一九二○年
和某君
讀唐詩偶成
寂感兩首
南船北馬,落落無成,自房州赴東京車上有感
西京客捨贈玉兒
夢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五首
客捨偶成
與文伯夜談,覺中原事已不可為矣。翌日文伯西歸,謂將去法國雲
留 彆三首
無題——效李商隱體兩首
讀史梧岡《西青散記》
過蘇州
渡黃河
鞦夜懷人七首
七夕行裝已具,邀同學數人小飲於室,王一之有詩餞行,依韻和之
新婚未幾,病瘧勢危,鬥室呻吟,百憂俱集。悲佳人之薄命,嗟貧士之無能,飲泣吞聲,於焉有作
寄內五首
題畫四首
一九二一年
贈姑蘇女子
雜感八首
鹽原詩抄十首
將之日本彆海棠三首並序
一九二六年
汕頭口占贈許美勛
和馮白樺《重至五羊城》原韻
一九二七年
寄映霞兩首
一九二八年
懷揚州
史公祠有感
蕭寺夜坐示大慈、自在
一九二九年
擬唐人作
遊普陀作
晚興
寄夏萊蒂
一九三一年
舊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間偶談時事,嗒然若失,為之銜
杯不飲者久之。或問昔年走馬章颱,痛飲狂歌意氣
今安在耶,因而有作
讀大傑詞
北徵雜感兩首
過南京
過徐州、濟南
道經天津贈董鞦芳
一九三二年
題劍詩
登杭州南高峰
過嶽墳有感時事
訪風木庵、伴鳳居等彆業,偶感寄映霞
過西溪法華山覓厲徵君墓不見
王薇子以陳紫荷畫《鞦風馬背圖》索題
一九三三年
贈女學生李輝群
贈魯迅
立春日
改昔人詠長城詩
遷杭有感
癸酉夏居杭十日,梅雨連朝
聞楊杏佛被害感書
無題
再遊高莊偶感續成
酒後揮毫贈大慈
和劉大傑《鞦興》
題西施廟
過義烏
蘭溪棲真寺題壁
過蘭江
鳳凰山懷湯顯祖
鞦日偕曾蔭韆遊金華,承黃誌雄導遊北山諸勝,並示新輯《雙龍記勝》,讀後題詩兩首
一九三四年
步何君《半山娘娘廟題壁》續成
臨安道上野景
玲瓏山寺琴操墓前翻閱新舊《臨安縣誌》,都不見琴操事跡,但雲墓在寺東
西天目妙高峰積雪未消,因兩宿禪源寺內
東天日昭明太子分經颱
偕鑊甫、成章、寶荃三人登東天目*頂大仙峰望錢塘江題寜海乾人俊《天颱遊草》
齣昱嶺關,過三陽坑後,車道麯摺,風景**
屯溪夜泊
登白嶽齊雲仙境,徘徊半日,感慨係之,因不上黃山,到此乃西遊終點也四首
三月初九過嶽王墓下改舊作
送友人之廣東
題六和塔
讀《武訓公乞食與興學傳》
青島雜事詩十首
一九三五年
乙亥元日讀《龍川文集》暮瞀吳山
萬安橋頭閑步憶舊遊
龍門坑紀勝
贈宋某
誌亡兒耀春之殤六首
滬杭車窗即景
為劉開渠題畫
乙亥夏日樓外樓坐雨
聽丹書畫伯述小紅事有贈
中年(次陸竹天氏二疊韻)
接語堂自天目禪源寺來書,戲成一*,欲寄而未果
題湘湖師範《鋤聲》壁報
海上候曼兄不至,迴杭後得牯嶺逭暑來詩,步原韻奉答,並約於重九日同去富陽
中鞦無月,風緊天寒,訪詩僧元禮,與共飲於江乾,醉後、成詩,仍步曼兄《逭暑牯嶺》韻
自萬鬆嶺步行至鳳山門懷古之作
偶過西颱有感
陸丹林齣示所藏諸真長《病起樓圖》,率賦四章
趙龍文錄於右任並己作詩題扇貽餘,姑就原詩和之,
亦可作餘之四十言誌詩兩首
讀靖陶兄寄舊都新艷鞦詩,為題看雲樓覓句圖
聯句七*四首·蟬聯體
一九三六年
讀壁山閣存稿寄二明先生四首
頗聞有公祭東坡者,故作俚語以薄之
夜偕陳世鴻氏、鬆永氏宿鼓山
下鼓山迴望
偕孫問西、陳覺民至義心樓食梅魚即興
贈《閩報》同人
贈《華報》同人
題閩縣陳貽衍《西湖記遊》畫集四首
於山戚公祠題壁
遊白雲洞
醋魚
寄題龍文史幼兒墓碣
題豐子愷《建設的起源》
丙子鼕日車過有明灣頭之作
贈金子光晴
歲暮窮極,有某府憐其貧,囑為撰文,因步《釣颱題壁》原韻以作答
一九三七年
丁醜春日,偕廣洽法師等訪高僧弘一於日光岩下,濛贈以《佛法導論》諸書,歸福州後,續成長句卻寄
題龔芝麓《三十二芙蓉齋詩集》後
觀鄭奕奏演《秦香蓮》二首
偕董鞦芳、鬱九齡等遊西禪寺品荔,應某方丈作
遊於山戚公祠
西湖聞暢卿訃
贈一萍
題《白雲軒詩詞集》二首
偕吳鞦山遊鼓山
一九三八年
廿七年黃花崗烈士紀念節
聞魯南捷報,晉邊浙北迭有收獲而南京傀儡登場晉謁李長官後,西行道阻,時約同老友陳參議東阜登雲龍山避寇警,賦呈德公
感時
偕君左、學藝及易、黃諸女伴泛舟南湖,展墓采菱,晚至 西竺山,翌日聯句
劉院長招飲西竺山,沿花姑堤一帶,風景**,與君左口唱,仍用“微”韻
戊寅夏日偕眷屬自漢壽來辰陽避難同君左作
讀郭沫若氏談話紀事後作二首
募寒衣
前綫不見文人
毀傢詩紀(詩十九首,詞一闋)
寄若瓢和尚二首
遠適星洲,道齣香港,友人囑題《紅樹室書畫集》,因題
一*
星洲旅次有夢而作

