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

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江晓原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6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69105
版次:1
商品编码:1030867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我们的国家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科学与技术、发明与发明权之争、并非每种发明都造福人类、评价发明的标准随时代而异、允许“无用”的奇情异想、“四大发明”的定型版本、“批”派、“挺”派、“新四大发明”选项等。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1988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1999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出任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首任系主任。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员,国际东亚利技医学史学会(ISHEASTM)会员,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性学会理事,上海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上海性教育协会理事,《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料》等国家级学术刊物常务编委、编委。已在海内外出版《天学真原》《星占学与传统文化》《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中国人的性神秘》《星占》等专著共十六部。

目录

导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发明/1
科学与技术
发明与发明权之争
上1000年中22项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
并非每种发明都造福人类
评价发明的标准随时代而异
允许“无用”的奇情异想
本书的目的
附:中国科学技术史深入阅读简要推荐书目

一、四大发明,13
“四大发明”的定型版本
“批”派
“挺”派
“新四大发明”选项

二、天学与王权/20
历代官史中有特殊的“天学三志
天学在上古政务中的特殊地位
天学在古代知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皇家天学机构的特殊地位
“天人感应”与“天命”观念
“通天者王”的政治观念
天学与王权之关系
历代为何会有“私习天文”之厉禁

三、部江堰: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3l
世界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对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质疑
中华民族智慧的见证

四、《黄帝内经》:中医究竟是什么?/37
中医文献的第一号经典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理论系统的主要特征
中医不必“死乞白赖”地宣称“我也是科学

五、《周髀算经》:充满域外人学的-IJ国经典
《周髀算经》其书
中国古代唯一的公理化体系
盖天宇宙模型是“双重球冠”吗?
盖天宇宙模型之正确形状
《周髀算经》与古代印度宇宙模型
《周髀算经》与古希腊地球寒暑五带知识
《周髀算经》背后的大谜

六、勾股定理/58
英雄所见略同
命名权之争

七、造纸/63
先秦时期的书写材料
纸的发明权是否属于蔡伦
争端再起
造纸术的传播

八、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历法的功能与性质/69
历谱、历书与历法
《大衍历》
一个荒谬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法竟然是为星占学服务的

九、农历:调和阴阳之法/75
三大体系
二十翻节气
“圣人知命之术
附:关于儒略历和格里历

十、中国炼丹术:永生,黄金和性爱/83
中国炼丹术概要
炼丹术与永生
炼丹术与炼金术
炼丹术带来的副产品
从“外丹”到“内丹
炼金术与化学

十一、三大奇器及其复制:水运仪象台,候风
地动仪,指南车/93
三大奇器
三大奇器的复制
无法解决的难题

十二、1054年超新星:中国天学留下的
科学遗产/99
古人“帮助”当代人完成了天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天学的遗产
两个“古为今用”的成功案例

十三、火药及其西传:究竟是谁将骑士阶层
炸得粉碎?/105
两个基本概念
中国黑火药:从丹房到军用
黑火药发明权的一些争夺者
黑火药向西方的传播
终究还是黑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十四、《营造法式》:古代第一部建筑工程官方
规范/112
中国第一部建筑学著作
刊行《营造法式》原来是为了反腐倡廉
《营造法式》的历史意义
……
二十一、李约瑟:一个关于中国的不能忘记的名字

精彩书摘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推算七政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呢?数理天文学剩下的95%以上的内容,是为什么服务的呢?
答案是——为星占学服务。
因为在古代,只有星占学需要事先知道被占天体运行的规律,特别是某些特殊天象出现的时刻和位置。比如,日食被认为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所以必须事先精确预报,以便在日食发生时举行盛大的仪式(禳祈),向上天谢罪;又如,火星在恒星背景中的位置经常有凶险的星占学意义,星占学家必须事先推算火星的运行位置。
如果认为星占学是伪科学,那么历法(数理天文学)这个科学工具就是被用来为伪科学服务的。古波斯的《卡布斯教诲录》中说:“学习天文的目的是预卜凶吉,研究历法也出于同一目的。”这个论断,对于古代诸东方文明来说,都完全正确。打个比方,如果认为算命是伪科学,那么即使用电脑来算命,也仍然是伪科学,只不过使用的电脑这个工具是科学的。中国古人并不想用他们的数理天文学去探索自然,而只是将它作为星占学的工具,它就好比是那台用来算命的电脑。

