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邢超, 等 編著    定  價:75    齣 版 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年09月01日    頁  數:499    裝  幀:平裝    ISBN:9787030289568            ●前言
●第1章 如何使用ArcToolbox
●1.1 ArcToolbox概述
●1.1.1 ArcToolbox工具箱
●1.1.2 ArcToolbox工具
●1.1.3 ArcToolbox工具使用許可(License)
●1.1.4 ArcToolbox支持的數據類型
●1.2如何使用ArcToolbox
●1.2.1如何執行工具
●1.2.1.1填寫工具參數
●1.2.1.2獲取工具的幫助
●1.2.1.3參數狀態圖標
●1.2.1.4可選參數
●1.2.2如何查找工具
●1.2.2.1索引(Index)
●1.2.2.2搜索(Search)
●1.2.3如何進行環境設置(Environment Se~ings)
●1.2.3.1什麼是環境設置
●1.2.3.2環境設置的等級
●1.2.3.3如何進行環境設置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ArcGIS學習指南:ArcToolbox》以ArcGIS的核心應用——ArcToolbox為切入點,係統介紹瞭ArcGIS分析、處理和挖掘地理信息的原理、流程和方法。全書共9章。靠前章介紹如何使用ArcToolbox,詳細講解瞭工具使用,並闡述瞭ArcToolbox與Geoprocessing的關係;第2~7章為主體內容,包括ArcGIS分析、地圖製圖、數據轉換、數據管理、綫性參考、多維數據等;第8章實踐案例串聯瞭前麵章節的工具使用,還將內容延伸到瞭模型和腳本。附錄包含瞭ArcGIS桌麵軟件操作入門指導、ArcToolbox使用時具體工具輸齣的環境變量和拓撲規則。
《ArcGIS學習指南:ArcToolbox》是普及型進階讀物,可供ArcGIS初學者入門參考和進階者提高之用,並可作為專傢級用戶的案頭工具書以及大專院校GIS及相關專業師生學習和教學實踐參考用書。                                           邢超, 等 編著                                                    邢超,1980年生,畢業於南京大學地圖學與GIs專業。ESRI中國(北京)培訓中心首席培訓師,具有超過8年的GIS授課經驗,曾在多個Arc GIS培訓中擔任主講,授課時長逾2000小時;擔任過多個GIS項目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或技術顧問;具有豐富的空間數據庫項目建設經驗;曾被聘為第29屆奧林匹剋運動會組委會安保工作顧問。
,962年生,博士,副教授,現任教於長安大學。具有20餘年的教學和科研經驗,現從事空間數據庫設計與實現、地理信息係統應用與開發、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及分析等方麵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已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參與編寫教材2部,參與撰寫專著1部;主持或參與完成多項重量或省等                                                            2.1.1概述
    提取(Extract)工具集主要用於在要素類或錶格中根據屬性或空間條件提取所需要的內容。這些工具將生成新的要素類或錶格,根據條件選擇齣來的數據就放在新生成的要素類或錶格中。
    在實際工作中,有時獲取的數據可能會比要用的多齣一些,因此要將所需部分抽取齣來。例如,有的河流數據,但隻需要河北省的河流數據,那麼就需要在河流數據中沿著河北省的行政邊界把河北的河流數據提取齣來,生成一個新的要素類,這個新生成的要素類中隻包含河北邊界內的河流數據。有時則需要根據某個屬性條件提取所需要的數據'比如從所有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中提取地類為耕地的地塊。
    2.1.2工具操作
&nbs;等                         
				
 
				
				
					《探索未知:全球地理信息係統前沿技術應用》  書籍簡介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地理空間數據的獲取、處理、分析和可視化能力已成為推動科學研究、産業升級乃至國傢治理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之一。然而,傳統的地理信息係統(GIS)應用範疇和技術瓶頸正在被一係列革命性的前沿技術不斷突破。《探索未知:全球地理信息係統前沿技術應用》正是一部深度聚焦於當前及未來GIS領域最新發展趨勢、突破性技術融閤與復雜實踐案例的專業著作。本書旨在為地理信息科學研究人員、高級數據工程師、政策製定者以及希望將空間智能深度嵌入業務流程的企業技術負責人,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識體係。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地理空間智能領域的五大核心模塊,每一部分都旨在闡述如何利用尖端技術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復雜問題。  ---   第一篇:新一代空間數據基礎設施與數據融閤  本篇聚焦於支撐未來GIS應用的高性能數據基礎架構,以及如何整閤異構數據源,構建統一的空間知識圖譜。  1.1 雲原生與分布式空間計算架構: 探討瞭從傳統桌麵GIS嚮大規模、彈性伸縮的雲原生地理空間平颱遷移的必要性與技術路徑。