小草
感懷
一九三九年
廿八年元旦因公赴檳榔嶼,聞有汪電主和之謠,車中賦示友人
抵檳城後,見有飯店名杭州者,鄉思縈懷,夜不成寐,窗外舞樂不*。用謝枋得《武夷山中》詩韻,吟成一*雲霧登升旗山,菊花方開
關君謂升旗山大似匡廬,因演其意
贈硃植生先生,因題畫像冊後
前在檳城,偶成俚句,南洋詩友和者如雲。近有所感,再疊前韻,重作三章,郵寄丹林,當知餘邇來心境
題淡然紀念冊
贈萬印樓主張斯仁先生
贈郭氏兩姐弟
過吉隆坡葉亞來墓
槐準先生深居郊外,有裴真學風,悲鴻畫雞以申賀,囑達夫題之,時己卯鞦也
一九四○年
詠星洲草木
王聲世先生古稀雙壽,又慶金婚,躬逢盛典,因綴長句以緻賀
為君濂題海粟畫梅
代洪開榜先生祝梁母鄧太夫人八秩開一大慶之作
庚辰元日聞南寜捷報,醉鬍社長宅,和益吾老人《歲晚感懷》原韻
三月一日對酒興歌
在黃曼士傢見徐悲鴻為王瑩繪《放下你的鞭子》一劇中的香姐扮相,有感而作二首
題姚楚英詩冊
得渝友詩柬,謂予尚不孤。實則垂老投荒,正為儇子輩所詬誶。因用原韻,魚虞通洽奉答,亦兼告以此間人心之險惡耳
和廣勛先生賜贈之作四首
贈曾夢筆
錄舊作小遊仙詩贈柯進來先生
祝中興俱樂部兩周年紀念
月夜懷劉大傑
珍珠巴刹小食攤上口占,和鬍邁詩原韻
書示江郎
與江郎對飲座上口占
五月廿三彆王氏於星洲,夜飲南天酒樓,是初來時投宿處與王氏彆後,托友人去祖國接二幼子來星,王氏育三子,長名陽春,粗知人事,已入小學,幼名殿春、建春,年纔五六
槐準先生於暇日邀孟奎先生及報社同人遊愚趣園,時紅毛丹正熟,主人囑書楹帖,先得首聯,歸後綴成全篇
孟奎黃先生曾長閩省教育廳,足跡幾遍全球,近息影星洲,設帳授徒,學濂溪之課士,因用先生《課徒感作》原韻賦贈長句
《溫陵探古錄》題詞
送杜迪希先生行
庚辰鼕錄舊作小遊仙詩贈浪漫兄
李偉南、陳振賢兩先生招飲醉花林,叨陪末座,感慚交並,陳先生並賜以佳章,依韻奉和,流竄經年,不自
知辭之淒惻也
一九四一年
辛巳元日,重遇紫羅蘭女士於星洲,烽火連天,青衣憔悴,大有江州司馬之感,贈以長句,聊誌雪鴻
遊金馬侖之作二首
為鞦傑兄題海粟畫鬆
孟奎先生營敬廬學塾於紐敦郊外,詩以奉賀
為鬍仁東先生題海粟大師畫蘆雁
為林建兄題陳月秀女史畫《匡廬圖》
為林建兄題月秀女史畫《深山讀易圖》
為浪漫兄題劉大師畫吉瞭、君濂畫石,大師曾題“卻似八大山人”六字
黃花節日與星洲同仁集郭嘉東椰園遙祭,繼以觴詠攝影,同仁囑題照後藉贈園主
題劉大師畫祝融峰水墨中堂
題劉大師及徐君濂、劉抗、黃葆芳閤作《歲寒三友圖》,圖中有大石
為槐準先生題悲鴻畫《喜馬拉雅山遠眺》
為靄民先生題經公子淵畫鬆二首
馮煥章先生今年六十,萬裏來書,乞詩為壽。戲效先生詩體
為曉音女士題海粟畫《蘆雁》
晨雨天涼,吟贈大鷹畫室
題悲鴻畫梅
止園餞送徐教授悲鴻席上偶成
贈王沉
星洲聞楊雲史先生之訃
讀陳孝威先生《上羅斯福總統書》後
為洪開榜先生祝鬍文釗先生令堂謝太夫人九秩晉一大壽
題趙少昂畫虎
題張善子《黃山圖》,和西浪讓畫詩原韻二首
中鞦口號
自 嘆
題梅魂手冊
一九四二年
星洲既陷,厄蘇島睏孤舟中,賦此見誌
初抵望加麗贈陳長培
題友人鄭泗水半閑居
亂離雜詩十二首
去蔔乾谘魯留贈陳金紹
一九四三年
無題四首
一九四四年
鬍邁來詩,會有所感,步韻以答
一九四五年
題新雲山人畫梅

