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将领

民国十将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金元,陈祖恩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军事
  • 民国
  • 人物
  • 传记
  • 战争
  • 将领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人物
  • 军事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00508
版次:1
商品编码:103382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6-01
页数:43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

目录

前言/001
李宗仁
耕读子弟/001
从高材生到教官/003
在战火中加官晋级/007
受制于陈炯明/010
独树一帜/012
统一广西/017
赴粤游说/024
为北伐创建军功/026
帮助蒋介石/030
与蒋介石开战/033
苦撑桂局/036
台儿庄的日日夜夜/039
置身副总统竞选漩涡之中/048
代蒋受过/051
应付残局/055
赴美就医/057
看到新的希望/060
归来兮/061
何应钦
贵州少年/065
黄埔总教官/068
东路北伐/075
华北事变/083
用心良苦/090
八年抗战/095
受降代表/102
行政院长/109
阎锡山
十五岁涉世/113
从武备学堂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15
参加太原起义/118
山西都督/121
徘徊晋北/123
陷入北方混战/128
在蒋介石与张作霖之间/131
就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134
领中原大战之“风骚”/137
败逃大连前前后后/141
与蒋介石言和/143
名目繁多的反共措施/144
被迫抗日/147
在“和平”气氛中与日勾结/149
二战区受降长官/154
与解放军交手连连失利/156
离晋之心切切/161
末代行政院长/164
冯玉祥
弱冠从军/167
滦州起义/173
兴兵讨袁/175
力挫张勋/180
北京政变/183
参与北伐/190
中原大战/195
举旗抗日/199
反对独裁/206
黑海罹难/209
张学良
张家少帅/211
东北易帜/216
代人受过/222
联共抗日/225
西安事变/231
囚禁生活/237
白崇禧
家世与童年/240
从陆小到保定军校/242
厕身军旅/245
“小诸葛”/251
任北伐军副参谋长/259
为南京政府北伐立战功/268
与蒋介石交恶后避走香港/271
奋斗求生/273
参与制订对日作战计划/276
长沙阻敌与桂南会战/280
军训部五年/283
错误的选择/288
谋和利战/29]
华南残局/297
张治中
少年磨难/303
动荡岁月/305
五次带兵/310
主政湖南/316
和平解决新疆问题/319
和谈代表/322
陈诚
出青田/335
从保定军校到黄埔军校/336
北伐军师长/339
中原“讨逆”/342
编练十八军/345
入赣三年/348
“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354
厕身淞沪、武汉会战/357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361
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366
同解放军作战一败再败/369
为蒋介石安排归宿之地373
程潜
弃文习武/375
辛亥风云/377
讨袁驱汤/382
护法之战/389
转战南北/392
湖南起义/396
卫立煌
黄金岁只7 401
追随蒋介石/405
坚持华北抗战的领导者/408
与蒋介石的争论/412
中国远征军司令/417
东北战场上的风雨/423
海外归来/427
重版后记/431

精彩书摘

1909年,李宗仁18岁那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他能进入这所小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原来他父亲的朋友李植甫先生,是一名武术师,他看李宗仁生性好动,很是喜欢,经常教他一些拳脚;但看他在家无所事事,又非常可惜,于是就劝他父亲让他投考新成立的陆军小学。对于投考这类学校,母亲并不热心,但在父亲的作主下,这件事就算定了。至于李宗仁本人,知道要进陆军小学心里非常高兴。陆小是官办学堂,待遇优厚,除供学生膳食、服装、靴鞋、书籍外,每月还有津贴以供零用,而且这学校的学生今后升学都有保障。因此,尽管录取名额有限,只100人,但报名者却有千余人。1907年冬,李宗仁赶往桂林应考。凭着私塾的底子,李宗仁金榜题名,考得备取第一名,取得入学资格。
开学的日子临近了,李宗仁按报到日期,辞别父母亲友,前往桂林陆小。然而事出意外,校方拒绝他报到,理由是迟到十来分钟,报到时间已过。那时陆小主要负责人都是刚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办事顶真,任凭李宗仁好说歹解,均无作用。10分钟之差,失去了入学资格;满怀热心的他,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懊丧之极。但校方负责人勉励他下期再来投考,并告诉他,像他这样体格强健的青年凤毛麟角,录取的希望很大。虽说校方鼓励一番,但毕竟要再等一年,他怅然归乡。好在父亲没有责怪他什么,让他继续随自己读书,准备来年再考。1908年冬,陆小第三期招生,他再度投考,在3000余名的竞争者中,被录正取。吸取上次的教训,此次他早早报到,从此成了陆小的学生。陆小的教育,完全仿日本那一套,十分严格,教程分学、术两种,学科除国文、史地外,还有各门科学和外语,术科是每天1小时的训练,有器械、体操、劈杀等活动。

