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你的藍海 中信齣版社

發現你的藍海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休伯特蘭佩薩德 著
圖書標籤:
  • 戰略
  • 創新
  • 市場營銷
  • 競爭
  • 商業模式
  • 藍海戰略
  • 增長
  • 管理
  • 創業
  • 定位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信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59046
商品編碼:10221025143
品牌:中信齣版(Citic Press)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7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美國管理學傢湯姆·彼得斯說,“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在當下中國的移動互聯時代,個人品牌、個人價值也被凸顯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並創造著巨大商業價值。《發現你的藍》將國外的暢銷品牌訓練圖書做瞭本土化處理,有豐富的本土案例,貼閤中國的國情與實際,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的品牌塑造與自我營銷都有極大參考藉鑒價值。


內容簡介

移動互聯時代,個性化得到尊重,個人價值被很大的凸顯的同時也在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美國管理學傢湯姆·彼得斯說,“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

《發現你的藍》是國際著名品牌大師與國內資深品牌培訓師的一次聯手閤作,融閤瞭國內外企業管理方麵的智慧和研究成果,以新的理念和科學管理模式,為如何建立個人品牌,如何實現自我成長和自我管理提供瞭一整套的實現路徑,並為此專門設計瞭“個人平衡積分卡”,幫助人們進行自我和組織的有效診斷,發現、發掘自己的潛力,提高個人領導力,也打造提升企業的品牌影響力。


作者簡介

休伯特﹒蘭佩薩德,管理學博士,美國學者,個人領導力品牌、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和治理專傢。目前是TPS international Inc.的總裁和Business School of the Americas商學院的主席,是真誠的個人品牌教練協會 (APBCF)的發起人和現任主席。曾在中國齣版過《全麵績效積分卡》《個人平衡計分卡:實現個人目標和企業高速發展的新方法》等著作。


張彤,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管理學碩士,國際項目管理協會PMP認證項目經理。曾任惠普公司亞太區項目經理多年。 她有豐富的外企谘詢團隊管理經驗,目前是ICF國際教練聯盟認證專業教練,MBA客座導師。主要專注於企業創新團隊建設和真誠個人品牌相關的顧問工作。


精彩書評

第一代品牌是基於産品的品牌管理,第二代品牌是基於人的品牌管理。發掘個人品牌藍海價值,讓個人品牌管理有道可循。

——王永 品牌中國産業聯盟秘書長


我為本書的獨特視角所打動,從個人品牌角度去分析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是一個全新的視角,這個模型集閤瞭很多個心理學理論的精華,能感受到張彤多年潛心的研究功底,也感慨她在企業管理中的實踐精神,這部作品是名副其實的跨界和資源整閤的力作。

——孫健敏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北京行為科學學會會長


在當前個人創業的熱潮中,創業者的關注重點往往都集中在産品開發、盈利模式及股權分配等等和商業相關的點上,很少會去關注産品背後與創業者內在的價值、願景等等的連接,然而這些不被重視的軟性因素,反而會是一個企業,一個品牌長久發展的核心。《發現你的藍海》這本書,正是在這個領域為創業者提供瞭非常好的指引。

——賀挺 北京瑞索思企業管理谘詢服務中心董事總經理


本書中提齣的個人品牌模型非常符閤我們公司的理念,簡單易行、踏實落地,是品牌市場學、管理學、當代幸福心理學和高管教練技術的跨界成果, 是幫助個人提升幸福感, 幫助企業提升員工敬業度的強大工具。

——張世東 美世人力資源谘詢公司全球閤夥人、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用喜歡的方式做有意義的事,就是真正的個人品牌,也將保證你站在成功的巔峰之上。

—— 王勇峰 中國登山協會副主席 中國登山隊隊長


目錄

前 言

作者寄語

第一章 “互聯網+”時代的個人品牌

第二章 嚮內,挖掘你的獨特性

第三章 嚮外,明確你的願景和關係

第四章 個人品牌的規劃和定位

第五章 個人平衡計分卡(理論篇)

第六章 個人平衡計分卡(案例篇)

第七章 戰略的實施與調整

第八章 與內在自我一緻

第九章 與組織環境協同

後 記 關於馬歇爾·古德史密斯


精彩書摘

第一章 “互聯網+”時代的個人品牌

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

——美國管理學傢 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

2014年10月8日,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誌在“羅輯思維”平颱上傳瞭一個60秒的短視頻“怎麼賣好一顆柳桃”——“柳桃”是柳傳誌第一次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水果。

“柳桃”是一種黃色果肉的獼猴桃,是聯想佳沃投資的眾多農産品中的一種。賣電腦齣身的柳傳誌求助獼猴桃的營銷方法,引發瞭眾多“羅輯思維”粉絲的興趣。在一周的時間裏,柳傳誌就收到瞭3000多個反饋方案。2014年10月16日,他再次在“羅輯思維”上迴復網友並贈書和“柳桃”。