望仙門
賣花聲 送外東行
蝶戀花 贈前年鼕相識之女友
金縷麯 寄北京丁巽甫、楊金甫,仿顧梁汾寄吳季子
風流子 三十初度
揚州慢 寄映霞
采桑子 和蘅子先生
減字木蘭花 寄劉大傑
西江月 白話詞一首賀救濟院舉辦之集團結婚
滿江紅 福州於山戚武毅公祠新修落成,於社同人廣徵
紀念文字,為填一闋,用嶽武穆公原韻
斷句 對聯 題詞
佩蘭第百三十五集席上柏梁體聯句,此日當陰曆中鞦
元 日
無題三則
己未新正四日藍亭小集柏梁體聯句
渡揚子江
鞦夜
無題
無題
無題
無題
無題
挽徐誌摩
宿醉未醒,睡起成對一聯
自 況
無 題
無題
無題
渡西興口占
贈曾覺之伉儷
入天颱山口占
挽劉半農
賀趙母王太夫人壽
無題
贈周黎庵
無題
賀《同舟》四周紀念
觀《王昭君》贈林芝芳
無題
無題
《星焰周刊》發刊祝詞
無題二則
虎豹彆墅楹帖二聯
曼兄殉國滬上寄挽
挽杜南山
子和黎公像贊
曾公錦堂墓銘
無題二則
遊愚趣園贈韓槐準
題虎豹彆墅“挹翠”門樓
遊金馬侖之作二則
敬廬楹聯
鄺公恒質像贊
挽許地山
無題
集句聯 集句詩
無題
集龔定庵句題《城東詩草》
無題
無題
無題
無題
新詩 歌詞
*後的慰安也被奪去
《蔦蘿集》獻納之辭
《寒灰集》題辭
金剛音樂團團歌
義安女校校歌
樹人學校校歌
培群學校校歌
民眾義校校歌
德文詩
Das lied eines Taugenichts(百無聊奈者之歌)
第八捲 雜文(上)
鬱達夫啓事
藝術傢的午睡
對話
《現代評論》啓事
牢騷五種
廣州事情
預告《讀瞭(廣州事情)》
告浙江教育當局
在方嚮轉換的途中
達夫啓事
訴諸日本無産階級文藝界同誌
鬱達夫啓事
誰是我們的同伴者
鄉村裏的階級
討錢稱臣考
《白華》的齣現
《關於文藝作品的派》的訂正
鬱達夫啓事
私竊創作原稿者賜鑒
中學生嚮哪裏走
評《開明英文讀本》
軍閥的陰謀,消滅異己的政策
學生運動在中國
尋找魯迅啓事
悼羅佩脫·孝脫義士
“天涼好個鞦”
Huala!Huala!
說死以及自殺情死之類
說食色與欲
寒鼕小品
夢想的中國夢想的個人生活
山海關
營救鄭毓秀博士的提議
爐邊獨語
從法治轉嚮武治的日本
非法與非非法
一文一武的教訓
謠言預言之類的誕生
說宣傳文字
談健忘
為小林的被害檄日本警視廳
說妥洽
政權和民權
說木鐸少年
說春遊
聲東擊西
自力與他力
說冒騙
著書與教書
清談的由來
說模仿
有目的的日記
大學教育
睡病頌
暴力與傾嚮
錯誤的悲劇
中國人的齣路
鞦陰蕞記
說公文的用白話
談結婚
說産業落後國的利益
新年試筆
元旦感想
小學教育與社會
說“沉默”
說謊的衰落
上海的將來
駐美德國大使的抗議
說姓氏
武士道的活用
參觀平津書畫版畫聯閤展覽會題詞
說肥瘦長短之類
東南地獄
蒼蠅腳上的毫毛
中國婦女應上哪兒跑
殘年急景
答《申報·婦女園地》沁一先生
說(勖)杭州人
毫毛三根
清貧慰語
娛霞雜載
教育要注意發展創造欲
璨霞道情
弄弄文筆並不是職業
怎樣消夏
中國是一個災國
齣版界的年輪
人與書
中國文學讓外國人來研究
不幸而為中國女子
新年的舊事
讀明人的詩畫筆記之類
鬱達夫啓事
新生活與現代生活
高樓小說
青年的齣路和做人
防空自衛庸談
說寫字
兒童節題詞
戰爭與和平
東門老圃放言
我所喜愛的文藝讀物
祝辭
關於使用國貨
就傢字來說
支那の現狀に就て
附:中國的現狀(譯文)
可憂慮的一九三七年
世界動態與中國
日本の朝野ょ支那老見直世
附:日本朝野應重新認識中國(譯文)
魯迅先生紀念奬金基金的募集
鬱達夫啓事
“九一八”六周年的現在
假使做瞭亡國奴的話
戰時教育
倭寇的窮技
文化界的散兵綫
九國公約開會
對於九國公約國會議之要求
文救協會理事會告諸同誌書
預言與曆史
救亡是義務
日語播音的宣傳要點
手民之誤
這假冒還勝似那假冒
大傢振作起來
不厭重復的一件事情
自大狂與幼稚病
讀鬍博士的演詞
鬱達夫啓事
我們在後方
承前啓後的現代兒童
抗戰自入第二期後
戰事的文藝作傢
鬱達夫啓事
我們隻有一條路
鬱達夫啓事
抗戰周年
政治與軍事
轟炸婦孺的國際製裁
蘇日間的爆竹
國與傢
西方的猴子
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財聚民散的現狀
第九捲 雜文(下)
估敵
《晨星》、《文藝》徵稿簡約
希望於投稿諸君者!
《星洲日報》十周年紀念
南洋文化的前途
再告投稿諸君
戰時學生修養
友人們的消息
玉皇山
懷四十歲的誌摩
江南的鼕景
記風雨茅廬
浙江的今古
記閩中的風雅
記富陽周蕓皋先生
北平的四季
飲食男女在福州
日本的文化生活
懷魯迅
裏西湖的一角落
福州的西湖
全麵抗戰的綫後
魯迅先生逝世一周年
平漢隴海津浦的一帶
黃河南岸
迴憶魯迅
必勝的信念
“一二八”的當時
與悲鴻的再遇
在警報聲裏
記廣洽法師
歐洲人的生命力
再見王瑩
魯迅逝世三周年紀念
詩人的窮睏
悼胞兄曼陀
印人張斯仁先生
“文人”
悼詩人馮蕉衣
紫羅蘭女士速寫像題記
劉海粟教授
看京戲的迴憶
郭外長經星小敘記
為郭沫若氏祝五十誕辰
印光法師塑像小記
為郭沫若氏五十誕辰事
敬悼許地山先牛
第四捲 遊記 自傳
遊記
感傷的行旅
釣颱的春晝
半日的遊程
杭江小曆紀程
浙東景物紀略
西遊日錄
杭州
臨平登山記
齣昱嶺關記
夏芝的逝世
日本思想的中心
編者啓事
廢曆的新年
介紹《淹留百首》作者
送客華機工迴國服務
星華茶業工友互助社開幕詞
讀《毛拉在中國》
第二期抗戰的成果
蘇聯與日本
編者啓事
再送迴祖國服務的機工同誌
介紹黎澤閭先生
雜談近事
和從哪裏講起?
關於捐助文協的事情
文協近訊
福建的防衛問題
日本的議會政治
《逆詞》編者按
日本的賭博
獺祭的功用
空襲閑談
圖書的慘劫
談轟炸
教師待遇改善問題
文字閑談
抗戰中的教育
祝教師們的奮鬥
看英將妥協至若何程度
倭武人的神化
倭敵已在想*計瞭
《投效中國的日本人》編者按
抗戰兩年來的軍事
抗戰兩年來敵我之經濟與政治
捐助文協的計劃
緻電英京新聞界
編者啓事
“八一三”淞滬抗戰的意義
“八一三”抗戰兩周年紀念
孔夫子博覽會開幕詞
敦請齣任售票顧問函
寫作的內容
“九一”記者節演劇籌賑宣言
緻重慶國民政府電
“九一”記者節
對新聞紙的飢渴感
紀念“九一八”
今年的雙十節
我國語言文字
敵人的文化侵略
語言與文字
戰時的憂鬱癥
利用年假
一年來馬華文化的進展
迎年小感
關於憲政
敵閣的倒潰
文人的待遇
美倭之間
美倭商約廢止期屆以後
《南戰場寄妻的信(一)》編者按
勿驕勿餒的精神
等春季過後
廢曆新年
敵軍閥的諱言真象
粵桂的勝利
文藝上的損失
敵在浙閩的攻勢
**的和平
錯綜的歐局
因謀保障作傢生活而想起的話
從蘇芬停戰說到遠東
土羅的問題
古登白耳希的發明活字紀念
今年的“三二九”紀念日
《教育》周刊發刊辭
傀儡登颱以後的敵我情勢
歐戰擴大與中國
為己與為人
敵寇政治進攻的兩大動嚮
侵略者的剿滅文化
《中條行》編者按
抗戰現階段的諸問題
華中大捷與色當戰役
關於華校課程的改訂
敵我之間
意大利參戰與敵國
編者啓事
祝新中國劇團的成功
圖書館與學者
文人的團結
今後的世界戰局
敵*近的侵略形勢
敘關著《現代報紙論》
敵人對安南所取的策略
敵國目前的緻命傷
田中奏摺與近衛國策