前言/序言

  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
  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风云激荡,以政治为核心呈现自己的特性,民国史作为近代史的一段,这种特性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武装的军事行为。我们从民国这十个将领的一生活动中,可以看到由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幕幕时代剧。通过对他们的叙述,可以看到民国的政治车轮,实质上是被握有军权的国民党将领所左右;他们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帮助人们加深这段历史的理解是有裨益的。
  书中所列的十个历史人物,是颇有些名气的;但他们的声名,不是来自革命,而是来自相反的方面,这种认识,在人们的心理上已是历史的沉淀,因此无论电影、戏剧或其他形式的文字,都是从这个“相反”的方面来表现他们的形象。毋庸讳言的是,在历史的漩涡中,在某个历史时期,他们的表现是异样的,这主要是说他们在早年的表现与后来不一样。年轻时,他们追求过光明与进步,李宗仁、阎锡山早年参加过同盟会,拥护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何应钦组织了贵州少年学会,立志报国;白崇禧、张治中痛恨旧军阀,从小便参加学生军,以图救国。



《光影流转的时代剪影:民国时期社会生活风貌》 一、引言:触摸泛黄的旧时光 本书并非聚焦于沙场点兵的将帅们,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个风云变幻、充满矛盾与活力的民国时代,以一种更贴近日常生活的视角,描绘一幅幅生动、细致的社会风貌画卷。我们试图穿透历史的迷雾,感受那时人们的呼吸、衣着、娱乐、思潮的涌动,理解那个时代复杂而迷人的底色。这不是一部宏大的政治史或军事史,而是一部关于“人”与“生活”的编年史,试图重现那些被历史叙事轻易略过,却构成时代血肉的细微之处。 二、衣食住行:现代与传统的交织 1. 霓裳羽衣的变迁 民国的服饰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体现了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后的奇妙融合。在城市中,旗袍的流行是标志性的符号。它如何从满清的旧式长袍演变而来?其剪裁上的西式改良(如收腰、侧开衩)是如何迎合了新女性对形体美感的追求?我们详细考究了不同阶层女性对旗袍面料、花纹的选择差异——从上海名媛精致的真丝定制,到普通职员朴素的棉布制作。 与此同时,男装也经历了剧烈的革新。长衫马褂并未完全消失,尤其在旧式文人和传统商人中依然保有尊严。但西装,特别是中山装(或称“学生装”),作为一种政治和知识分子的新制服,迅速占据了主流。书中配有大量图谱,对比了英式、德式西装在民国都市中的不同流行版型,以及它们在大学校园、政府机关中的符号意义。 2. 舌尖上的革命:饮食文化的重塑 民国时期的餐桌,是社会阶层和地域文化流动性的最佳体现。西式餐饮的传入,不仅仅是面包和咖啡的简单引进,而是催生了全新的“海派”烹饪理念。上海的西餐厅、跑狗场边的简餐,以及知识分子热衷的“西餐中做”的尝试,都反映了城市精英对“新”的追求。 然而,传统中餐的生命力依然旺盛。地域菜系的进一步分化与融合,在城市中形成了“四大帮口”的格局。我们深入探讨了小吃文化的蓬勃发展,从北方的煎饼果子、豆汁儿,到南方的艇仔粥、肠粉,这些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支撑,也是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食谱的演变,也反映了物价的波动和贸易的开放。 3. 居所的变迁:从四合院到公寓 居住空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在北方,传统的四合院依然是富裕家庭的标配,但其内部布局如何在新思潮下被“现代化”改造?例如,引入西式家具、设置独立书房或会客室。 在南方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公寓楼的兴起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寓不仅是一种新的建筑形式,更代表了一种新的家庭结构——小家庭模式的崛起,以及隐私概念的强化。书中细致描绘了早期公寓的内部结构设计,如“亭子间”的拥挤与隔绝,以及花园洋房所代表的资产阶级生活范式。 三、精神世界的躁动与光影 1. 教育与知识分子的“启蒙” 民国时期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从京师大学堂到各地私立学校的建立,教育的普及带来了知识爆炸。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新教育如何塑造了一代人的世界观。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的引进,如何冲击了儒家传统? 知识分子的群像构成了那个时代最活跃的精神图谱。他们中的“前辈派”如何坚守旧学问与新思想的桥梁?“后浪派”又如何热衷于引进激进思潮?他们的聚会、论辩、以及他们在报刊杂志上的笔战,是那个时代思想解放最激烈的战场。 2. 娱乐方式的“摩登”转向 娱乐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电影的诞生与普及,无疑是民国最重大的文化事件之一。从早期的默片放映,到明星制度的建立,再到华语电影工业的初步形成,电影院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中心。我们探讨了电影内容如何反映社会心态,从家庭伦理剧到针砭时弊的喜剧片。 此外,大众娱乐活动也日益多元化:茶馆的转型(从说书到新式谈话场所)、公园的开放(成为公共社交空间)、以及西式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的传入与流行,都标志着公共生活的扩大化。 四、城市与乡土的张力 本书的另一核心在于展现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与互动。大城市,特别是“冒险家乐园”上海,是全球化的前沿,充斥着进口商品、金融投机和摩登生活。而广大的乡村地区,则在传统的宗族结构、土地关系和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中挣扎,承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虹吸效应和税赋压力。 我们通过不同地域的社会新闻、私人信件和地方志的片段,对比了城市居民对“新生活”的热衷与乡村家庭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揭示了民国社会深层的结构性不平等。 五、结语:历史的温情 《光影流转的时代剪影》旨在提供一个更具“温度”的历史视角。它承认那个时代的混乱、贫困与不公,但更侧重于展现个体在巨大变革下的适应、创造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日常细节的细致梳理,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那段看似遥远的历史,实则是由无数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人们共同构建而成的。