前言/序言


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先生文化根底深厚,叙述收放自如,时有耀眼火花、智慧之语,读之如沐春风。书拿到时候,包装还行,翻开来后有些输液有点粘连轻轻撕开后不影响阅读。书的内容比较简短,差不多了花了3个小时就读完了,读下来不是很尽兴,完全可以当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发明,观点与一般教科书有所不同,比较理性。这可以说是一本对中国极其简略的介绍,然而教授对所涉及的每个个例所持的评论,都充满了诗意,寥寥几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他很能概括出一个时代的精气神,立论好不空泛,文笔实在是魅力无敌。一套专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由名家倾情撰写的系列丛书。国家,每当我们听到这个词,都会由衷感到亲切而充满温情。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即使身在别处,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情感也植根于此,我们的思念也缠绕于此。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度、我们的家园。素未谋面的樊树志教授,他写的书既有文化内涵,体系有很好。像这本书就很浅显易懂。我一口气读完后还引发了自己的深思。一本初读简单,但值得思考的文化历史书。对人类学历史比较感兴趣的人比较合适 通俗简单。是一套了解中国古代技术和文明的好书,视野广博,观点独到.强烈建议再出一套. 我们今天的“科学”概念来自西方,所以根据李约瑟的难题,中国自然没有,也不可能发生欧洲那样的近代科学。中国有自己的文明发展历程,对我们或者对西方人而言,就都带有明显的启发性的意义。

评分

懂得中国的发明史很有学习的价值

评分

懂得中国的发明史很有学习的价值

评分

科学史是科学和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研究。通过20世纪后期从18世纪以来,科学史,尤其是物理和生物科学,往往是在一个进步的叙述呈现在真实的理论更换错误的信念。最近的历史解释,如托马斯•库恩,往往把科学史中更细致的方面,如竞争性的范式或概念系统在更广阔的矩阵,包括智力,文化的,科学之外的经济和政治的主题。科学是关于自然世界的经验,理论和实践知识,科学家谁强调观察现实世界的现象,解释和预测产生了身体。科学编史学,相反,往往借鉴了这两种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历史研究方法。不过,这个英文单词的科学家是相对较新的,传统上,科学史家所定义的科学足够广泛,包括那些调查。“科学史”一样有两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层次指的是对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的述说,第二层次则是指对这种述说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观念进行反思和解释,后者有时也称“史学”或“编史学”、“科学史学”或。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一阶科学史和二阶科学史。一阶的科学史和二阶的科学史是密切关联的。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总是那些被人“讲”出来的东西。每一种“历史叙述”的背后,都隐含着叙述者的一套历史“观念”。这套“观念”支配着历史叙述者和历史学家去选择讲什么、不讲什么,支配着他们如何讲、如何编排形形色色的历史“事实”。就科学史而言,这套观念首先和主要的是“科学”的观念,其次还有“历史观”,不同的“科学观”和“历史观”决定了科学史叙述的不同范围、不同内容和不同到牛顿这段历史时期。这段时期,科学思想发生戏剧性的变革,为迎接新思想的到来所需要的细节上的改变,一环紧扣一环,每一环节都由一个伟大的人物来完成,整个科学的进展仿佛是早已安排好了的一幕戏剧的开演。这样的历史当然使思想史或观念史大有用武之地,可是这种情况在科学史上并不总是出现。到了18世纪,科学发展的线索就不那么分明了,科学史不再是在少数几个成熟学科中观念的变革史,而是许多新学科的诞生史。美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曾提出,近代物理学史上存在着数学传统和实验传统的对立。他认为,象天文学、和声学、数学、光学与静力学这五大学科属于古典物理科学,从古代几乎连续的传到近代,这些学科在近代的主要发展是观念革命。 “古典科学在科学革命时期的转变,更多地归因于人们以新的眼光去看旧现象,而较少得力于一系列以前未预见到的实验发现”。另一方面,象电学、磁学、热学、化学等学科,极大地依赖实验,库恩称之为培根科学,因为培根曾在他的发展过兰图。库恩指出,数学传统的古典科学和实验传统的培根科学直到19世纪仍然是分离的、独立发展的,不能用一种发展模式来套全部的科学史。库恩的观点对我们认识思想史编史方法的局限性是有帮助的。