密鑼緊鼓中之東西戰局
“八一三”抗戰紀念前夕
太平洋上的“八一三”前夜
敵寇南進的積極步驟
關於僑匯之再限製
倭閣新政體製和我們的反攻
華北捷訊與敵閥之孤注
歡迎美國新聞記者團
英美閤作的反應
敵人敢發動新的攻勢嗎?
荷印·越南·以及中東
介紹杜迪希
**是“九一八”
“九一八”九周年
歐局僵持下的越南
美蘇接近和遠東
越南降敵後國際的反應
歐戰的持久和擴大
美國對遠東及軸心國的態度
軸心國聯盟與中國
美國、蘇聯與軸心國
緬甸與中國之友誼
歐戰重心的轉移
廿九年雙十節的前夕
滇緬路恢復運輸後的遠東
巴爾乾現狀與蘇土英
滇緬路重開與我抗建的步驟
美國的決心與軸心國
敵內閣又將改組麼?
關於租稅及南洋商聯會問題
敵寇又來求和
編輯餘談
簡說一年來的敵國國情
汪記《中華日報》上“打倒汪精衛賣國賊”標語
介紹敬廬學校
因鴉片而想起的種種
星華文藝工作者緻僑胞書
詩人楊騷的南來
介紹《四庫全書珍本初集》
平社成立大會特刊·發刊辭
《七大問題》序
謹獻給《南風半月刊》的編者
再來提倡《馬來亞的一日》
《馬來亞的一日》試徵規約
《馬來亞的一日》的補充
關於《一日》的展期
《哭楊雲史先生》編者附識
《馬來亞一日》徵稿啓事
軸心國兩麵作戰與馬來亞
民主**將在遠東首先勝利
配閤抗戰形勢的抗戰文藝
太平洋風雲險惡中之“八一三”
遠東情勢變化的豫測
編餘雜談
削弱侵略者的實力
關於《馬來亞一日》及其他
編餘雜談
美派軍事代錶團來華的意義
英國實際上已是我們的盟友
歐戰二周年與遠東
敵美談商與敵閣的危機
關於《一日》的稿件
澳洲緬甸與中國的交誼
太平洋危機移到瞭大西洋
十年教訓
反侵略國際大會感言
敵寇會馬上嚮蘇聯進攻麼?
以德蘇戰局為中心
三十年的雙十節
郭誕過後
遺囑
第十捲 文論(上)
題《重訂西青散記》
夕陽樓日記
施篤姆
《沉淪》自序
純文學季刊《創造》齣版預告
藝文私見
編輯餘談
《一個流浪人的新年》跋
《茫茫夜》發錶以後
《女神》之生日
答鬍適之先生
文學上的階級鬥爭
自我狂者須的兒納
藝術與**
批評與道德
特彆啓事
《創造日》宣言
《蔦蘿集》自序
寫完瞭《蔦蘿集》的*後一篇
赫爾慘
文藝賞鑒上之偏愛價值
集中於《黃麵誌》(The Yellow Book)的人物
介紹一個文學的公式
讀瞭璫生的譯詩而論及於翻譯
我承認是“失敗瞭”
咒《甲寅》十四號的評新文學運動
小說論
捲頭語
尾聲
《小說論》及其他
郭沫若《瓶》附記
曆史小說論
編輯者言
《文藝論集》自序
詩論
全集自序
戲劇論
《蘭生弟的日記》
《手套》附誌
非編輯者言
關於編輯、介紹以及私事等等
編輯後
無産階級專政和無産階級的文學
創造社齣版部的**周年
《鴨綠江上》讀後感
公開狀答日本山口君
雜評曼殊的作品
日記文學
電影與文藝
《雞肋集》題辭
《日記九種》後敘
《古代的人》序
五六年來創作生活的迴顧
文學概說
《民眾》發刊詞
農民文藝的提倡
農民文藝的實質
如何的救度中國的電影
讀《老殘遊記》
《奇零集》題辭
序孫譯《齣傢及其弟子》
《敝帚集》題辭
盧騷的思想和他的創作
盧騷傳
《達夫代錶作》自序
翻譯說明就算答辯
文人手淫
關於盧騷
對於社會的態度
革命廣告
《大眾文藝》釋名
《大眾文藝》編輯餘談(一至四)
*後的一迴
《惜分飛》序
《在寒風裏》單行本序
《達夫代錶作》改版自序
《小傢之伍》譯者後敘
我希望於《大眾文藝》的
《薇蕨集》序
學文學的人
讀劉大傑著的《昨日之花》
關於小說的話
《幾個偉大的作傢》譯者序引
歌德以後的德國文學舉目
懺餘獨白
看聯閤公演後的感想
中國近來文藝創作不振的原因
第十一捲 文論(下)
文學漫談
現代小說所經過的路程
關於黃仲則
《永嘉長短句》序
文藝論的種種
在熱波裏喘息
《達夫自選集》序
批評傢與酒
說翻譯和創作之類
蕭伯納與高爾斯華綏
介紹蕭伯納
再來談一次創作經驗
文章的公式
略舉關於文藝批評的中國書籍
序《愛情的夢》
《斷殘集》自序
文藝與道德
文學上的智的價值
批評的態度
英文文藝批評書目舉要
在春鞦社公演座上的感想
五四文學運動之曆史的意義
無事忙者閑談
屠格涅夫的臨終
屠格涅夫的《羅亭》問世以前
清新的小品文字
想象的功用
略談幽默
《我的懺悔》序
傳記文學
查爾的百年誕辰
查爾誕生百年紀念
靜的文藝作品
在圓圈子上前進
《日本少年文學集》序
中國目前為什麼沒有偉大的作品産生?
《屐痕處處》自序
重印《袁中郎全集》序
讀勞倫斯的小說
談詩
錢唐汪水雲的詩詞
藝專劇社樂社公演的第二晚
Mabie幽默論抄
《達夫所譯短篇集》自序
讀《賽金花本事》
《西施》的演齣
小品文雜感
《中國新文學大係·散文二集》編選感想
兩位英國的東方學者
林道的短篇小說
偉大的沉默
新文學大係散文選集導言
給《新小說》編者
對於杭州作者協會的希望
怎樣研究文學
什麼是傳記文學
怎樣叫做世紀末文學思潮?
再談日記
文壇的低氣壓
卻說平劇
談談民族文藝
二十四年我愛讀的書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賞
繼編《論語》的話
題閩侯陳演白畫序
《閑書》自序
“鬼故事”號徵文啓事
小說與好奇的心理
“傢”的專號徵文啓事
國防統一陣綫下的文學
**の中莘文學
支那文學の變遙
《廈門天仙旅社特刊》序
寫作的經驗
魯迅の偉大
看閩劇
對福建文藝界的希望
說閩劇的布景
雙十節感言
介紹《迴春之麯》
“差不多”也好
小劇團公演之成功
《白雲軒詩詞集》序
戰時的文藝作傢
日本的娼婦與文士
戰時的小說
《晨星》的今後
《繁星》的今後
抗戰以來中國文藝的動態
接編《文藝》
編輯者言
幾個問題
戰時文藝作品的題材與形式等
我對你們卻沒有失望
[附錄一]讀瞭鬱達夫先生的《幾個問題》以後
[附錄二]編者附言
我對你們還是不失望
[附錄一]關於鬱達夫先生
[附錄二]編者答書
理智與情感
星檳兩周文藝發刊詞
日本的侵略戰爭與作傢
猶太人的德國文學
奢斯篤夫的去世
看稿的結果
《星洲文藝半月刊》齣版預告
序《不驚人草》
英國詩人說詩
《雷雨》的演齣
報告文學
看瞭《雷雨》的上演後
《前夜》的演齣
事物實寫與人物性格
藝術上的寬容
倫敦《默叩利》誌的停刊
大眾的注意在活的社會現實
略談抗戰八股
從獸性中發掘人性
關於抗戰八股的問題
戰後敵我的文藝比較
文藝與政治
《星洲文藝》發刊的旨趣
翁占鞦先生畫展專刊附言
抗戰兩周年敵我的文化演變
抗戰建國中的文藝
舊詩百一抄
《奢兒彭論文集》
紀念柴霍夫
語及翻譯
關於戰爭的文藝作品
在《原野》公演揭幕式上的緻詞
《原野》的演齣
《魯迅先生生活散記》編者附誌
介紹昆明文協分會漫畫展覽團
寫作閑談
介紹雕刻傢杜迪希(Karl Duldig)
雜談兩則
馬華劇運的進展
思想的種種
《文藝》及副刊的一年
戲劇與人生
去年諾貝爾文學奬金的受奬者
序李桂著的《半生雜憶》
看王女士等的演劇
長篇小說
關於戲劇演齣時之接吻問題
《塞上風光》之演齣
說國産影片中的插入歌麯
左拉誕生百年紀念
談翻譯及其他
英法的文壇近事
看《永定河畔》的演齣
推薦八百壯士影片
劉海粟大師星華義賑畫展目錄序
序馮蕉衣的遺詩
介紹《美麗的謊》
有三點可取
[附錄一]中國詩壇之現狀
[附錄二]對鬱達夫谘詢會
第十二捲 譯文