他们如何吃饭、如何恋爱、如何梦想,这些才是真正定义那个“民国”的底色。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军事人物充满敬意,他们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国十将领》这本书,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力量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记录,而是能够更深入地挖掘这些将领们的人生轨迹、思想渊源,甚至是他们个人性格中独特的闪光点。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了解他们在那个特殊时代所承受的压力和做出的抉择。我期待作者能够用生动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为我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人物画卷,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韧不拔,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影响。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历史深层意义的探索。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民国时期一直情有独钟,那个时代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味的故事和人物。《民国十将领》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认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往往可以通过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来体现。这十位将领,无疑是那个时代极其重要的参与者和塑造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不仅仅是了解他们的军事成就,更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决策,感受他们的时代使命。我想知道,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做出选择的?他们的信念是什么?他们的遗憾又是什么?这本书,似乎承诺了我一次深入的灵魂探索,一次对那个伟大而复杂的时代的深度解读。我期待它能提供给我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让我对民国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时代,就不能只看宏大的政治格局,更要深入到那些推动历史进程的个体身上。《民国十将领》这本书,从书名本身就给我一种力量感,似乎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是一场关于智慧、勇气与命运的史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军事策略和战役的简单罗列,而是能深入挖掘这些将领们的成长经历、思想转变,甚至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抉择。毕竟,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才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这些将领们在历史舞台上的光辉与黯淡,他们的功过是非,他们的爱恨情仇。我期待看到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冰冷的史实堆砌。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一个立体的民国,一个由无数鲜活个体共同塑造的时代,这是我最大的期待。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正好处在一种对历史感到些许疲惫的状态,感觉很多讲述民国的书籍都在重复着相似的叙事。《民国十将领》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书名中的“十将领”,就点出了这本书的主题,让我觉得它会有很强的聚焦性,能够深入地剖析这十位人物,而不是泛泛而谈。我特别喜欢这种有明确主题的书籍,它能够让我在有限的篇幅内,获得更深入的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挖掘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或者从一些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读这些将领的人生。也许是对他们军事才能之外的文化素养的展现,也许是对他们政治抱负的深刻剖析,我对此都充满好奇。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民国军事人物内心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一抹沉郁而复古的色彩,仿佛将人瞬间拉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我本来对民国史就颇有兴趣,尤其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军事人物更是好奇。拿到《民国十将领》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翻开,而是先仔细端详了一番,想象着书中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时代中运筹帷幄,又将如何书写自己的传奇。包装也十分精致,纸张的触感温润,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这都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预感,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传记集合,更是一次深入历史肌理的探险,一次与那些伟岸身影的灵魂对话。我喜欢这种能够引发读者联想和探索欲的书籍,它不像流水账式的叙述,而是留有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去品味、去思考。封面的设计,已经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其中,去一一探寻那十位将领的故事。

