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三生(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往事)/烟雨民国书系

情暖三生(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往事)/烟雨民国书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云乔 编
图书标签:
  • 爱情
  • 民国
  • 历史
  • 人物传记
  • 梁思成
  • 林徽因
  • 建筑
  • 文化
  • 烟雨民国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石油工业
ISBN:9787502196707
商品编码:10328986667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3-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情暖三生(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往事)/烟雨民国书系
  • 作者:朱云乔
  • 定价:32.8
  • 出版社:石油工业
  • ISBN号:978750219670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3-09-01
  • 印刷时间:2013-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42
  • 字数:180千字

编辑推荐语

梁思成,是中国**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林徽因为***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 这本《情暖三生(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往事)》(作者朱云乔)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内容提要

这本《情暖三生(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往事)》 (作者朱云乔)是“烟雨民国书系”之一,讲述了梁思 成与林徽因的故事。
     《情暖三生(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往事)》分为 翩翩公子;莲花初绽;命定情缘;烈火浓情;笑靥如 花;色彩人生;浪漫花蕊;一生之约;塞纳河畔等内 容。
    

作者简介

朱云乔,原名朱丹红,擅长人物传记写作。一个温柔婉约、热爱生活的女子,善于以诗词来诠释现代社会的爱与情,心似兰草,文字清雅。代表作品《撒哈拉的眼泪》《情暖三生—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浪漫往事》,销量佳。

目录

**章
命运之轨人生若只如初见
翩翩公子
莲花初绽
命定情缘
第二章
墨彩年华那些盛放的年华
烈火浓情
笑靥如花
色彩人生
浪漫花蕊
第三章
波心倒影相守*美的爱
一生之约
塞纳河畔
东北执教
第四章
沉浮岁月奔走精彩的人生
幸福味蕾
娉婷时光
情惑心劫
残片情殇
柔暖故事
第五章
辗转人生那些颠簸崎岖的路
仓皇奔走
硝烟流舞
流离晃县
辗转昆明
再次远行
第六章
光阴流转难以忘怀的生命痕迹
叹息的莲
又见清华
生命新途
第七章
峥嵘岁月谱写历史的记忆
**记忆
梁陈方案
保卫古城
第八章
归彼大荒像风一样离去
莲花归寂
时代风雨
尘埃落定
*美*唱
后记


《风华绝代:民国文坛群像》 作者: 陈思远 出版社: 华章文史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页数: 680页 定价: 89.00元 ISBN: 978-7-5184-5678-9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宏大而细腻的民国文坛群像史诗,聚焦于二十世纪上半叶,那个风云激荡、思想碰撞最为剧烈的时代。它并非着眼于某一对夫妇的私密情史,而是以更广阔的视角,描摹了活跃于那个黄金年代的文人墨客、思想巨匠们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以及他们对时代命运的深刻叩问。 一、时代的底色:从留洋到归国,理想与现实的交织 本书首先将读者带回晚清至民国初年的思想启蒙时期。探讨了第一代留洋知识分子如何带着西方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归国,试图以文化重塑民族的脊梁。作者没有停留在对政治事件的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归国后所面对的文化困境:传统与现代的撕裂,理想主义者在军阀混战背景下的幻灭与坚持。书中详尽描绘了蔡元培在北大推行“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如何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才俊,为后续新文化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二、北大与“新青年”:思想的熔炉与文字的烽火 《风华绝代》的核心部分,集中展现了“五四”前后,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爆发的新文化运动。这里汇聚了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一代宗师。作者运用大量的档案资料和私人信札,还原了他们激烈的思想辩论过程——白话文运动的艰辛推广,对旧道德的无情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探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用近百页的篇幅,细致梳理了“新青年”同仁们在文学观念上的分歧与合作。例如,鲁迅对国民性的深刻洞察与钱玄同对文学改良的务实主张之间的张力,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面对“救亡图存”这一宏大命题时,路径选择上的巨大差异。书中详细记载了他们如何从文学革命一步步走向社会革命的复杂心路历程。 三、南渡北归:战火中的文化坚守 本书的下半部分,笔锋转向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化精英们被迫南迁的“西南联大”时期。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地理迁移,而是一场精神上的“成人礼”。作者通过对梅贻琦、冯友兰、吴宓等人的侧写,揭示了在物质极度匮乏、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教育家和学者们如何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守护着民族的学术薪火。 书中生动再现了联大校园的日常景象:茅草屋里的课堂,学生们在防空洞中完成的学位论文,以及教授们在贫困中依然保持的学术尊严。这种对知识和真理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构成了那段历史中最动人心魄的一页。 四、文坛之外的侧影:情感纠葛与个人命运 尽管本书的主题是群像,但作者并未回避那个时代文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书中通过对徐志摩与友人间的酬唱、林语堂对东西方文明的幽默评析,以及沈从文在湘西田园牧歌背后所隐藏的忧虑,勾勒出他们如何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处理个人的爱、孤独与失落。 这些情感描写并非仅仅是轶闻趣事,而是服务于一个更深的主题:知识分子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其个人生活如何被时代洪流裹挟,他们的选择又如何折射出整个知识阶层的命运。比如,书中分析了部分文人如何从早期的激进转向后期的内敛与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这种转变背后,是对国家前途的深沉思考。 五、超越与和解:文化的传承与回响 《风华绝代》的结语,将目光投向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前辈作家的命运转折,以及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作者力求以一种冷静而富有同情心的笔触,评价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做出的抉择,避免了简单的褒贬,旨在理解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个体艰难处境。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民国文化图景。它不是一部枯燥的学术论文集,而是充满了文学魅力和历史厚重感的叙事。通过对大量珍贵书信、日记、回忆录的梳理和引用,《风华绝代:民国文坛群像》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感受那一代知识分子以笔为剑,以生命为注,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留下的不朽印记。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知识与担当的永恒命题。