春天的離彆
我倆的黃昏時候
祈禱
小說
馬爾戴和她的鍾
一女侍
春天的播種
愛的開脫(Etiquette)
幸福的擺
廢墟的一夜
浮浪者
一位紐英格蘭的尼姑
一個敗殘的廢人
理發匠
散文
《杜蓮格來》的序文
小說的技巧問題
哈提的意見三條
拜金藝術
哈孟雷特和堂吉訶德一
易蔔生論
托爾斯泰迴憶雜記
關於托爾斯泰的一封信
阿河的藝術
超人的一麵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沉思
兩位日本作傢的感想
齣傢與自殺
自己短評
《徒然草》選譯
中國的齣海新路
溫斯敦·邱吉爾——一位苦乾實行的人物
馬爾泰島
遊白嶽齊雲之記
屯溪夜泊記
黃山劄要
桐君山的再到
南遊日記
雁蕩山的鞦月
青島、濟南、北平、北戴河的巡遊
超山的梅花
花塢
皋亭山
龍門山路
城裏的吳山
揚州舊夢寄語堂
國道飛車記
過富春江
西溪的晴雨
閩遊滴瀝之一
閩遊滴瀝之二
閩遊滴瀝之三
閩遊滴瀝之四
閩遊滴瀝之五
閩遊滴瀝之六
檳城三宿記
覆車小記
馬六甲遊記
自傳
所謂自傳也者
悲劇的齣生——自傳之一
我的夢,我的青春——自傳之二
書塾與學堂——自傳之三
水樣的春愁——自傳之四
遠一程,再遠一程——自傳之五
孤獨者——自傳之六
大風圈外——自傳之七
海上——自傳之八
雪夜(日本國情的記述)——自傳之一章
第五捲 日記
丁巳(1917年)日記(1917年2月25日—12月20日)
斷篇日記一(1918年8月28日—1920年9月21日)
墟原十日記(1921年8月10日—18日)
蕪城日記(1921年10月2日—6日)
勞生日記(1926年11月3日—30日)
病閑日記(1926年12月1日—14日)
村居日記(1927年1月1日—31日)
窮鼕日記(1927年2月1日—16日)
新生日記(1927年2月17日—4月2日)
閑情日記(1927年4月2日—30日)
五月日記(1927年5月1日—31日)
客杭日記(1927年6月1日—24日)
厭炎日記(1927年6月25日—7月31日)
附錄:《日記九種》後敘
斷篇日記二(1927年8月1日—11月8日)
斷篇日記三(1928年1月1日—2月28日)
斷篇日記四(1928年3月6日—7月31日)
斷篇日記五(1929年9月8日—10月6日)
斷篇日記六(1930年1月1日—31日)
斷篇日記七(1930年2月1日—28日)
斷篇日記八(1930年3月1日—4月30日)
斷篇日記九(1930年5月1日—1931年6月16日)
滄洲日記(1932年10月6日—13日)
水明樓日記(1932年10月14日11月10日)
斷篇日記十(1933年1月19日—8月19日)
一月日記(1934年1月×日)
避暑地日記(1934年7月6日—8月14日)
故都日記(1934年8月15日—9月10日)
梅雨日記(1935年6月24日—7月27日)
鞦霖日記(1935年9月1日—20日)
鼕餘日記(1935年11月19日—12月8日)
閩遊日記(1936年2月2日—3月31日)
濃春日記(1936年4月1日—20日)
迴程日記(1937年4月30日—5月4日)
第六捲 書信
一九一四年
緻陳碧岑
一九一六年
緻奶奶
緻鬱曼陀、陳碧岑(×月9日)
緻陳碧岑
緻鬱曼陀
緻鬱曼陀(9月4日)
一九一七年
緻鬱曼陀(3月4日)
緻雷長覺夢(3月10日)
雲裏一鱗(緻孫荃,8月10—11日)
緻孫荃(9月23日)
緻孫荃(10月10日)
緻孫荃(10月18日)
緻王映霞(3月8日)
緻王映霞(3月9日)
緻王映霞(3月11日)
緻王映霞(3月11日)
緻王映霞(3月11日)
緻王映霞(3月12日)
緻王映霞(3月13日)
緻王映霞(3月14日)
緻王映霞(3月14日)
緻王映霞(3月15日)
緻王映霞(3月16日)
緻王映霞(3月17日)
緻陳锡賢、王映霞(3月17日)
緻王映霞(3月17舊)
緻王映霞(3月19日)
緻王映霞(4月3日)
緻王映霞(4月5日)
緻王映霞(4月6日)
緻王映霞(4月6日)
緻王映霞(4月9日)
緻王映霞(4月9日)
緻王映霞(4月10日)
緻王映霞(4月13日)
緻王映霞(4月21日)
緻王映霞(4月22日)
緻王映霞(4月23日)
緻王映霞(4月25日)
緻王映霞(4月25日)
緻王映霞(4月28日)
緻王映霞(4月30日)
緻王映霞(5月1日)
緻王映霞(5月3日)
緻王映霞(5月5日)
緻王映霞(5月7日)
緻王映霞(5月8日)
緻王映霞(5月9日)
緻王映霞(5月11日)
緻王映霞(5月16日)
緻王映霞(5月17日)
緻王映霞(6月28日)
一九二八年
緻佐藤智慧子(1月13日)
附:譯文
緻佐藤春夫(3月9日)
附:譯文
通信(關於Max Stirner)(緻楚狂,6月1日)
覆朝霞書店的馬先生(緻馬淩霄,7月12日)
信來代替文章(緻李勻之,7月)
達夫書翰(緻史濟行,9月30日)
緻葉靈鳳(11月5日)
緻王映霞(11月6日)
緻王映霞(11月8日)
緻王映霞(11月9日)
緻王映霞(11月10日)
緻蔡元培(11月14日)
緻王映霞(11月18日)
緻王映霞(11月21日)
緻王映霞(11月24日)
緻王映霞(11月27日)
緻王映霞(12月1日)
緻王映霞(12月2日)
緻王映霞(12月3日)
緻王映霞(12月4日)
緻王映霞(12月5日)
緻王映霞(12月6日)
緻王映霞(12月9日)
一九三三年
關於“無賴”(緻曾今可,3月27日)
緻趙傢璧(8月24日)
緻舒新城(8月27日)
緻劉大傑(10月6日)
緻錢歌川(11月5日)
緻杜衡(11月6日)
一九三四年
緻中華書局(4月15日)
緻趙傢璧(6月12日)
緻趙景深(6月17日)
緻葉聖陶(9月21日)
緻劉大傑(12月6日)
一九三五年
緻《婦女旬刊》編輯
緻周作人(1月21日)
緻許廑父(3月12日)
緻鄭伯奇
緻趙傢璧(9月16日)
緻周作人(10月22日)
一九三六年
緻陶亢德(2月12日)
閩海雙魚(緻王映霞,3月23日)
緻曹靖陶(3月27日)
緻曹天風
緻井伏鱒二(9月28日)
附:譯文
緻許廣平(10月19日)
緻某某
南洋來的消息(緻夏萊蒂,5月8日)
代簡(緻蕭玲,5月13日)
緻陸丹林(5月16日)
星洲來信(緻陶亢德,11月17日)
鬱達夫來信(緻樓適夷)
代簡(緻羅穎)
南海短簡(緻某某,12月4日)
一九四○年
緻戴望舒
緻占梅(3月17日)
嘉陵江上傳書(緻林語堂)
一九四一年
緻李冰人(10月2日)
一九四三年
緻張紫微(7月11日)
第七捲 詩詞

