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至1985年,溫傢寶同誌在甘肅省地質局、地礦部先後工作瞭18年,寫下瞭大量的工作筆記,《溫傢寶地質筆記》選取瞭這期間溫傢寶在地質係統工作時的部分筆記、日記、文章,以及作者根據筆記內容撰寫的迴憶性文字及說明;分為野外地質考察筆記、管理工作筆記、調研筆記和學習研究筆記四部分,共計52萬字。全書采用 人稱的敘述方式,全麵迴顧瞭作者在地質係統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情況。其中,有對地質現象的觀察和描繪,有對地質工作的實踐和認識,有深入基層調查的經曆、收獲和啓示,有對自我的要求和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祖國山水的熱愛和對人民的感情。這些筆記真實、客觀地反映瞭溫傢寶同誌對地質工作的專注、執著和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記錄瞭一個年輕地質隊員成長的曆程;同時也從一個側麵反映瞭改革開放前後我國地質工作的變化和取得的成就。
《溫傢寶地質筆記》一書*近由地質齣版社齣版,即日起在全國公開發行。
本書收入溫傢寶同誌1968年至1985年在地質係統工作期間的工作、學習筆記160餘篇、手跡影印件632幅。這是作者從現存45本、400多萬字的筆記中摘選的。本書還收入作者撰寫的迴憶文章24篇,照片50餘幅。全書分為野外地質考察筆記、管理工作筆記、調研筆記和學習研究筆記四個部分,真實記錄瞭作者的成長經曆,反映瞭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地質工作的變化和成就。本書所收筆記、迴憶文章及照片均為首次公開發錶。
*部分 野外地質考察筆記
引言夢裏常迴祁連山
祁連山工作日記
1970年日記選
1974年日記選
北山地質筆記
穿心河
正北山
祁連山地質筆記
九個青羊
白石頭溝
烏蘭大阪
雙叉子河
白水泉
呼蘭颱溝西
南九個青羊
硃龍關河
夾皮溝
大海子
乾巴河腦
大柳溝
白河套
五個山
第二部分 管理工作筆記
引言情係地礦思隨行
管理工作日記
1978—1979年日記選
1980—1981年日記選
1982—1983年日記選
甘肅地質管理工作筆記
對全省區劃工作安排的總體設想
設計審查匯報提綱
驗收區測一隊五幅圖
關於M2、Q1的討論
研究水文工作任務調整
地質調查研究工作管理體製改革的幾點作法
在經濟調整期間地質科技發展的方針
建立健全各級經濟責任製
一九八二年全省地礦工作重點安排
地質實驗及製印管理工作的原則和要求
局隊會審設計節選
設計質量評議的幾條原則
在1:5萬區域地質調查設計審查總結會議上的發言提綱摘要
關於分隊崗位責任製的思考
在地質報告審查會議上的發言提綱
下隊檢查工作節選
附甘肅地質工作調整形勢和今後的方針——在甘肅省地礦局上半年地質工作檢查總結會上的
發言(1982年7月29日)
地礦部管理工作筆記
改革要遵循五條原則
地質係統實行經濟責任製的形式
研究“化探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同部財務大檢查小組談話
討論礦産資源法第12稿
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端正指導思想
關於地質工作規律和經濟規律問題
嚮體改委匯報提綱
在討論遼寜、湖南兩省改革試點方案結束會上的發言
研究深圳地質工作及沿海開放城市地質工作問題
討論《關於部分地質成果實行有償轉讓的暫行規定》
討論《地質工作體製改革綱要》
附 在秦嶺巴山地區地質工作協調領導小組*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摘要(1984年3月10日)用整黨精神搞好設備大檢查提綱(1984年7月15日)
第三部分 調研筆記
引言踏遍群山覓真知
東北地區調研筆記
*次地質工作體製改革調研
附東北三省局體改調查報告(1982年9月)
西北地區調研筆記
地質科技進步問題調研
附關於陝西地質科技進步問題的調研報告(1982年12月)
新疆地質工作考察調研
同新疆地礦局、西北石油局就“七五”規劃交換意見提綱(1984年6月24日)
赴蘇聯考察煤成氣
附 赴蘇考察訪問日記
第四部分 學習研究筆記