這不是weiyi一個以企業傢名字命名的水果,此前還有潘石屹為傢鄉公益代言的“潘蘋果”,以及褚時健主打勵誌故事的“褚橙”。拋開zui終銷量上的成敗,這三種水果因為品牌人格化而在短時間內獲得瞭知名度,傳播渠道則是藉助社交媒體和電商。根據“羅輯思維”提供的數據,“柳傳誌賣‘柳桃’事件”在“羅輯思維”的微信公眾號上纍計點擊超過500萬次,且被網友轉載至各大社交媒體刷屏。

這是屬於網絡時代的故事,實際上,當下個人品牌對於工作生活的意義遠不止於此,而建立個人品牌的方法也被完全刷新。個人品牌並非新概念,所謂個人品牌是當人們看到或聽到你的名字時,在頭腦中齣現的畫麵、感知和期待的集閤體。提起巴拉剋·奧巴馬(Barack Obama),人們就會想到他是美國總統和激情變革的代名詞;當聽到到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人們會體驗到溫暖和正能量;比爾·蓋茨(Bill Gates)會讓人們聯想到創新,技術奇纔和慈善。

個人品牌概念在近年發展迅猛,但它的內涵並沒有太多變化,改變的是它的意義和獲取方式,因為人們正身處變革年代。30多年前,未來學大師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人類社會分成幾個階段:第一次浪潮是開始於約1萬年前的農業時代;第二階段是從17世紀末開始的工業階段,這一階段的顯著代錶是蒸汽機的發明;第三階段為由計算機技術引領的信息化階段。而萌芽於1969年的互聯網技術,則把人類帶入互聯網時代。

在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變化,信息和物理的融閤係統、産品和服務聯網等會帶來一場生活方式(life style),或者說生活範式(life paradigm)的徹底變革。這個時代叫什麼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的技術帶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商業運作邏輯。遊戲規則變瞭,不管人們願意不願意,都必須做齣觀念和行為上的改變。總之,一切都取決於你是否抓住瞭互聯網所帶來的新思維和可能性。對於個人品牌的建立,同樣如此。

接下來本章將概括介紹為什麼在網絡時代,你更需要個人品牌,以及個人品牌的建立模型。本書提供的這個模型的基本假設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生命意圖、夢想和天賦,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資源去實現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全新的藍圖將幫助你破解自己的潛能,構建一個你想要在他人心中投射齣的值得信賴的形象,這個形象就是關於你的核心價值觀、信念、夢想和天賦的。通過和它們連接,你敞開心扉,並獲得更加幸福和成功的人生(弗羅斯特,2003)。而這個探索的過程,植根於現代心理學理論和當代領導力研究領域的學術成果。

打造個人品牌的一些新趨勢

新趨勢一:一切遵循吸引力法則——從推動到吸引

流時代是美國《快公司》(《Fast Company》)雜誌提齣的概念,我們所理解的流時代,就是一切都是流動而變化著的。wieyi不變的就是變化,一切都是自由流動的,特彆是信息。當社交媒體齣現後,在微博、微信這樣的言論廣場上,傳統媒體已經不再擁有絕對quanwei的話語權,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媒體,每個人都能成為輿論中心。

結果是受眾不再需要被動的接受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傳統渠道傳播的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需求來做選擇。與之相應,傳統的推動性法則已無法對這個時代起作用,所有的信息傳播都會依照吸引力法則來實現。

對於個人來說,你無須任何背景,也不需要CCTV或者MTV的支持和資源,就可以擁有唾手可得的公眾曝光機會。你可以利用微博、微信、Twitter、 Youtube、Facebook、Tumblr等免費媒體成為一個有很多粉絲的自媒體。

琳賽·斯特林(Lindsey Stirling)1986年齣生於美國,是一位小提琴傢和錶演藝術傢,她的音樂被稱為嘻哈小提琴。她曾經隻付得起15分鍾的小提琴課的學費;她曾經有厭食癥;她被所有的唱片公司拒絕錄製麯目;她參加美國達人秀節目,在百萬人麵前被評委拒絕。總之,在互聯網時代到來前,這位音樂傢看起來不會有什麼光明的職業前途。

YouTube網站成為琳賽·斯特林的命運轉摺點。自2007年起,她開始在視頻網站YouTube的個人頻道上發布個人原創的MV等視頻。從此,她找到瞭自己的舞颱。琳賽·斯特林發布的MV《Crystallize》以3957萬的觀看次數,在2012年YouTube點擊率排行中名列第八。截至2015年4月,斯特林在該頻道已經獲得瞭超過600萬人的訂閱量和10億次的點擊率。與此同時,她獲得瞭5500萬粉絲。她說:“我的一生要傳遞的信息就是不要活在條條框框中(我整個人生努力貫徹的信條就是不要把自己試圖放進一個盒子裏)。”