一九一一年
詠史三首
一九一三年
癸醜夏夜登東鸛山
東渡留彆同人,春江**樓席上作
鄉 思
客感
日本大森海濱望鄉
一九一四年
奉答長嫂兼呈曼兄四首
一九一五年
過小金井川看櫻,值微雨,醉後作
重訪荒川堤,八重櫻方開,盤桓半日並攝影以誌遊,賦此題寫真後,次前韻
日暮歸舟中口占再疊前韻
花落後,過上野,遊人*跡,感而有作
有 寄
寄王子明業師居富陽
吊硃舜水先生
寄錢潮
鞦宿品川驛
日暮過九段偶占
初鞦客捨二首
不忍池邊晚步,過韻鬆亭小酌
八月初三夜發東京,車窗口占彆張、楊二子
中鞦夜中村公園賞月兼吊豐臣氏
寄傢長兄曼陀、次兄養吾同客都門
夢逢舊識二首
重陽日鶴舞公園看木犀花
金陵懷古
過易水
村居雜詩五首
寄永阪石埭武藏
寄小館海月羽後
看紅葉雁寒韻二首
暮歸禦器所寓
《金絲雀》詩五首
日本謠十二首並序
一九一六年
自題《乙卯集》二首
晴雪園蔔居
永阪石埭以留彆鷗社同人詩見示,即步原韻賦長句以贈丙辰元日感賦
正月六日作
寄浪華,以詩代簡四首
無題三首
病後寄漢文先生鬆本君
日本竹枝詞
定禪
三月十八夜作寄木津老師
木曾川看花
犬山堤小步見櫻花未開口占兩*
由柳橋發車巡遊一宮犬山道上作三首
大桃園看花
野客吃梅賦此卻之
題山陽《外史》
齣晴雪園賦寄石埭四首
梅雨連朝不霽,昨過溪南,見秧已長矣二首
感懷
訪擔風先生道上偶成
不知兩首
懊惱兩首
有懷碧岑長嫂卻寄
寄曼陀長兄
寄養吾二兄
夜歸寓捨,值微雨,口占一*
佩蘭雅集,予不果往,蝶如君意予赴會也,寄詩至,和其三
丙辰中鞦,桑名阿誰兒樓雅集,分韻得寒
鞦興四首並序
日暮湖上
夢醒枕上作
王師罷北徵
論詩*句寄浪華五首
席問口占
夢登春江**樓嚴子陵先生釣颱,題詩石上
一九一七年
元日題詩寄故裏
春夜初雨
寄浪華南通
記夢二首
夜泊西興
登春江**樓
《相思樹》三首
贈隆兒二首並附記
西歸雜詠十首
未行前一日,校中掌書者某君以詩求教,餘告以將行,匆匆彆去,競忘其名
彆隆兒
發名古屋,車上口占
車窗聞燕語
過西京,西京,日本舊都也,人號小洛陽,東山三 十六峰,風景頗幽
過和歌山下聞客鼓琴
舟中讀德詩人海涅集
過龍華,聞北京政變
過嘉興,昔年餘曾居此。吳梅村、硃竹坨各有鴛湖棹歌。硃,秀水人也
齣鄉時本擬業畢始還,**之歸實非本意也
謁嶽墳
西湖雜詠三首
春江感舊四首
立鞦後一夜富春江畔與浩兄聯句
遊莫乾山口占
龍門山題壁
舒姑屏題壁
七月十二夜見某,十六日上船,十七日有此作即寄五首
首討杭州臀樓望月悵然有懷
車過臨平
舊曆八月十六夜觀月
贈名
題《陰符夜讀圖》後寄荃君三首
讀《宋史》
晨發名古屋兩首
乘車赴東京過天龍川橋
遊愚園
十二月二十七日宿熱海溫泉
除夜有懷
一九一八年
寄富長蝶如
寄和荃君原韻四首
宿湯山溫泉
夜聞猛雨風勢撼樓兩首
過漕浦天忽放晴
登日和山口占一*
偕某某登嵐山
養老山中作
重訪藍亭有贈
辭祭花庵,濛藍亭遠送至旗亭,上車後作此謝之
自述詩十八首有序
客感寄某兩首
曉發東京
山村首夏
盛夏閑居,讀唐宋以來各傢詩,仿漁洋例成詩八首錄七
李義山
溫飛卿
陸劍南
元遺山
吳梅村
錢牧齋
題寫真答荃君三首
題仕女圖四首
織女春思
楊妃醉臥
紅閨夜月
文姬歸漢
贈吉田某從徵兩首
贈彆
感時
寄荃君
張碧雲
曼兄書來,以勿作苦語為戒,作此答之
遇釋無鄰,知舊友某尚客金陵,作此寄之
口占贈某
病後訪擔風先生有贈
奉寄曼兄
一九一九年


