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一日:海豹六队击毙本·拉登行动亲历 中信出版社

艰难一日:海豹六队击毙本·拉登行动亲历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马克·欧文 著
图书标签:
  • 海豹突击队
  • 本·拉登
  • 反恐
  • 军事
  • 回忆录
  • 战争
  • 中东
  • 美国
  • 特种作战
  • 中信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5958
商品编码:1032350151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2

具体描述


 在这部史无前例的作品中,一位前美国海军海豹六队队员化名为“马克·欧文”,详述了其全程参与击毙本·拉登的“海王星之矛”行动。
《艰难一日:海豹六队击毙本·拉登行动亲历》让读者置身于欧文以及其他千里挑一的24名队员周围,和他们一起踏上生平最为重要的军事行动的征程。这次突击行动,始于几乎让欧文丧生的“黑鹰”直升机坠落事故,止于一次确认本·拉登死亡的无线电呼叫。叙述无一纰漏,详尽入微,堪称当代历史上无可回避的重大事件。
海报:

《艰难一日》到底泄露了什么
◎关于海豹突击队:
o海豹突击队的整体建制是什么样的?海豹六队的队员选拔经过什么样的程序和训练内容?
o海豹的队员武器装备都包含什么?到底先进到了何种程度?
o与海豹配合行动的部队有哪些?各组各兵种如何协作行动?

◎本次突袭行动前:
o这次行动到底是一次刺杀行动,还是一次捕获行动?
o是谁发现了本拉登的隐秘住所并确信锁定?
o行动前的战术和计划如何制定?海豹们如何进行了实操演练?

◎本次突袭行动中:
o参与的作战单位都有哪些?
o行动中一架黑鹰直升机为什么坠落?
o这栋藏身处到底有几个有抵抗能力的男性?令美军闻风丧胆的女人弹出现了吗?
o见到美军士兵时,这位恐怖大亨开枪反抗了吗?
o海豹侦察兵如何将拉登一枪毙命?
o击毙后,海豹们为什么发现这个拉登的胡子不像半岛电视台中的那样花白?
o最后海豹们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才将拉登的尸体运回了基地?

◎《艰难一日》到底披露了什么与官方不同的细节
o官方称,当时拉登退回房间后,因担心他可能取武器而开枪将其击毙。该书则描写道,攻上三楼的突击队员在看到拉登把头探出门外后就开了枪。随后,拉登身体倒回屋内,突击队员则冲进卧室,看见拉登已倒在血泊中,头部右侧有明显弹孔,两名女子在其身边哭泣。突击队员拉开女子,比索内特与其他队员一起对准拉登仍在抽搐的身体连开数枪,直到他静止不动。
o官方称,本o拉登曾经全副武装,跟海豹突击队对峙。比索内特还在书中称,在接近本o拉登房间时,并没有人中枪,也没有和本o拉登进行40分钟的枪战。当时,本o拉登没有携带任何武器,也没有进行任何反抗。 甚至在搜查时发现的一支AK47和马卡洛夫手枪中,竟然没有一粒子弹。
……

   在这部史无前例的作品中,一位前美国海军海豹六队队员化名为“马克·欧文”,详述了其全程参与击毙本·拉登的“海王星之矛”行动。他与当今时代最危险的恐怖大亨正面交锋,并亲历其人生最后一刻。
     《艰难一日:海豹六队击毙本·拉登行动亲历》让读者置身于欧文以及其他千里挑一的24名队员周围,和他们一起踏上生平最为重要的军事行动的征程。这次突击行动,始于几乎让欧文丧生的“黑鹰”直升机坠落事故,止于一次确认本·拉登死亡的无线电呼叫。叙述无一纰漏,详尽入微,堪称当代历史上无可回避的重大事件。
     在《艰难一日:海豹六队击毙本·拉登行动亲历》中,欧文也将读者带到美国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的反恐战场上,详细记述了美国这支最顶级的精英部队的人员挑选和严苛训练。欧文记述了他在阿拉斯加的青年时代,以及海豹突击队如何寻求在身体和心智上挑战最高水准的忍耐极限。欧文通过毫厘毕现的细节,记录了此前从未被报道过的每一次军事行动的细节,展示了海豹突击队队员的生活和工作,也展示了“9·11”事件之后海豹突击队的崛起历程。

   马克·欧文(Mark Owen),曾服役于美国海军特战发展大队(通称“海豹六队”)。多年来曾参与过几百次全球范围的行动,其中包括2009年在印度洋营救理查德·菲利普船长的行动。2011年5月1日,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欧文任“海王星之矛”行动负责人。这次行动击毙了奥萨马·本·拉登。欧文与其他几个队员首先踏入这个恐怖分子头目的藏身之处的第三层。在那里,欧文目睹本·拉登被击毙。出于安全的考虑,《艰难一日》中“马克·欧文”及其他几位海豹突击队队员的姓名都采用了化名。

     凯文·莫勒(Kevin Maurer),为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做了9年报导工作,曾6次深入驻阿富汗特种部队。2006年在东非与特别行动小组相处一个月,还曾和美国军队一道在伊拉克及海地驻扎。他已出版了4本著作,其中多为特种作战行动的描述。

 按  语    
序  言   第一队    
第一章   绿   队  
第二章   前五名、后五名  
第三章   第二层   
第四章   三角洲特种部队 
第五章   排头兵
第六章  “马士基·亚拉巴马”号事件  
第七章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八章   羊肠小道 
第九章   华盛顿:暗潮涌动   
第十章   散步者   
第十一章   战前等待    
第十二章   出发日 
第十三章   渗  透    
第十四章   哈立德
第十五章   第三层  
第十六章   杰罗尼莫    
第十七章   撤  离    
第十八章   证  实    
第十九章   回  家    
尾    声    
参考资料  