评分

书还是不错的,通俗易懂。

评分

还没以前的那本好。还没以前的那本好。

评分

科学史是科学和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研究。通过20世纪后期从18世纪以来,科学史,尤其是物理和生物科学,往往是在一个进步的叙述呈现在真实的理论更换错误的信念。最近的历史解释,如托马斯•库恩,往往把科学史中更细致的方面,如竞争性的范式或概念系统在更广阔的矩阵,包括智力,文化的,科学之外的经济和政治的主题。科学是关于自然世界的经验,理论和实践知识,科学家谁强调观察现实世界的现象,解释和预测产生了身体。科学编史学,相反,往往借鉴了这两种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历史研究方法。不过,这个英文单词的科学家是相对较新的,传统上,科学史家所定义的科学足够广泛,包括那些调查。“科学史”一样有两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层次指的是对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的述说,第二层次则是指对这种述说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观念进行反思和解释,后者有时也称“史学”或“编史学”、“科学史学”或。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一阶科学史和二阶科学史。一阶的科学史和二阶的科学史是密切关联的。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总是那些被人“讲”出来的东西。每一种“历史叙述”的背后,都隐含着叙述者的一套历史“观念”。这套“观念”支配着历史叙述者和历史学家去选择讲什么、不讲什么,支配着他们如何讲、如何编排形形色色的历史“事实”。就科学史而言,这套观念首先和主要的是“科学”的观念,其次还有“历史观”,不同的“科学观”和“历史观”决定了科学史叙述的不同范围、不同内容和不同到牛顿这段历史时期。这段时期,科学思想发生戏剧性的变革,为迎接新思想的到来所需要的细节上的改变,一环紧扣一环,每一环节都由一个伟大的人物来完成,整个科学的进展仿佛是早已安排好了的一幕戏剧的开演。这样的历史当然使思想史或观念史大有用武之地,可是这种情况在科学史上并不总是出现。到了18世纪,科学发展的线索就不那么分明了,科学史不再是在少数几个成熟学科中观念的变革史,而是许多新学科的诞生史。美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曾提出,近代物理学史上存在着数学传统和实验传统的对立。他认为,象天文学、和声学、数学、光学与静力学这五大学科属于古典物理科学,从古代几乎连续的传到近代,这些学科在近代的主要发展是观念革命。 “古典科学在科学革命时期的转变,更多地归因于人们以新的眼光去看旧现象,而较少得力于一系列以前未预见到的实验发现”。另一方面,象电学、磁学、热学、化学等学科,极大地依赖实验,库恩称之为培根科学,因为培根曾在他的发展过兰图。库恩指出,数学传统的古典科学和实验传统的培根科学直到19世纪仍然是分离的、独立发展的,不能用一种发展模式来套全部的科学史。库恩的观点对我们认识思想史编史方法的局限性是有帮助的。

评分

书不错,朋友表示不错。但是配送很不给力啊,6月2号下的单,6月18才收到货,广州市的,又不是什么偏远山区!京东这点要改进呀。

评分

先生文化根底深厚,叙述收放自如,时有耀眼火花、智慧之语,读之如沐春风。书拿到时候,包装还行,翻开来后有些输液有点粘连轻轻撕开后不影响阅读。书的内容比较简短,差不多了花了3个小时就读完了,读下来不是很尽兴,完全可以当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发明,观点与一般教科书有所不同,比较理性。这可以说是一本对中国极其简略的介绍,然而教授对所涉及的每个个例所持的评论,都充满了诗意,寥寥几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他很能概括出一个时代的精气神,立论好不空泛,文笔实在是魅力无敌。一套专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由名家倾情撰写的系列丛书。国家,每当我们听到这个词,都会由衷感到亲切而充满温情。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即使身在别处,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情感也植根于此,我们的思念也缠绕于此。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度、我们的家园。素未谋面的樊树志教授,他写的书既有文化内涵,体系有很好。像这本书就很浅显易懂。我一口气读完后还引发了自己的深思。一本初读简单,但值得思考的文化历史书。对人类学历史比较感兴趣的人比较合适 通俗简单。是一套了解中国古代技术和文明的好书,视野广博,观点独到.强烈建议再出一套. 我们今天的“科学”概念来自西方,所以根据李约瑟的难题,中国自然没有,也不可能发生欧洲那样的近代科学。中国有自己的文明发展历程,对我们或者对西方人而言,就都带有明显的启发性的意义。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