《文學巨匠風雲錄:民國文壇的璀璨群星》 捲一:時代洪流中的先驅——早期先鋒的呐喊與探索 本捲聚焦於民國時期一批極具時代敏感度和創新精神的文學先行者。他們以獨立的姿態,勇敢地衝破舊的束縛,用鮮活的筆觸描繪著巨變的中國。我們將深入探究他們的文學理念,解析其作品中蘊含的時代癥候與個體心聲。 思想的啓濛者與筆耕不輟的戰士: 聚焦那些以文學為武器,積極參與思想啓濛與社會改造的作傢。他們的作品,或振聾發聵,或溫婉細膩,都無一例外地摺射齣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我們將梳理他們的創作曆程,探討其思想淵源,分析其作品如何成為時代的迴響,又如何引領瞭一代人的精神覺醒。 “新月”的星光與詩歌的革新: 詳細解讀“新月派”詩人群體的創作特點與詩學主張。他們的詩歌,以其優雅的格律、典雅的意境和精緻的語言,在白話詩的探索中獨樹一幟。我們將剖析其詩歌的藝術成就,分析其對中國現代詩歌發展的影響,並還原其在當時文壇的地位和爭議。 鄉土情結的深沉迴響: 深入挖掘那些以“鄉土”為主題的早期作傢。他們的文字,飽含著對土地的眷戀、對農民的同情,以及對鄉村變遷的深切憂慮。我們將品讀他們筆下質樸而充滿生命力的鄉村圖景,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厚人文關懷,並探討其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鄉土文學”濫觴的重要意義。 青年纔俊的鋒芒初露: 關注那些在早期就展現齣非凡纔華的青年作傢。他們的作品,雖然可能尚顯青澀,卻已顯露齣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洞察力。我們將展現他們如何在新興的文學形式中尋找自己的聲音,如何用青春的激情投身於文學創作,並為後來的文學發展奠定基礎。 捲二:都市脈搏與都會傳奇——現代都市生活的鏡像 本捲將鏡頭對準民國時期日益繁榮的都市,以其繁華、浮躁、光怪陸離的麵貌為背景,刻畫齣形形色色的都市人物與他們的情感糾葛。作者們敏銳地捕捉到瞭現代都市生活帶來的衝擊與變化,並將其淋灕盡緻地展現在筆下。 “摩登”男女的情感迷宮: 細膩描繪都市男女的情感世界,包括他們在新舊觀念的碰撞中的掙紮、對愛情的追逐與失落、以及在復雜社會關係中的無奈。我們將解析這些人物的心理活動,分析其行為邏輯,並從中體味現代都市愛情的復雜性與多麵性。 社會百態的浮世繪: 展現民國都市的眾生相,從衣香鬢影的交際場到街頭巷尾的市井小民,無不被作者收入筆下。我們將通過一係列生動的人物群像,勾勒齣當時社會的階級分化、貧富差距、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妙而復雜的關係。 金錢、權力與欲望的較量: 揭示在都市繁華背後,金錢、權力和欲望如何交織,如何裹挾著人們的命運。我們將分析那些在權力鬥爭中起伏的人物,那些被金錢腐蝕的心靈,以及那些在欲望驅使下走嚮沉淪的故事,摺射齣都市生活的冷酷與無情。 消費文化與精神的疏離: 探討新興消費文化對人們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影響。我們將觀察那些追逐時髦、迷戀物質的都市人,分析他們精神世界的空虛與疏離,以及在物質繁榮下所缺失的深層意義。 捲三:抗爭的年代與民族的脊梁——烽火歲月中的文學力量 本捲聚焦於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期間所經曆的艱難歲月,以及文學在這一時期所展現齣的巨大力量。作傢們以筆為戈,用文字凝聚民族精神,鼓舞人民鬥誌。 抗戰前綫的呐喊與悲歌: 描繪戰爭帶來的苦難,刻畫前綫將士的英勇頑強,以及普通民眾在戰火中的生存掙紮。我們將重溫那些感人至深的戰鬥故事,體會作者們對戰爭的深刻反思,以及對和平的強烈渴望。 民族精神的凝聚與弘揚: 深入分析作傢們如何通過作品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如何歌頌愛國主義精神,如何喚醒民眾的抗日意識。我們將解讀那些鼓舞人心的詩篇、小說和戲劇,感受其中蘊含的強大民族凝聚力。 後方社會的堅守與犧牲: 關注在淪陷區和後方人民的抗爭與生活。我們將看到普通人在極端睏難環境下所展現齣的堅韌不拔,以及他們在物質匱乏、精神壓迫下的不屈抗爭。 國際視野下的抗戰敘事: 探討部分作傢如何以更廣闊的國際視野來觀察和書寫抗戰,將中國的抗爭置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大背景下,提升瞭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力。 捲四:鄉土情深與時代變遷——重塑故土的記憶與思考 本捲將目光重新投嚮故土,關注作傢們對鄉村生活、農民命運的持續關注,以及他們在時代變遷中對傳統文化的思考。 中國農民的命運悲歌: 深入剖析作傢們筆下農民的生存睏境、遭受的剝削與壓迫,以及他們在土地上的辛勤耕耘與無奈命運。我們將通過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悟中國農村的真實麵貌,並引發對土地與農民問題的深層思考。 傳統文化的守護與審視: 探討作傢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包括他們對傳統價值的堅守、對傳統弊端的批判,以及在時代洪流中如何重塑民族文化的認同。我們將分析那些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作品,感受其中蘊含的文化基因。 故土記憶的抒情與懷念: 展現作傢們對故鄉的深情眷戀,以及在離鄉背景下對童年、對過往歲月的追憶。我們將品讀那些充滿溫情的鄉愁詩篇和散文,體會其中細膩的情感流露,感受故土在他們心中的分量。 鄉村現代化進程的觀察: 關注作傢們對鄉村現代化進程的觀察與思考。他們如何描繪新舊觀念在鄉村的碰撞,如何展現鄉村社會在現代化浪潮中的變化與挑戰,以及他們對鄉村未來發展的希冀與憂慮。 捲五:女性的覺醒與時代的呼喚——巾幗不讓須眉的時代聲音 本捲特闢專章,聚焦民國時期在文學領域嶄露頭角的女性作傢,以及她們作品中展現的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對時代變革的呼應。 打破桎梏的獨立女性: 描繪那些敢於打破傳統束縛,追求獨立人格與自由思想的女性形象。她們在社會、傢庭、情感等多重壓力下,展現齣堅韌與智慧,成為時代進步的先聲。 女性情感的細膩描繪: 深入探究女性作傢對女性情感世界的細膩描繪,包括她們在愛情、婚姻、傢庭中的體驗與感悟,以及對自身命運的思考。她們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瞭女性內心世界的豐富與復雜。 新時代女性的社會角色: 關注女性作傢筆下女性在社會變革中的新角色與新追求。她們或投身教育,或參與社會運動,或以筆為武器,展現齣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 性彆意識的啓濛與探討: 分析女性作傢作品中蘊含的性彆意識,她們如何反思傳統的性彆觀念,如何呼喚社會的公平與尊重,以及她們為女性解放所做的努力。 捲六:文學社團與思想流派——百花齊放的文壇圖景 本捲將係統梳理民國時期活躍的各類文學社團和重要的思想流派,呈現齣當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文壇格局。 “文學研究會”的現實主義旗幟: 詳細介紹“文學研究會”的成立背景、核心理念及其代錶作傢。我們將分析其主張的“為人生”的文學觀,解讀其作品的現實主義特徵,並探討其對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深遠影響。 “創造社”的浪漫主義與個性張揚: 聚焦“創造社”的激進風格與浪漫主義情懷。我們將深入探討其“為藝術”的創作主張,分析其作品中強烈的個性色彩和激情澎湃的語言,以及其在文壇上引發的論戰。 “語絲社”的雜文風骨與獨立精神: 展現“語絲社”以雜文為主要形式,秉持獨立思考、批判精神的文風。我們將品讀其辛辣幽默的筆觸,體味其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在言論自由受到壓製時的堅持。 其他重要流派與社團的貢獻: 涵蓋左翼文學、現代評論派、太陽社等其他重要的文學組織和思想流派,分析其各自的特點、代錶人物及在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共同勾勒齣民國時期中國文學的繁榮圖景。 捲七:翻譯文學與世界思潮——架設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本捲關注民國時期翻譯文學的蓬勃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世界思潮對中國文學的深刻影響。 域外文學的引進與消化: 詳細介紹國內重要的翻譯傢及其翻譯作品,涵蓋西方文學、俄國文學、日本文學等多個語種。我們將分析這些作品如何被引進,如何被解讀,以及如何被中國文學所吸收和藉鑒。 馬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傳播: 重點闡述馬剋思主義文學理論在中國早期的傳播過程及其對中國文學創作、批評産生的重大影響。我們將梳理其核心觀點,分析其在不同時期如何被接受和解讀。 現代主義思潮的滲透與本土化: 探討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如象徵主義、錶現主義、意識流等)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本土文學傳統的結閤。我們將分析其在中國文學中的體現形式,以及作傢們如何將其本土化。 翻譯傢群體的事跡與貢獻: 歌頌那些默默耕耘、架設中西文化交流橋梁的翻譯傢們。我們將瞭解他們的艱辛付齣,認識到翻譯文學對於拓展中國作傢視野、豐富中國文學語匯的巨大價值。 捲八:戲麯改革與電影藝術的興起——新興藝術形式的探索 本捲將目光轉嚮民國時期新興的藝術形式,特彆是戲麯改革和電影藝術的興起,以及這些藝術形式如何影響和豐富瞭文學錶達。 京劇的革新與現代劇的探索: 詳細介紹民國時期京劇的改革曆程,以及新式話劇的萌芽與發展。我們將分析這些戲劇形式如何反映時代變遷,如何融入新的思想觀念,以及它們在舞颱上的生命力。 電影作為“第七藝術”的魅力: 探討中國早期電影的興起與發展,分析電影藝術如何作為一種新的媒介,通過影像敘事來傳播故事、錶達思想,並對當時的社會文化産生影響。 文學與戲劇、電影的融閤: 分析文學作品如何被改編成戲劇或電影,以及戲劇、電影的元素如何反哺文學創作。我們將看到文學、戲劇、電影三者之間相互啓發、共同發展的關係。 新興藝術形式的社會功能: 探討這些新興藝術形式在當時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它們如何成為大眾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如何承擔著教育、啓濛和批判的功能。 捲九:左翼文學的鬥爭與追求——革命文學的時代使命 本捲將聚焦民國時期具有鮮明政治色彩的左翼文學,深入探討其創作背景、思想主張和藝術實踐。 革命文學的誕生與發展: 詳細梳理左翼文學運動的興起,包括其組織形式、理論基礎和發展階段。我們將瞭解其如何在特定曆史條件下應運而生,並成為一股強大的文學力量。 “為工農兵服務”的創作方嚮: 深入分析左翼作傢如何踐行“為工農兵服務”的文學宗旨,創作反映工人、農民、士兵生活和鬥爭的作品。我們將品讀那些充滿鬥爭精神和階級意識的文本。 現實主義與革命的結閤: 探討左翼文學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上的探索,以及如何將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意識形態相結閤,達到宣傳革命、教育民眾的目的。 文學的社會功能與批判力量: 關注左翼文學的社會功能,其如何成為反抗壓迫、揭露黑暗、鼓舞革命鬥誌的武器。我們將分析其作品的批判力度和思想深度。 捲十:新詩的演進與抒情傳統——現代漢語詩歌的獨立探索 本捲將著重展現民國時期新詩創作的演進曆程,分析其在形式、語言、意象等方麵的創新與突破,以及對傳統抒情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從自由詩到格律詩的探索: 梳理新詩從初期受西方自由詩影響,到後期齣現嘗試格律詩的各種探索。我們將分析不同風格的詩人如何通過形式的創新來錶達思想情感。 意象的經營與象徵手法的運用: 深入解讀新詩中意象的選擇與組閤,以及象徵手法的運用。我們將分析這些意象如何承載作者的情感與思考,如何構成詩歌的深層含義。 現代漢語的洗練與豐富: 探討新詩作者如何在口語和書麵語之間找到平衡,如何洗練和豐富現代漢語,使其更具錶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抒情傳統的現代轉化: 分析新詩如何在繼承中國古典抒情傳統的基礎上,注入現代人的情感與體驗。我們將看到,古典的含蓄與現代的直白在其中巧妙融閤。 捲十一:散文的魅力與哲思的沉澱——理性與情感的交融 本捲將聚焦民國時期散文創作的繁榮,展現散文傢們如何以其獨特的筆觸,在記敘、議論、抒情中沉澱人生哲思。 記敘性散文的生動描繪: 欣賞那些以細膩的筆觸描繪日常生活、人物事件的散文。我們將品讀其中生動的人物刻畫、場景描繪,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細緻觀察。 議論性散文的深刻洞見: 聚焦那些充滿理性思考和深刻見解的議論性散文。我們將跟隨作者的邏輯,體味其對社會現實、人生哲理的獨特思考。 抒情性散文的情感錶達: 感受那些情感充沛、意境優美的抒情性散文。我們將沉浸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體會其細膩的情感流露和對美的追求。 個人經驗與時代印記的結閤: 分析散文作品如何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時代的印記巧妙結閤,既有獨特的個人色彩,又能摺射齣時代的風貌。 捲十二:文學評論與批評的鋒芒——思想碰撞的智慧火花 本捲將梳理民國時期活躍的文學評論與批評,展現不同文學觀點之間的碰撞與交鋒,以及批評傢們如何引導文學思潮的發展。 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論戰: 詳細迴顧“文學研究會”與“創造社”等文學流派之間關於文學本質、創作目的等問題的論戰。我們將分析雙方的觀點,體味論戰的激烈程度。 左翼文學批評的立場與方法: 探討左翼文學批評如何堅持革命立場,如何以階級分析為主要方法來評價文學作品。我們將分析其批評的特點和對當時的文學生態的影響。 現代派批評的引進與解讀: 關注現代派文學批評在中國的引進及其被解讀的過程。我們將瞭解批評傢們如何介紹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理論,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中國文學的分析。 文學批評的社會功能與獨立性: 探討文學批評在民國時期的社會功能,包括其對作傢創作的指導作用、對文學思潮的引導作用,以及批評傢們在爭取批評獨立性方麵所做的努力。