评分

很喜欢朱金元,陈祖恩,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民国十将领很不错,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风云激荡,以政治为核心呈现自己的特性,民国史作为近代史的一段,这种特性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武装的军事行为。我们从民国这十个将领的一生活动中,可以看到由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幕幕时代剧。通过对他们的叙述,可以看到民国的政治车轮,实质上是被握有军权的国民党将领所左右他们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帮助人们加深这段历史的理解是有裨益的。书中所列的十个历史人物,是颇有些名气的但他们的声名,不是来自革命,而是来自相反的方面,这种认识,在人们的心理上已是历史的沉淀,因此无论电影、戏剧或其他形式的文字,都是从这个相反的方面来表现他们的形象。毋庸讳言的是,在历史的漩涡中,在某个历史时期,他们的表现是异样的,这主要是说他们在早年的表现与后来不一样。年轻时,他们追求过光明与进步,李宗仁、阎锡山早年参加过同盟会,拥护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何应钦组织了贵州少年学会,立志报国白崇禧、张治中痛恨旧军阀,从小便参加学生军,以图救国。1909年,李宗仁18岁那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能进入这所小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原来他父亲的朋友李植甫先生,是一名武术师,他看李宗仁生性好动,很是喜欢,经常教他一些拳脚但看他在家无所事事,又非常可惜,于是就劝他父亲让他投考新成立的陆军小学。对于投考这类学校,母亲并不热心,但在父亲的作主下,这件事就算定了。至于李宗仁本人,知道要进陆军小学心里非常高兴。陆小是官办学堂,待遇优厚,除供学生膳食、服装、靴鞋、书籍外,每月还有津贴以供零用,而且这学校的学生今后升学都有保障。因此,尽管录取名额有限,只100人,但报名者却有千余人。1907年冬,李宗仁赶往桂林应考。凭着私塾的底子,李宗仁金榜题名,考得备取第一名,取得入学资格。开学的日子临近了,李宗仁按报到日期,辞别父母亲友,前往桂林陆小。然而事出意外,校方拒绝他报到,理由是迟到十来分钟,报到时间已过。那时陆小主要负责人都是刚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办事顶真,任凭李宗仁好说歹解,均无作用。10分钟

