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的飼養方式。由於鴨的閤群性好,覓食能力強,能在陸上的平地、山地和水中的淺水、深水中潛遊覓食各種天然的動植物性飼料。放牧飼養可以節約大量飼料,降低成本,同時使鴨群得到很好鍛煉,增強鴨的體質,根據我國的自然條件,放牧飼養可分為農田、湖泊、河塘、溝渠放牧和海灘放牧。大規模生産時采用放牧飼養的方式將越來越少的應用。
評分錶8-3 小型蛋鴨育成期各周齡的體重和飼喂量分群與密度
評分" o: H, X/ n% n9 Y# B) B- X 這種飼養方式的優點是可以人為地控製飼養環境,受自然界因素製約較少,有利於科學養鴨,達到穩産高産的目的;由於集中飼養,便於嚮集約化生産過渡,同時可以增加飼養量,提高勞動效率;由於不外齣放牧,減少寄生蟲病和傳染病感染的機會,從而提高成活率。此法飼養成本較高。
評分分群可以使鴨群生長發育一緻,便於管理。在育成期分群的另一原因是,育成階段的鴨對外界環境十分敏感,尤其是在長毛血管時,飼養密度較高時,互相擠動會引起鴨群騷動,使剛生長的羽毛軸受傷齣血,甚至互相踐踏破皮齣血,導緻生長發育停滯,影響今後的開産和産蛋率。因而,育成期的鴨要按體重大小、強弱和公母分群飼養,一般放牧時每群為500~1 000隻,而捨飼鴨主要分成200~300隻為一小欄分開飼養。其飼養密度,因品種、周齡而不同。一般5~8周齡,每平方米地麵養15隻左右,9~12周齡,每平方米12隻左右,13周齡起每平方米10隻左右。
評分育成鴨的光照時間宜短不宜長。有條件的鴨場,育成鴨於8周齡起,每天光照8~10小時,光照強度為5勒剋斯,其他時間可用朦朧光照。
評分3.半捨飼:
評分(三)育成鴨的飼養管理
評分好
評分育成鴨的整個飼養過程始終在鴨捨內進行,稱為全捨飼圈養或關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