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13 书号:9780393097658
Author 作者:Oconnor, Raymond
出版社:W. W. Norton & Company
Publication Date 出版日期:1971-01-17
Product Dimensions 商品尺寸:79.6x53.4x4cm
Shipping Weight 商品重量:0.04kg
Shipping Weight Language 语种:English
pages 页数:143
我对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印象非常深刻,它并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年代编年史叙述方式,而是巧妙地将设计思潮的演变与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结合起来。作者的笔触极其流畅且富有洞察力,他总能精准地捕捉到不同时期室内设计风格背后的哲学支撑和技术革新。比如,在探讨现代主义的兴起时,他不仅仅罗列了那些标志性的家具和空间布局,更是深入剖析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如何影响了设计师对材料和功能的理解。阅读起来就像是跟着一位资深导游,穿梭于历史的长廊之中,每到一个转角都有新的惊喜和深刻的启发。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案例分析的完美平衡,使得即便是对设计史不太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跟上节奏,并从中领悟到设计的“为什么”而非仅仅是“是什么”。
评分语言风格上,作者的表达非常精准且富有文学色彩,但又绝不故作高深,这在我阅读同类学术著作时是很少见的体验。行文流畅,词汇选择既专业又富有画面感,即便是描述复杂的空间结构或抽象的设计哲学,也能用生动直观的比喻来解释清楚。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需要反复查阅才能理解的晦涩难懂的句子。更棒的是,很多关键概念都有清晰的定义和历史渊源的梳理,这对于构建稳固的知识体系大有裨益。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将学术严谨性与阅读愉悦性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读完后不仅知识储备增加了,连带着对这个行业的敬畏心和热爱也加深了许多。
评分这本书的国际视野做得非常出色,它远超出了传统上只关注欧美主流设计的范畴。我惊喜地发现其中穿插了大量来自亚洲、南美洲乃至非洲地区独特室内环境的案例分析。作者似乎在努力打破“西方中心论”的窠臼,展现了全球各地在不同气候、资源和审美体系下,人们如何构建他们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些非主流案例的引入,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意识到设计的多元性和适应性。特别是对一些受本土工艺和材料影响极深的设计流派的介绍,非常细致入微,提供了许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视角。这不仅仅是一部设计史,更是一部人类生活方式与空间关系变迁的编年史,其广度和深度都令人赞叹。
评分作为一名室内设计从业者,我发现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提供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它并非一味地赞美经典,而是敢于对那些被过度神化的设计理念提出质疑。作者在分析某些流派的局限性时,比如过度强调功能性而牺牲人性化舒适度的问题,或者新材料应用带来的潜在环境影响时,态度十分审慎且富有建设性。这种冷静客观的评判,促使我重新审视我们今天所做的设计决策。书中对于“设计伦理”和“可持续性”在历史中的萌芽与发展也有专门的探讨,这对于身处快速迭代的当代设计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它教会我,真正的设计大师不仅要懂得如何创造美,更要懂得如何对空间负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搭配烫金的书名字体,在书架上显得低调而有品位。纸张的选择也很考究,摸起来有种温润的触感,翻阅时页面的声音也十分悦耳,可以看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内页的印刷质量更是没得说,高清的彩图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都非常高,即便是早期的一些设计作品,那些微妙的材质肌理和光影变化都能被细腻地捕捉下来。尤其是那些经典案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线条精准,信息量丰富,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光是研究这些图纸本身就极具价值。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实体书体验绝对是顶级的,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分量和艺术气息,绝对称得上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精装书。这种对实体载体的尊重,让阅读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获取。
评分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快捷质量好!下次还会再来!
评分发货快,商品好,下次再来。
评分出入不大,还好.
评分有点小破损。。。。无关大雅。
评分很不错,速度快,质量好正版
评分物流很快,包装很好,书也不错哦
评分书很喜欢,自己是做室内设计的,本书对我很有用,而且价格实惠,推荐给同行们
评分物流很快,包装很好,书也不错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