琳賽的例子說明,這個流動的時代需要彰顯獨特,活齣真我,發齣你的聲音,走你自己的路,你本身就是一個品牌。當然,琳賽·斯特林的成功可能有一定的偶然性。YouTube於2005年2月注冊成立,琳賽·斯特林算是先行者。但無論是YouTube還是微博、微信,大型社交媒體目前的用戶數都是以數億計。在這個舞颱上獲得關注,並不容易。

時間成為這個時代zui大的資源,問題也變為你如何擁有讓大眾長時間關注的能力。現在人們的注意力時間(attention span)變得更短,他們可以關注你的微信公眾號,也可以隨時選擇不再關注。有研究說,人們對於微信等手機應用程序的關注時間,平均在60秒以下。也就是說,如果你擁有瞭人們有效的關注時間,你纔能獲得zui重要的資源。

但正如琳賽·斯特林的故事所寓意的,今天的社交媒體是一個超級長尾市場,隻要你能發齣光芒,無論如何小眾、如何冷門,網絡都會提供一種渠道,讓那些“誌同道閤”的人更容易關注到你,被你的光彩所吸引。也就是說,你隻需做到zui好的自己就可以。這是不是聽起來又顯得很簡單?更妙的是,成本遠比傳統媒體時代低得多。想想看,不用費多少金錢,你就有可能擁有數以萬計、幾十萬計的粉絲,這在10年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新趨勢二:建立有情感體驗的直接關係

互聯網革命的本質,就是打破信息不對稱也就是去中介化。從各種寶寶類互聯網金融産品大行其道,到打車軟件對齣租車行業的顛覆,案例不勝枚舉。當然,也有人說,互聯網並沒有改變商業的本質,這個說法其實也沒錯。但是去中介、與用戶(或者說受眾)建立更直接的聯係,這些所産生的化學反應,足以改變行業結構。

以小米科技為例。從零開始到中國zui大的手機品牌,這傢公司隻用瞭不到五年的時間。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將小米模式總結為“互聯網方式造手機”。為瞭及時獲得用戶反饋,小米通過小米論壇與用戶交流,用戶每天在論壇上提交各種意見和建議、參與的討論。MIUI(又名米柚,是小米科技旗下基於Android操作係統開發的Android ROM,專為中國人習慣設計,全麵改進原生體驗,能夠帶給國內用戶更為貼心的Android智能手機體驗)推齣三年後,論壇纍計貼子達到1.3億條。雷軍稱之為“我們喚起瞭用戶zui大的熱情來參與小米手機的研發”。與那些運營商營業廳中、電商頁麵上的産品相比,用戶對於自己“新手參與打造”的産品當然有著特殊感情,他們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小米的忠實粉絲。

如果說互聯網時代是流量經濟,吸引客戶的是免費,當你擁有海量用戶後你就可以從中發展齣盈利的商業模式。互聯網讓你可以直接與你的粉絲連接,有人甚至誇張地說要像養寵物一樣去維護和粉絲的關係。

雷軍在建立小米品牌的同時,還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品牌。實際上,國內手機行業zui早做粉絲營銷的是魅族,其創始人黃章憑藉對産品的極客(Geek)追求,贏得瞭一眾粉絲的追捧。雷軍曾透露在建立小米論壇之前,曾經和黃章有過交流。但黃章一直以低調、神秘著稱,除瞭在魅族論壇以J.Wong的注冊名與粉絲交流,幾乎從不公開露麵。雷軍則樂於保持高曝光率,他的微博粉絲已過韆萬級,堪比一綫影視明星。

不得不說,雷軍和小米兩個品牌之間,形成瞭很好的良性互動。從流量經濟到粉絲經濟,你不和客戶建立直接的關係,你就完全失去瞭吸引力。人們都希望與他們熟知的、可信的並能從情感上有聯結的人交往或做生意。如果你是一個能給人們帶來親切感和熟悉感,並在網上擁有持續穩定個人品牌的人,人們就會産生更多想瞭解你的願望,也更容易接受與你閤作。

再講一位做母嬰産品團購網的朋友的故事,zui開始是希望讓新生女兒用到高品質、可靠放心的嬰兒用品。為此,他閱讀瞭大量相關資訊,也經常瀏覽各種母嬰論壇,逐漸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傢。他因為“母嬰用品專傢”這個個人品牌,在論壇上得到奶爸、奶媽們的信任,並通過微信私信和網友直接互動,慢慢就做成瞭日粉絲增長量400人,微博粉絲20多萬的熱門博主,同時微信粉絲數量也達到10多萬。後來,他乾脆開始創業,組建瞭一個針對0—3歲的寶寶和媽媽用品的高品質買手團。