重點分析瞭基於容器化(如Docker、Kubernetes)的空間數據服務部署策略,如何實現PB級空間數據集的快速查詢與分析。深入解析瞭PostGIS、GeoSpark、以及專用的雲端空間數據庫(如Amazon Aurora Spatial, Google Cloud Spanner with S2 Library)的性能優化、擴展性和災備機製。  1.2 實時傳感網絡與物聯網(IoT)空間數據流處理: 詳細介紹瞭低延遲、高並發的流式地理空間數據處理框架。內容覆蓋MQTT、Kafka等消息隊列在時空數據采集中的應用,以及使用Apache Flink或Spark Streaming進行實時軌跡追蹤、異常點檢測和情景感知(Context-Awareness)的實踐方法。我們不再僅僅是記錄位置,而是實時洞察位置背後的動態變化。  1.3 多源異構數據融閤與本體論構建: 闡述瞭如何將遙感影像、激光雷達點雲、社交媒體文本、物聯網時間序列數據與傳統的矢量數據進行語義層麵的對齊與融閤。重點討論瞭地理空間本體論(Geospatial Ontology)的設計原則,如何利用知識圖譜技術(如Neo4j、Triple Stores)構建跨越不同數據源的統一空間關係模型,從而實現更深層次的推理和關聯分析。  ---   第二篇:深度學習賦能的高級空間感知  本篇是全書的技術核心之一,深入探討瞭如何利用深度學習模型從非結構化地理空間數據中提取高價值信息,超越傳統圖像處理方法的局限性。  2.1 捲積神經網絡(CNN)在遙感影像解譯中的突破: 詳細分析瞭U-Net、Mask R-CNN等先進網絡結構在精細地物分類、變化檢測(Change Detection)和目標定量測量中的應用。內容包括如何構建大規模標注數據集、處理遙感數據的輻射畸變和幾何校正、以及多光譜、高光譜數據的深度特徵提取策略。  2.2 遷移學習與小樣本學習在地理空間任務中的應用: 麵對專業領域(如特定災害監測、稀有地物識彆)標注數據稀疏的挑戰,本章介紹瞭如何利用預訓練的通用模型(如在ImageNet上訓練的模型)進行遷移,或使用元學習(Meta-Learning)方法,實現在有限樣本下快速適應新任務的地理空間模型。  2.3 時空序列深度模型與預測分析: 涵蓋瞭循環神經網絡(RNN)、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以及更先進的圖神經網絡(GNN)在交通流預測、城市熱力學擴散模擬以及氣候模型校準中的應用。重點解析瞭如何將GNN應用於路網或城市網格結構上,以捕捉復雜的空間依賴關係。  ---   第三篇:數字孿生與沉浸式空間交互  本篇關注於構建與現實世界同步、可交互、可模擬的虛擬空間模型,這是實現下一代城市管理和工程設計的基礎。  3.1 高精度三維建模與實景重建技術: 詳細介紹瞭從無人機攝影測量(UAV Photogrammetry)、航空激光雷達(LiDAR)到地麵移動掃描(Mobile Mapping Systems)的數據采集流程,以及如何將海量點雲數據高效處理、簡化並轉化為可用於實時渲染的BIM/CIM模型。  3.2 物理引擎與空間仿真集成: 探討瞭如何將數字孿生模型與流體力學、電磁學等專業仿真引擎(如OpenFOAM, COMSOL)進行耦閤。實例分析包括建築群落的氣流組織模擬、地下管網的水力模型驗證,以及災害蔓延(如火災、洪水)的實時推演。  3.3 擴展現實(XR)在空間數據可視化中的融閤: 超越傳統的桌麵顯示,本章著重於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閤現實(MR)技術在現場作業指導、復雜基礎設施的“透視”檢查以及公眾參與規劃決策中的創新應用。討論瞭空間錨定技術(Spatial Anchoring)和延遲補償在確保沉浸式體驗中的關鍵作用。  ---   第四篇:空間智能與決策支持係統  本篇將技術落地到實際的決策場景,關注如何利用高級分析和優化算法,直接驅動業務流程和政策製定。  4.1 空間優化與資源配置: 深入講解瞭組閤優化、路徑規劃(如VRP的精確求解與啓發式算法)以及設施選址模型(如Maximal Covering Location Problem, MCLP)在物流配送、應急響應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中的應用。  4.2 基於Agent的復雜係統建模(ABM): 闡述瞭如何利用基於主體的模型來模擬人類行為、市場動態或傳染病在城市空間中的擴散。這對於理解城市發展的非綫性、湧現性特徵至關重要。  4.3 可解釋性人工智能(XAI)在地理決策中的應用: 隨著AI模型在信貸評估、風險評估等敏感領域的使用增加,本章強調瞭理解模型決策背後的地理空間邏輯的重要性。內容涉及LIME、SHAP等技術在解釋地理預測結果上的定製化應用。  ---   第五篇:全球地學數據治理與倫理挑戰  本書最後一部分著眼於GIS技術發展帶來的宏觀和倫理影響,確保技術應用的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感。  5.1 開放地理空間數據標準與互操作性: 探討瞭OGC(開放地理空間信息聯盟)最新的標準進展,如WFS 3.0、3D Tiles格式的普及,以及如何實現跨組織、跨國界數據的無縫交換和使用。  5.2 隱私保護與差分隱私技術在空間數據中的應用: 鑒於地理位置數據的敏感性,本章詳細介紹瞭差分隱私(Differential Privacy)技術如何量化並注入噪聲到空間數據集中,以便在保護個體位置信息的同時,仍能進行有意義的宏觀統計分析。  5.3 空間公平性與算法偏見: 討論瞭訓練數據(如曆史數據)中固有的社會經濟偏見如何通過空間分析模型被放大,並提齣瞭識彆和緩解空間算法歧視的實踐框架,確保地理信息技術能促進而不是加劇社會不平等。  ---  目標讀者群體: 具備一定GIS基礎知識,緻力於將前沿計算技術(AI、雲計算、大數據)應用於地理空間領域的專業人士和研究人員。本書適閤作為高級研究生課程教材或企業內訓的深度參考資料。它提供的不是軟件操作手冊,而是驅動未來空間智能解決方案的底層思維框架和工程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