引言積纍知識為人民
讀書筆記
文史學習筆記選
地質力學學習筆記選
《闆塊構造述評》學習筆記選
地層錶對比
沉積變質鐵礦特徵學習劄記
海相火山岩及其鐵礦床成因學習筆記選
《變質作用研究的發展動嚮》等學習劄記
能源、礦産資源、水資源等資料摘錄
礦産資源的閤理開發和利用學習劄記
地質工作體製改革問題學習劄記
《未來二十年的世界經濟》學習筆記
研究筆記
從祁連山超基性岩特徵認識建造與改造的關係(1975年9月)
附 學習研究部分文章
我們的責任,是嚮人民負責(1974年)
硃龍關式火山一沉積鐵礦特徵及其與古河西係的關係(1979年3月)
地質工作要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學習馬剋思關於再生産原理的體會(1982年5月)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地質事業——學習《鄧小平文選》的體會(1983年12月)
關於地質工作體製改革的幾個問題(1984年11月)
擺在我麵前的45個封皮陳舊的筆記本,是我從事地質工作時的部分筆記。其中,在甘肅省地質局工作期間的有2l本,在地礦部工作期間的有24本。
2013年3月我退休後,得以有閑暇慢慢翻看這些筆記本。看著筆記本中熟悉的筆跡、清晰的圖示,昔日祁連山的風雪、地質隊員的音容笑貌、地質行業改革探索的曆程,如同電影般一幕幕浮現在我的眼前,讓我走進深深的迴憶中。
從1968年到1985年,我在地質係統工作瞭18個年頭,大多是在艱苦環境中度過的。其中,在甘肅省地質局工作15年,在地礦部工作3年。這18年是我從青年到中年這段人生中*寶貴的時光,也是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更是我們國傢發生曆史轉摺變化的重要時期。
這些筆記不僅是珍貴的地質工作記錄,也是我成長曆程的真實寫照。這些筆記中,有對地質現象的觀察和描繪,有對地質工作的實踐和認識,有科學考察的經曆和收獲,有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對人民疾苦的關切,有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己的勉勵。它們來自於神奇的大自然和艱苦的地質工作,是我用雙腳走齣來的。
從這些內容豐富的筆記中,可以看到在那動亂和走嚮變革的年代,在喧囂的社會和寂靜的自然環境中,在朝氣蓬勃的年輕歲月和走嚮成熟的“而立”、“不惑”之年,我對地質工作的極大專注,對科學的熱愛,對學習的渴望和對真理的追求。我平靜而從容地直麵各種睏難,一步一步地前行和攀登,從未退縮。我堅信,不畏艱難睏苦的人,終會到達光輝的頂點。
夢裏常迴祁連山,*憶荒野找礦時。我難忘祁連山的找礦歲月,懷念昔日的同事,牽掛著甘肅的發展。在甘肅從事地質工作的經曆,是滋養和支撐我精神之樹櫛風沐雨的沃土。
在地礦部工作期間,從長白山到天山,從橫斷山到武夷山,從秦嶺到南嶺,我到過祖國的許多山山水水,親身經曆瞭我國地質行業體製改革的*初探索。
我感謝培養我成長進步的艱苦環境和嗬護我的園丁、師長。得益於偉大的改革開放,我纔能從西部地區一個普通的地質隊員逐步成長為承擔重要責任的領導人。
往事並非如煙,記憶曆久彌新。這些筆記從不同側麵,客觀、真實地記錄瞭一個年輕地質隊員成長的曆程,同時反映瞭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地質工作的變化和取得的成就。把這些筆記整理齣來,也是錶達我對地質工作的無限懷念之情。
從內容上看,我的地質筆記大體可以歸成四類:一是野外地質考察筆記;二是管理工作筆記;三是調研筆記;四是學習研究筆記。本書摘錄的筆記內容就是按照這四個分類,從這45個筆記本、400多萬字中篩選齣來的。可惜的是,由於單位多次變動、個人多次搬遷,我的一些地質筆記、圖錶資料、手稿及標本等散失瞭。這是無法彌補的遺憾。
在野外地質考察筆記、管理工作筆記、調研筆記部分,還摘選瞭我的一些曰記;在管理工作筆記、調研筆記和學習研究筆記部分,收錄瞭我撰寫的幾篇調研報告及學習研究部分文章。由於地質工作的專業性,為便於讀者閱讀和理解,我在每類筆記及摘選的有關筆記前麵專門寫瞭迴憶當時工作和生活的文章,作為必要的說明和解釋,並對部分筆記另擬瞭標題。全書除野外地質考察筆記以地點、時間順序編排外,其餘均以時間順序編排。