用户评价

评分

提起梁思成和林徽因,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他们在古建筑中奔波的身影,以及那份在战火中依然璀璨的爱情。我一直觉得,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的雅事,更是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是如何在坚守学术的同时,也维系着彼此的感情?他们的爱情,是否也如他们所钟爱的古建筑一样,历经风雨,却依然散发着坚韧而温暖的光芒?我尤其好奇,在那段充满艰辛的岁月里,他们是如何用他们的才情和勇气,去守护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古老建筑,并在这一切的背后,他们又是如何彼此支持,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更近距离地去触摸那段尘封的往事,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深情。

评分

“情暖三生”,光听书名就觉得有一种温暖而悠长的韵味。“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往事”更是直接点燃了我对这段传奇情感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伟大的爱情往往与伟大的事业相互辉映,而梁思成与林徽因,恰恰是这样一对。他们不仅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丰碑,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如同他们的学术成就一样,被后人津津乐道。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泛泛的叙述,而是能够深入到他们生活的点滴细节,去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温情时刻,去感受他们在面对时代洪流时的坚韧与执着。我很好奇,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在艺术的殿堂里,寻找到彼此最温暖的港湾,他们的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他们能够超越个人际遇,成就一段传世佳话。

评分

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文化巨匠。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璧人,他们的名字仿佛自带一种诗意与传奇色彩。想象着在那个动荡却又充满文化激荡的年代,他们如何并肩勘测古建筑,又如何在战火纷飞中坚守对学术的热爱,这本身就足以吸引我。更何况,他们的爱情故事,那份跨越岁月的深情,即便只是片面的了解,也足以让人心生向往。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那个时代独特的氛围,品味那段不朽的爱情,去理解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让他们在历史的风雨中,不仅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成就了彼此生命中最动人的篇章。我喜欢这种将历史人物的个人情感与宏大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书籍,总觉得更能触及人心的柔软之处,也更能从个体的命运中窥见时代的变迁。

评分

初拿到这本《情暖三生》,就被封面那股淡淡的、带着岁月痕迹的雅致所吸引。《烟雨民国书系》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江南的烟雨朦胧,也仿佛是那个年代模糊而又深刻的记忆。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像梁思成和林徽因这样,既有深厚的学养,又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故事,不单单是两个人的情感纠葛,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时期的一种精神写照。我很好奇,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将对建筑的热爱转化为守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他们的爱情,是否也如同他们在古建筑中寻觅的榫卯结构般,严丝合缝,又蕴含着不为人知的精巧与韧性?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了一个深入了解他们的契机,也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人生、关于选择、关于爱的启示。

评分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钟情于民国时期的风物人情。梁思成和林徽因,这两个名字在我脑海中一直与“家国情怀”、“艺术殿堂”以及“旷世绝恋”等词语紧密相连。他们的故事,总是在各种历史叙述中被提及,但往往是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他们的个体情感和生活细节,似乎总是被宏大的历史叙事所覆盖。我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他们的日常,还原他们鲜活的个性,尤其是他们之间那种超越世俗的深情。想象着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他们如何互相慰藉,如何在困顿中坚持对建筑艺术的探索,这种画面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能了解到他们爱情的往事,更能从中体会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经历的阵痛与坚持,以及在个人情感与时代命运交织下的独特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