评分

帮公司买的,还没看呢

评分

很喜欢朱金元,陈祖恩,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民国十将领很不错,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风云激荡,以政治为核心呈现自己的特性,民国史作为近代史的一段,这种特性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武装的军事行为。我们从民国这十个将领的一生活动中,可以看到由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幕幕时代剧。通过对他们的叙述,可以看到民国的政治车轮,实质上是被握有军权的国民党将领所左右他们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帮助人们加深这段历史的理解是有裨益的。书中所列的十个历史人物,是颇有些名气的但他们的声名,不是来自革命,而是来自相反的方面,这种认识,在人们的心理上已是历史的沉淀,因此无论电影、戏剧或其他形式的文字,都是从这个相反的方面来表现他们的形象。毋庸讳言的是,在历史的漩涡中,在某个历史时期,他们的表现是异样的,这主要是说他们在早年的表现与后来不一样。年轻时,他们追求过光明与进步,李宗仁、阎锡山早年参加过同盟会,拥护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何应钦组织了贵州少年学会,立志报国白崇禧、张治中痛恨旧军阀,从小便参加学生军,以图救国。1909年,李宗仁18岁那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能进入这所小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原来他父亲的朋友李植甫先生,是一名武术师,他看李宗仁生性好动,很是喜欢,经常教他一些拳脚但看他在家无所事事,又非常可惜,于是就劝他父亲让他投考新成立的陆军小学。对于投考这类学校,母亲并不热心,但在父亲的作主下,这件事就算定了。至于李宗仁本人,知道要进陆军小学心里非常高兴。陆小是官办学堂,待遇优厚,除供学生膳食、服装、靴鞋、书籍外,每月还有津贴以供零用,而且这学校的学生今后升学都有保障。因此,尽管录取名额有限,只100人,但报名者却有千余人。1907年冬,李宗仁赶往桂林应考。凭着私塾的底子,李宗仁金榜题名,考得备取第一名,取得入学资格。开学的日子临近了,李宗仁按报到日期,辞别父母亲友,前往桂林陆小。然而事出意外,校方拒绝他报到,理由是迟到十来分钟,报到时间已过。那时陆小主要负责人都是刚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办事顶真,任凭李宗仁好说歹解,均无作用。10分钟

评分

很喜欢朱金元,陈祖恩,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民国十将领很不错,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风云激荡,以政治为核心呈现自己的特性,民国史作为近代史的一段,这种特性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武装的军事行为。我们从民国这十个将领的一生活动中,可以看到由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幕幕时代剧。通过对他们的叙述,可以看到民国的政治车轮,实质上是被握有军权的国民党将领所左右他们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帮助人们加深这段历史的理解是有裨益的。书中所列的十个历史人物,是颇有些名气的但他们的声名,不是来自革命,而是来自相反的方面,这种认识,在人们的心理上已是历史的沉淀,因此无论电影、戏剧或其他形式的文字,都是从这个相反的方面来表现他们的形象。毋庸讳言的是,在历史的漩涡中,在某个历史时期,他们的表现是异样的,这主要是说他们在早年的表现与后来不一样。年轻时,他们追求过光明与进步,李宗仁、阎锡山早年参加过同盟会,拥护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何应钦组织了贵州少年学会,立志报国白崇禧、张治中痛恨旧军阀,从小便参加学生军,以图救国。1909年,李宗仁18岁那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能进入这所小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原来他父亲的朋友李植甫先生,是一名武术师,他看李宗仁生性好动,很是喜欢,经常教他一些拳脚但看他在家无所事事,又非常可惜,于是就劝他父亲让他投考新成立的陆军小学。对于投考这类学校,母亲并不热心,但在父亲的作主下,这件事就算定了。至于李宗仁本人,知道要进陆军小学心里非常高兴。陆小是官办学堂,待遇优厚,除供学生膳食、服装、靴鞋、书籍外,每月还有津贴以供零用,而且这学校的学生今后升学都有保障。因此,尽管录取名额有限,只100人,但报名者却有千余人。1907年冬,李宗仁赶往桂林应考。凭着私塾的底子,李宗仁金榜题名,考得备取第一名,取得入学资格。开学的日子临近了,李宗仁按报到日期,辞别父母亲友,前往桂林陆小。然而事出意外,校方拒绝他报到,理由是迟到十来分钟,报到时间已过。那时陆小主要负责人都是刚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办事顶真,任凭李宗仁好说歹解,均无作用。10分钟