其實他的成功秘訣與雷軍的小米思維有共同點,都是通過和客戶的直接溝通獲得反饋、進行跟蹤,並及時迭代産品和服務。例如有的客戶對貨品的真實性有懷疑,他久多次自己齣錢讓客戶去買海外正品貨來比較。之後,這些客戶變成瞭忠實的“團員”,這樣的信任在個人品牌業務發展上是必不可少的。

互聯網去中介的同時,還實現瞭透明化,那些虛假的“以客戶為中心”的陳詞濫調,頭一次曝露在移動互聯真刀實槍的戰場中。即使有人下載你的手機app,但如果他們當天不用,之後可能就會刪除你的app;給你點“贊”的人並不一定就會真的購買你的産品,你隻有看到他們的評論,積極地和他們互動,瞭解他們真的需要什麼,纔能提供他們需要的“乾貨”。

新趨勢三:個性化與工匠精神

互聯網對於傳統工業經濟的瓦解,在於重構人類的生産協作方式。傳統工業以規模化生産為特徵,極端案例就是有名的福特T型車,工廠隻生産單一車型,甚至單一顔色。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到來,無論以“工業4.0”還是“製造業2025”或是彆的什麼名義,全球製造業的升級正在進行中。未來,製造業將實現從工廠到市場的全産業鏈數字化,這種智能化製造將帶來個性化定製和按需生産。

例如,積極嚮智能傢居轉型的海爾,其互聯工廠的目標是與用戶零距離,快速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用戶可以通過各種互動平颱提需求,並與研究製造人員、供應商進行無障礙溝通,企業通過定製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從提齣需求到zui終收到産品,用戶還可以像現在在電商平颱查看物流跟蹤信息一樣,看到自己定製的産品的整個生産、運輸進程。比如,哪個工廠接瞭單,冰箱每天生産的進展,哪天下綫,是否已經到倉庫,是否發貨,送到哪瞭等。

說迴幾十年前福特T型車的成功案例,這其實是因為福特發現瞭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大眾有節儉實用的需求,並基於這個市場需求創造齣瞭T型車這個理想化産品。和T型車一樣,工業化産品的品牌也需要基於人們的需求。如果說14世紀至17世紀的文藝復興是人類個性的解放,那麼從工業化時代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則再次釋放齣人類的個性化需求。這看起來,似乎是從工業化大生産重新迴歸到手工匠人、手工作坊。實際上,現代大企業相對於手工作坊,zui大的優勢在於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但智能化製造能夠實現成本優勢和個性化製造二者兼得。

工匠精神將再次受到追捧。工匠精神代錶的堅定、踏實與精益求精,從來沒有消逝,隻是在高度勞動分工、去技能化的工業社會失去瞭立足點。新興的移動互聯思維與古老的手藝人精神結閤,落腳點是用jizhi的産品滿足用戶需求。所謂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對所做的事情的專注執著、精益求精的精神。為什麼會有去日本買電飯鍋和馬桶蓋的現象齣現?是因為在眾多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已經成為企業文化和價值核心,現代的企業要想淨勝,“專注、jizhi、口碑”是核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隻有不斷地與用戶交互,不斷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嚮更新産品,進行産業升級,讓打造jizhi的産品和服務成為時尚。如果産品的體驗超齣預期,通過圈子口碑,而不是不打廣告的推廣也有可能性。甚至基於某個爆發點,默默無聞的産品也可能瞬間獲得翻身的機會。與此同時,企業傢的個人品牌也越來越多地被貼上瞭“産品經理”“極客”等標簽。

新趨勢四:意圖決定一切,你必須開誠布公

實際上,對於“柳桃”的命名,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柳傳誌的骨灰級粉絲王義昌就強烈建議聯想控股下的佳沃集團放棄使用“柳桃”這個名字,因為“柳桃”一旦齣現食品安全問題,柳傳誌的一世英名豈不毀於一旦?”

讓我們來看看柳傳誌是怎樣迴答這個問題的。他說:“我賣的是我種的獼猴桃, 而不是我的故事,我的故事我也不會拿齣來賣錢。”這句話簡單而概括地錶明瞭他的目的:為自己的産品做營銷。但賣的不是故事,而是産品。這種在商言商的答案比講故事更容易讓人相信。

一個更極端的案例是凡客為黃曉明量身定製的廣告——“沒錯,我不是演技派”,以及“挺住意味著一切”等幾個版本。這套2011年的廣告推齣後效果jijia,12小時獲得轉發12.5萬次,評論超過6000條。與此同時,還為黃曉明的個人品牌加瞭分。當時,黃曉明的演技備受質疑,“我不是演技派”不失為聰明的自嘲。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