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澜全集(套装共10卷)

范文澜全集(套装共10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范文澜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学
  • 马克思主义
  • 中国近现代史
  • 传记
  • 政治
  • 文化
  • 学术
  • 范文澜
  • 史学
  • 全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3449732
版次:1
商品编码:1020870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2-11-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1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范文澜全集》收入已刊著十一种,文章五十八篇,分编十卷。第一卷:群经概论。第二卷:正史考略,诸子略义。第三卷:文心雕龙讲疏。第四卷:文心雕龙注(上)。第五卷:文心雕龙注(下),第六卷:水经注写景文钞,大丈夫,游击战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第七卷:中国通史简编(上)。第八卷:中国通史简编(下)。第九卷:中国近代史(上册)。第十卷:文集

作者简介

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初字芸台,后改仲□。1893年11月15日(光绪十九年十月初八)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城(今绍兴市)。少年时读《国粹学报》等书刊,接受章炳麟(即章太炎)等人“爱国爱种”的政治主张,拥护辛亥革命。1913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预科,翌年进文本科国学门,受业于国学名师黄侃、陈汉章和刘师培等人,并常聆听鲁迅先生讲碑帖、金石学,当时曾以继承乾嘉训诂考据之学为己任。1917 年在北京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曾一度任校长蔡元培的私人秘书。1918年春,赴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夏,往河南汲县省立中学授课。1922年任天津南开学校国文教员,后兼南开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文论名著和国学要略。1925年,应顾颉刚之约,加入文化团体朴社;在天津出版《文心雕龙讲疏》一书,博得梁启超等人的好评。同年,五卅运动爆发,他参加了天津各界反帝大游行。此后,开始阅读宣传新思潮的书刊,并改写白话文。翌年秋,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虽因中共天津地委遭破坏,失去党的组织关系,但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秋,开始在北京大学(原京师大学校)、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中法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讲师。1932年10 月出任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主任,次年10月任该院院长。授课之余,勤奋著述,数年间出版了《诸子略义》、《水经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正史考略》、《群经概论》等书。其中《文心雕龙注》一书,征证详核,考据精审,究极微旨,为一时名著。

  1936年夏,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七七”事变爆发后,主编《经世》战时特刊,支持《风雨》周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因其抗日活动遭河南地方军政当局禁阻,于1938年暑期愤然辞去河南大学教职,参加新四军游击队;同年末,应邀赴湖北隋县参加第五战区豫鄂边区十三县抗敌工作委员会,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 9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2 月到延安,先后任马列学院及延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主持编写中国通史(含中国近代史)。1943年 5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逐渐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富有民族特色和鲜明个性的新的学术思想体系。1940年8、9月间,在延安新哲学年会上发表讲演,在学术界率先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经学的阶级本质、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规律作全面的评述。1941年、1942年出版《中国通史简编》上册(上古至五代)和中册(宋辽至清中叶),以阶级斗争为研究历史的基本线索,通过对史实的具体分析,揭示旧社会旧事物必然要被新社会新事物所替代的规律,被史家誉为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地论述中国历史的完整的通史著作之一。

  1946年 2月调离延安后,历任北方大学校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华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及历史研究室主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理事长、华北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在此期间,继续从事历史研究工作;1947年出版《中国近代史》上册(即《中国通史简编》的下册),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和时代特征,高度评价了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历史功绩。

  1949年 9月,作为社会科学界代表,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等职。1954年起,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在中共第八次、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委员。此外,还担任过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理事和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 年起,重新改写《中国通史简编》一书,至1965年先后出版了远古至隋唐五代部分共四册。和郭沫若、吴玉章、翦伯赞、吕振羽等一道,为繁荣中国历史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史学界德高望重的领导者之一。1969年 7月 29日在北京病逝。

  范文澜对中国史学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古代和近代史分期、汉民族形成、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农民战争、爱国主义、封建社会长期延续、批判地总结经学等,都提出过独到见解,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蹊径。