  第一章   绿   队
     当我在位于密西西比的训练营沿着“杀戮屋”(kill house,即室内近战训练室)的走廊缓慢推进时,感到汗水从后背向下流淌,浸透了衬衣。
     那是在2004年,也就是我乘坐黑鹰直升机奔袭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参加有史以来最具历史意义的突袭行动的7年前。这一年,我参加了海豹六队的选拔集训。海豹六队的全称是“美国海军特战开发小组”。这次为期9个月的选拔,被称为绿队选拔,是我和其他候选人成为海豹六队精英的必经之路。
     当我跟着队友向一扇门靠近的时候,我的心跳不断加快,还得不时眨眼以免汗水流入眼睛。我努力强迫自己集中精力,不去胡思乱想,呼吸也显得沉重而杂乱。我很紧张,也很烦躁,正因为如此,我才出现了失误。我必须全神贯注。但无论在我们即将闯入的房间里有什么东西,与搭建在我们头顶通道上密切注视着我们的教官们相比,仍然无法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所有的教官都来自海豹六队,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这些老兵将从候选者中挑选并训练新兵。我们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就快到饭点了。”我自己咕哝道。
     这是我不让自己感到焦虑的唯一方法。1998年,我在进行基础水下爆破训练(BUD/S)时就这么试过,就是集中精力做好当下的事,一定坚持到下一个饭点。即使我们举起原木时胳膊早已感觉不到存在,即使冰冷的海水刻骨蚀心,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有句谚语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怎么办?一口一口来。区别仅仅在于,我的“一口一口”变成了一天三顿饭:坚持到吃早饭,刻苦训练直至午饭,全神贯注直到晚饭。周而复始。
     2004年,我已经是海豹突击队的一员了,而如果能成为海豹六队的一员,我将登上军旅生涯的巅峰。作为海军的反恐作战单位,海豹六队承担着解救人质、战犯追踪等任务;“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围剿基地组织的任务中,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但是要通过绿队选拔却绝非易事。我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是海豹突击队的一员。在绿队选拔中,刚刚及格就意味着失败;排名第二,你就是第一位失败者。这样做,关键在于不能满足最低标准,最大程度捶打战士们的精神。在绿队如果能每时每刻都处理好心理压力,展现出你的巅峰状态,你就成功了。
     每个训练日前,我们都要完成严酷的体能训练或者叫PT训练,包括长跑、俯卧撑、引体向上以及虐待成性的教官们所能想到的所有方式。我们推轿车前行,但更多时候是推着大巴前行。当我们抵达室内近战训练室时,我们已经肌肉酸痛,浑身乏力。训练营是专门修建的可防止导弹袭击的模拟建筑,包括走廊和房间,用来进行近距离战斗训练,或称做室内近战训练(CQB)。体能训练的意义在于,在教官用更具挑战性的战术环境来检验我们之前,它使我们感受到了真实战争环境下的压力。
     当我们向走廊移动的时候,我并没有时间看一眼教官。这是训练的第一天,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我们在亚利桑那州结束了整整一个月的高空跳伞训练后,开始进行室内近战训练。在亚利桑那,压力已经非常大了;然而到了密西西比,这种压力更是与日俱增。
     我忘掉那恼人的疼痛,全神贯注地盯着面前的房门。房门是薄薄的胶合板制成的,没有门把手。我们之前那些集训队员已经将门撞击得破烂不堪。我的队友用戴着手套的手轻轻一推,门开了。在进入之前,我们在门口稍作停留来搜寻目标。

     ……

  毫无疑问,本·拉登的故事是本书的主题。然而,作者本人在这次行动中的状态更是大家所瞩目的。与我们以往从报道中所了解到的不同,欧文先生在书中对阿伯塔巴德事件的描述具有更多关注人性的元素。本书中的海豹突击队员身上丝毫没有冷酷的实用主义者的影子,他们思维敏捷,能迅速适应任何环境。他们仿佛是为正义而生的。
     —— 《纽约时报》

     这本书内容是对发生在阿伯塔巴德的这一历史性事件的惊险特写,由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的超级精英,亲手击毙本拉登并协助运送尸体的队员口述。简言之,修饰得体的散文......《艰难一日》因为作者对故事细节的生动还原,而成为一本极具吸引力的书......本书可以带你感受每一个紧张的瞬间。
     ——《娱乐周刊》

     这是一幅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包括作者自己,都被巧妙地描绘出来。然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还有深陷痛苦的人们、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悲怆生活以及催人奋进、不可阻挡地走向必然胜利的坚定步伐......这一过程,揭示了激励众人踊跃加入——并且为之坚守的——海豹突击队这一劲旅的动机。
     —— 美联社

     毋庸置疑:《艰难一日》这本书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试想一下,假如有第一人见证了希特勒在他地堡中的最后时刻,那么这件事对我们的撼动也丝毫不逊于此。本书以轻松而引人入胜的语句描述了海豹突击队的训练、执行任务的过程,也展现了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的精英们对于击毙本·拉登任务的迅捷反应。
     —— 《洛杉矶时报》

     (马克·欧文)无畏地向人们重述了美国军事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 《人物》

     本书内容节奏轻快,欧文和马勒用对话式的风格为我们讲述了许多轶事。同时,他们也恰到好处地重现了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的战友之情、平日的恶作剧、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始终如一的情谊。
     —— 《华盛顿邮报》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的培训用书,值得当培训教材

评分

还没看,买来慢慢看看

评分

好书 值得买 1111111111

评分

很好

评分

好书 值得买 1111111111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老婆钦点了这本书。

评分

很好的培训用书,值得当培训教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