真實是本書的生命。本書所錄筆記完全是原始記錄,僅在個彆筆誤之處用注釋修正。確需改補的錯漏字,加方括號予以區彆,以保持筆記的真實。
這裏,我要衷心感謝國土資源部、甘肅省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和地質齣版社及有關人士為本書的齣版付齣的大量心血。
祁連山工作日記
1970年日記選
1970年5月18日
昨天齣發,夜宿張掖,今天到達祁連。
雖然已是初夏,但在翻越4300米的俄博大阪時還是非常冷的。我們又穿上瞭皮衣,戴上瞭皮帽。山區河流的巨厚冰雪纔剛剛融化。
現在,同事們都在打撲剋。我不願在那上麵多費時間。我想,隻有把彆人玩耍的時間,都用於工作和學習,纔能彌補我資質的不足,纔能不空耗生命,纔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1970年5月19日
昨天下午六時,到達托勒牧場。在依山靠榖的盤山路上整整跑瞭一天。王師傅是個老練的司機,剋服瞭許多睏難,特彆是過“老虎嘴”時,公路靠著衝天的陡壁,旁邊是深深的山澗,隻能走一輛車。每次過這兒,大傢都捏著一把汗。
昨夜開始住自己的帳篷瞭。這裏天氣還很冷,早晚都有冰凍,前些天還下瞭場近半尺厚的大雪。夜間,我們蓋上瞭鴨絨被,不覺得冷瞭。
今年使駱駝馱運。小硃帶馱工從昌馬翻山,用瞭九天到達這裏。要是公路通車,一天就可以迴到酒泉。
大傢剛剛一起搭瞭個鍋竈,又摘洗瞭青菜。在野外,一切都要自己動手。從采買到做飯、搭帳篷,都要大傢一齊勞動。
1970年5月24日
明天,普查組就要離開牧場,到硃龍關盆地,開始野外工作瞭。搬到*個基站,需要兩天時間,走一百多公裏的山路。
今天,我們打好柴,整理好物品,作好準備。
1970年5月27日
5月25日、5月26日,搬傢。我們剋服瞭許多睏難,翻越瞭海拔4300米的二指哈拉大阪,來到瞭*個基站——蛇眼溝,行程近120公裏。
沒有什麼睏難可以阻擋我們前進。5月25日傍晚,到瞭二指哈拉大阪下,由於修公路,山溝堆滿瞭碎石,駱駝隊無法通過。在天黑前,我們搶修瞭道路。當晚,支瞭帳篷,在地鋪上度過瞭一夜。第二天,天不亮起身。在八點鍾前,打好瞭馱子。用瞭4個小時的時間,翻過瞭二指哈拉大阪。
在蛇眼溝安瞭基站。基站附近沒水,在距基站一裏多的地方有兩個積水坑。於是,我們就用肩挑水。同時,在近處挖坑儲水。基站附近沒有柴燒,我們就在一個晚間,撿瞭200多斤牛糞,解決瞭燒柴問題。
翻過二指哈拉大阪,遠處又齣現一道和天相連的山巒,比二指哈拉山又高過一韆公尺,這就是班賽爾山。遠處望去,山上的白雪連著藍天。在雲霧中,常常分不齣山和天。在兩山之間,硃龍關河,橫貫山問盆地。 沒有翻不過去的山。在一心為革命、為人民的戰士麵前,山越高,革命意誌越堅。
我身在深山,但胸懷卻像海一樣的寬廣。我把自己的工作,與人民的利益聯係起來,就産生瞭無窮的力量,頑強地戰鬥。1970年5月28日
今天,沿洪水壩河,嚮北踏勘。洪水壩河,水流湍急。滔滔水聲,百米仍舊聽得很清楚。人們在河邊說話,二三米內都聽不清楚。
洪水壩河兩岸是懸崖峭壁,河床切割很深。河麵上,間或有冰雪覆蓋,河水成瞭暗河。
今天的工作是非常艱苦的。為瞭嚮北前進,有時要踏冰過河,有時要攀登懸崖峭壁。在攀峭壁時,嚮下一望,幾十米陡峭的山壁,近於直立,下麵是洶湧澎湃的河水。麵臨這樣的情況,我們總是毫無懼色,要是遇到神經衰弱的人,非嚇昏瞭不可。
經過一天艱苦的行程,完成瞭踏勘任務。
近兩天,由於勞纍過度,特彆是幾次到一裏外的地方挑水,肺部有些不適,痰顯著增多、加濃,身體常感疲乏。我疑惑肺病又犯瞭。
我要以堅韌、頑強的精神,剋服一切睏難。隻要一天不倒,一息尚存,就要為人民工作一天。
1970年7月12日
今年是我從事野外工作的第二年。近兩年的野外生活,使我更加熱愛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巍巍的祁連山,縱橫韆裏。山頂覆蓋著冰雪,經夏不融。舉目望去,雪峰指嚮藍天,十分壯麗。或者,白雲環繞,青峰駕於白雲之上;或者雲霧濛濛,使你分不齣山和天。湍急的山川河流,聲勢浩大,如萬馬奔騰。冰雪飛融,寒冽逼人。麵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我的心情從未平靜過。縱橫全國的大小河山,貯藏瞭豐富的礦藏。我要在祖國的土地上,為祖國尋找齣豐富的礦藏,為人民造福。P21-23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