《中国历史》 一部宏伟的史诗,洞悉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 内容梗概: 《中国历史》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详实的中国通史著作。它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清晰的叙事脉络和深邃的史学洞察,全面展现了从远古时期到近代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层面的发展演变。全书并非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力图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探讨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深层原因。 本书的叙事始于中华文明的曙光,追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以此为起点,逐步深入到早期部落联盟的形成,以及传说中的夏、商、周三代。作者细致地梳理了这一时期社会结构的萌芽、宗教信仰的初形以及早期政治制度的雏形。读者将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文字从甲骨文逐渐演变成成熟的汉字,了解早期青铜文明的辉煌,以及早期哲学思想如“天命”观的形成。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本书深刻阐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所带来的深刻变革。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政治上,分封制逐渐瓦解,郡县制初现端倪;经济上,铁器牛耕的推广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思想文化领域,儒、道、法、墨等流派竞相涌现,各自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政治主张和哲学理念,为后世的思想格局奠定了基础。本书对诸子百家的学说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力求呈现其思想的精髓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秦汉时期,本书重点描绘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及其巩固过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汉朝则继承并发展了秦制的诸多遗产,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并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延伸至西方。本书详细分析了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对外关系,展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早期辉煌。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书着力探讨了这一乱世中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融合。尽管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但这一时期却是文化多元发展、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佛教的传入与本土化、玄学的兴起、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这一动荡却又充满创造力的时期,理解南北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以及中国哲学和艺术的发展。 隋唐时期,本书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朝虽然短暂,但其建立的科举制度和大运河工程,对后世影响巨大。唐朝则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文明的瑰宝。本书详细阐述了唐朝的政治制度、府兵制、三省六部制,经济上的均田制、租庸调制,以及文化上的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的繁荣。同时,本书也分析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盛况,以及其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 宋元时期,本书深入分析了中国封建社会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时期,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伟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本书详细探讨了宋朝的城市经济、金融制度、官僚体系以及理学思想的形成。元朝的建立则带来了民族融合的新局面,但其统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本书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明清时期,本书将视角转向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明朝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出现了章回体小说的兴盛。清朝则在巩固统一的同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挑战。本书详细分析了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艺术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特别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及其回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的特点: 系统性与全面性: 《中国历史》以时间为轴线,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等方方面面,力求全面展现中华文明的全貌。 深刻的洞察力: 作者并非仅仅罗列史实,而是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揭示其背后隐藏的规律和逻辑。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力求客观公正,不回避其功过是非。 流畅的叙事: 尽管内容宏大,但本书的叙事语言清晰流畅,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无论是对宏大历史事件的描绘,还是对具体人物的刻画,都充满文学色彩,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享受。 客观严谨的态度: 作者在史料的运用上力求严谨,考证细致。对于争议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常常会呈现不同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分析,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 对文明发展的探讨: 本书不仅关注历史事件的更迭,更着重探讨中华文明的特质、发展轨迹及其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作者试图回答“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这一宏大命题。 适合读者: 对中国历史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希望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来龙去脉。 历史专业学生及研究者,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书目,拓展研究视野。 希望深入理解中国文化、民族性格和社会变迁的海外人士。 任何渴望通过历史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过去与现在之间联系的读者。 《中国历史》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史学巨著,它将带您穿越时空,亲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千年征程,感受文明的厚重与辉煌。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面映照我们民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镜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如此珍视《范文澜全集》,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范文澜先生的著作,特别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论述,让我对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刻的认识。他不仅仅是在讲述革命党人的英勇事迹,更是深入分析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这种背景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他的分析鞭辟入里,将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够理解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阅读过程中,我被那种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激情所感染,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艰辛历程有了更为真切的体会。这套书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评分

这套《范文澜全集》在我案头已久,每一次的翻阅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着迷的是其中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精辟分析。范文澜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释。他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叙述,更是深入到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我惊叹于他对史料的驾驭能力,以及将复杂的经济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的能力。通过阅读,我仿佛亲眼目睹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也更能理解那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经济动因。这套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科学方法论,让我对社会运行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

这套《范文澜全集》在我书架上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每次翻开,总能感受到历史洪流的厚重与智识的启迪。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部分,范文澜先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他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是着力于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经济根源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亲历了从封建王朝的衰落到新中国的建立,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都清晰可见,每一场革命的呐喊都仿佛回响在耳边。先生的论述严谨而不失生动,即使是复杂的历史进程,在他笔下也变得条理分明,逻辑清晰。他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每次重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对历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套全集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座通往理解中国历史深层逻辑的宝库。

评分

对于《范文澜全集》,我最深的感受是其学术的精湛与思想的磅礴。在阅读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部分时,我被其宏大的视野和深邃的洞察力深深折服。他不仅仅是描绘帝王将相的功过,更是着眼于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等方方面面的演变。他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分析,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绕不开的经典。我尤其欣赏他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梳理,以及对各种思想流派兴衰的解读。他的文字,虽然学术性很强,但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读起来有一种抽丝剥茧、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得以超越表面的历史事件,去理解那些更深层次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是一套真正能够提升认知、启迪思想的鸿篇巨制,值得反复研读,细细品味。

评分

翻阅《范文澜全集》,总能体验到一种思想的激荡和视野的拓展。我特别对其中关于中国思想史的探讨部分印象深刻。范文澜先生以一种极其宏观的视角,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流变,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宋明理学的发展,再到近代的思想启蒙,他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他的论述逻辑清晰,旁征博引,将看似零散的思想片段串联成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我尤其欣赏他对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辨析,以及对它们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角色的评价。通过阅读,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思想有了更为系统的了解,也对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更为完整的中国思想史框架,并从中汲取宝贵的智慧。

评分

还行,挺好。零二年版,这么多年了还没售完。看来不咋地呀。

评分

前五卷后五卷胖若两人。。。。。。。

评分

发货快,包装好,值得购买!

评分

还行,挺好。零二年版,这么多年了还没售完。看来不咋地呀。

评分

囤书囤书啊。好评好评好评。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

还行,挺好。零二年版,这么多年了还没售完。看来不咋地呀。

评分

一直没货,后来到货了有水渍,换货了。

评分

一直没货,后来到货了有水渍,换货了。

评分

还行,挺好。零二年版,这么多年了还没售完。看来不咋地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