用戶評價

評分

剛入手瞭一套《巴金全集(共15冊)(精)》,感覺像是走進瞭一個文學的殿堂!巴金先生的作品,我從小就接觸,他的《傢》、《春》、《鞦》等小說,對我影響至深,那些關於傢族的變遷、青年的抗爭,都曾在我心中激起層層漣漪。這套精裝本的質感非常棒,封麵大氣,內頁印刷精美,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莊重感。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激流三部麯》,熟悉的文字再次喚起瞭那些深刻的記憶,而通過這套全集,我更能清晰地感受到巴金先生在不同時期的創作脈絡和思想轉變。讓我感到非常驚喜的是,這套全集還收錄瞭他大量的散文、書信、迴憶錄以及翻譯作品。通過這些文字,我仿佛能與這位文學巨匠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瞭解他的人生哲學,感受他的人道主義情懷。他的散文,充滿瞭對生命的贊美和對苦難的同情,字裏行間都流露齣真摯的情感。而他的書信,更是展現瞭他與同時代文人的交往,以及他對社會現實的深切關懷。這套《巴金全集》不僅是一套作品的匯集,更是一部時代的史書,一部人性的百科全書,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我最近購入的這套《老捨全集(共18冊)(精)》,簡直是我書架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綫!老捨先生的作品,我一直都非常喜愛,他筆下的北京,他塑造的人物,都充滿瞭濃鬱的生活氣息和鮮活的生命力。這套精裝本的裝幀設計非常到位,典雅而不失厚重,翻開來,紙張細膩,印刷清晰,閱讀體驗極佳。我迫不及待地開始重溫《駱駝祥子》,再次被那個命運多舛的祥子所打動,老捨先生用他樸實而深刻的筆觸,將底層人民的掙紮與悲哀刻畫得淋灕盡緻。除瞭小說,這套全集還收錄瞭他大量的戲劇、散文、文學評論以及大量的書信。這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老捨先生,瞭解他作為一個作傢,同時也是一個社會觀察者的多重身份。他的戲劇,如《茶館》,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充滿瞭京味兒和深刻的社會洞察。他的散文,則顯得更加溫情和細膩,充滿瞭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理解。這套《老捨全集》不僅僅是文學作品的集結,更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産,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年代的北京街頭巷尾,感受著最真實的生活脈動。

評分

我最近剛收到一本《瀋從文全集(共10冊)(精)》,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另一個時代的大門。瀋從文先生的作品,總有一種獨特的湘西風情,帶著泥土的芬芳和質樸的生命力。這套精裝本的裝幀設計非常契閤他作品的風格,古樸而典雅,翻開來,字跡清晰,紙張舒適,閱讀體驗極佳。我最喜歡的是他那些描繪湘西風光和人物的小說,比如《邊城》、《長河》等。那些文字仿佛帶著畫麵感,讓我能清晰地看到翠翠坐在河邊,看到那個寜靜而古老的村莊,感受到那種純粹而美好的情感。瀋從文先生的文字非常乾淨,不加雕飾,卻又充滿瞭詩意,將人性的善良、純真與麵對現實的無奈刻畫得淋灕盡緻。除瞭小說,這套全集還收錄瞭他大量的書信、日記和學術研究。這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瞭解這位作傢的人生經曆和創作心路。他對於中國古代服飾、銅鏡等的研究,也讓我看到瞭他嚴謹的治學態度。總而言之,這套《瀋從文全集》不僅僅是一套書,更是一種文化傳承,一種對美和人性的緻敬,是值得反復閱讀和珍藏的寶物。

評分

最近入手瞭一套《錢鍾書全集(共20冊)(精)》,感覺自己像是挖到瞭一座寶藏!我一直對錢鍾書先生的纔情和博學佩服得五體投地,但他的作品實在太多,分散在各個齣版社,價格也參差不齊。這套精裝本的齣現,簡直是圓瞭我一個多年的心願。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被它厚重的體積和考究的裝幀驚艷到瞭。古樸典雅的外封,精美的內頁設計,每一處都透著一股子“大傢風範”。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圍城》,還是那麼妙趣橫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入木三分,讀來讓人忍俊不禁,卻又深思熟慮。更讓我驚喜的是,這套全集還收錄瞭他大量的學術著作,比如《管錐編》、《談藝錄》等。雖然我不是專業學者,但光是看著那些旁徵博引、學貫中西的文字,就足以讓人目眩神迷。我打算先從他那些相對易懂的作品開始讀起,慢慢領略他深厚的學養和獨特的見解。這套書不僅是文學作品的集閤,更是一座集語言學、文學批評、文化研究於一體的知識寶庫,絕對值得細細品味,反復琢磨。

評分

這套《魯迅全集(共16冊)(精)》真是我最近的閱讀驚喜!我一直對魯迅先生的作品心嚮往之,但苦於市麵上版本眾多,一直沒有下定決心。這次偶然看到這套精裝本,簡直是心動不已。翻開第一捲,撲麵而來的便是那熟悉的筆觸,卻又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質感。紙張的觸感溫潤,印刷清晰,裝幀更是精美,擺在書架上,那種沉甸甸的分量和曆史的厚重感就撲麵而來。我尤其喜歡它收錄的魯迅先生各個時期的雜文、散文、小說,甚至還有他的一些書信和日記。這讓我能夠更立體、更深入地去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演變和人生軌跡。讀他的雜文,你會感受到那股犀利、深刻的批判精神,字字珠璣,直指時弊,即使放到現在,依然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而他的散文,又充滿瞭溫情和細膩,寫景、寫人、寫事,都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卻又蘊含著對生命最真摯的感悟。這套書的編排也非常閤理,按照時間順序和體裁分類,讓閱讀體驗更加順暢。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這位文學巨匠的精神世界中,去感受他的思考,去理解他的呐喊。

評分

好書難得。

評分

統一迴復 第一 物流速度快 第二 正品有保證

評分

這套書關注太長時間瞭,無奈銀子短缺,無奈太喜歡鬱達夫,所以還是入手瞭。一切都非常好!

評分

這套書關注太長時間瞭,無奈銀子短缺,無奈太喜歡鬱達夫,所以還是入手瞭。一切都非常好!

評分

好書難得。

評分

好書難得。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這套書關注太長時間瞭,無奈銀子短缺,無奈太喜歡鬱達夫,所以還是入手瞭。一切都非常好!

評分

太滿意瞭,這是我迄今為止見到的最好的鬱達夫先生作品集,無論裝幀還是內容都很棒,喜歡鬱達夫先生文章的人可以考慮購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