评分

很喜欢朱金元,陈祖恩,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民国十将领很不错,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风云激荡,以政治为核心呈现自己的特性,民国史作为近代史的一段,这种特性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武装的军事行为。我们从民国这十个将领的一生活动中,可以看到由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幕幕时代剧。通过对他们的叙述,可以看到民国的政治车轮,实质上是被握有军权的国民党将领所左右他们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帮助人们加深这段历史的理解是有裨益的。书中所列的十个历史人物,是颇有些名气的但他们的声名,不是来自革命,而是来自相反的方面,这种认识,在人们的心理上已是历史的沉淀,因此无论电影、戏剧或其他形式的文字,都是从这个相反的方面来表现他们的形象。毋庸讳言的是,在历史的漩涡中,在某个历史时期,他们的表现是异样的,这主要是说他们在早年的表现与后来不一样。年轻时,他们追求过光明与进步,李宗仁、阎锡山早年参加过同盟会,拥护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何应钦组织了贵州少年学会,立志报国白崇禧、张治中痛恨旧军阀,从小便参加学生军,以图救国。1909年,李宗仁18岁那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能进入这所小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原来他父亲的朋友李植甫先生,是一名武术师,他看李宗仁生性好动,很是喜欢,经常教他一些拳脚但看他在家无所事事,又非常可惜,于是就劝他父亲让他投考新成立的陆军小学。对于投考这类学校,母亲并不热心,但在父亲的作主下,这件事就算定了。至于李宗仁本人,知道要进陆军小学心里非常高兴。陆小是官办学堂,待遇优厚,除供学生膳食、服装、靴鞋、书籍外,每月还有津贴以供零用,而且这学校的学生今后升学都有保障。因此,尽管录取名额有限,只100人,但报名者却有千余人。1907年冬,李宗仁赶往桂林应考。凭着私塾的底子,李宗仁金榜题名,考得备取第一名,取得入学资格。开学的日子临近了,李宗仁按报到日期,辞别父母亲友,前往桂林陆小。然而事出意外,校方拒绝他报到,理由是迟到十来分钟,报到时间已过。那时陆小主要负责人都是刚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办事顶真,任凭李宗仁好说歹解,均无作用。10分钟

评分

评分

帮公司买的,还没看呢

评分

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还是同学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杨成志、黄晓阳、老米、王永杰、王彦彦、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内容也很丰富。,一本书多读几次,1909年,李宗仁18岁那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能进入这所小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原来他父亲的朋友李植甫先生,是一名武术师,他看李宗仁生性好动,很是喜欢,经常教他一些拳脚但看他在家无所事事,又非常可惜,于是就劝他父亲让他投考新成立的陆军小学。对于投考这类学校,母亲并不热心,但在父亲的作主下,这件事就算定了。至于李宗仁本人,知道要进陆军小学心里非常高兴。陆小是官办学堂,待遇优厚,除供学生膳食、服装、靴鞋、书籍外,每月还有津贴以供零用,而且这学校的学生今后升学都有保障。因此,尽管录取名额有限,只100人,但报名者却有千余人。1907年冬,李宗仁赶往桂林应考。凭着私塾的底子,李宗仁金榜题名,考得备取第一名,取得入学资格。开学的日子临近了,李宗仁按报到日期,辞别父母亲友,前往桂林陆小。然而事出意外,校方拒绝他报到,理由是迟到十来分钟,报到时间已过。那时陆小主要负责人都是刚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办事顶真,任凭李宗仁好说歹解,均无作用。10分钟之差,失去了入学资格满怀热心的他,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懊丧之极。但校方负责人勉励他下期再来投考,并告诉他,像他这样体格强健的青年凤毛麟角,录取的希望很大。虽说校方鼓励一番,但毕竟要再等一年,他怅然归乡。好在父亲没有责怪他什么,让他继续随自己读书,准备来年再考。1908年冬,陆小第三期招生,他再度投考,在3000余名的竞争者中,被录正取。吸取上次的教训,此次他早早报到,从此成了陆小的学生。陆小的教育,完全仿日本那一套,十分严格,教程分学、术两种,学科除国文、史地外,还有各门科学和外语,术科是每天1小时的训练,有器械、体操、劈杀等活动。。快递送货也很快。还送货上楼。非常好。民国十将领,超值。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

评分

但历史不会忘却你们的辉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